29.白月光她不退婚了(7)…… - 忘了就好 - 江亭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忘了就好 >

29.白月光她不退婚了(7)……

烹饪不像做数学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求的解只有唯一性。

烹饪有时候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有人觉得好吃,有人觉得不好吃,是很正常的现象。厨师的个人口味,有时候也会偏离大众口味。个人喜好和制菜的标准化之间如何平衡,是每个厨师都需要面临的一个难题。

当然了,这个问题也不是那么难解决。无非就是要么少数服从多数,按大部分人觉得好吃的方向去做,要么按一个人的口味去要求所有人,比如按这个饭店的总厨或者老板的口味。

这就牵涉到每个饭店不同的企业文化。

如果总厨或者老板本人是一个比较自我的人,控制欲又比较强,对于饭店的出品有很高的个人化要求,那么后厨的师傅们就需要调整自己来适应领导。如果大领导的风格更开明包容,师傅们的个人喜好有时候甚至是可以带到工作中来的。

换个说法,厨师,并不都是在为食客做饭。在有的饭店,他们实际上是在为上司做饭。

而为食客做饭,和为上司做饭,对一个厨师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工作体验和心情。

这一点李添可能完全没有体会,因为他根本没有别的饭店的从业经历。所以,他才能毫无负担地在顶头大上司面前把自己的个人喜好表达出来。

但是宋裕明不一样。

他早年履历丰富。在荔府之前,他的上一家单位是香港的一间米其林星级餐厅,主要是做西餐的。

他和后来的恩人、荔府的创始者关正英也是在这间餐厅结缘。

关正英要和太太过周年纪念日,提前一个月就预订了位置。但是餐厅当天采购出了问题,预定的松叶蟹漏送了,于是餐厅总厨让宋裕明去找关正英对接改菜,松叶蟹改鱼子酱,后者价格只有前者的一半,这算店大欺客了,食客知道肯定是要发火的。

而且宋裕明还听说了,这位关老板在香港有点灰色背景,得罪了他,恐怕后果很严重。

他联系了关正英,如实告知了对方价格,关正英听他说完笑道,怎么是你来你们总厨呢?

后来协调下来,换了鱼子酱,但是多送一道燕窝,并且关正英要求宋裕明本人负责两位的菜品。危机解除,事后宋裕明为了答谢关正英,还去关家为他们又下了一顿厨。

在关家,关正英称赞他,我们不是第一次去那家店,但是你做的味道我太太更喜欢。怎么之前没见过你?

宋裕明解释,之前的菜也不是某一个厨师做的,我们一道菜是分为好几个甚至十几个厨师一起做,每个厨师只负责某一个工序。只是因为您要求,我那天才能单独掌勺,根据我自己的想法做菜。

关正英又问,要是那天不同意改菜,要追究责任,这个责任是不是由你背?如果背了会是什么后果?他想提醒宋裕明注意小心眼的上司。

宋裕明其实明白,采购是总厨的人,采购不能背锅总要有人背。他回答幸好遇到的是您。

关正英看破不说破:“你有没有兴趣跳槽?去大陆,我有一间饭店可以给你。”

宋裕明没有多想就答应了:“好。我去。”

他没有告诉关正英,他当时只有去大陆的选择,因为不去,他就要面临被裁。

还有一些事情他也没说。比如改菜后,他就被调到了水吧,每天切水果榨果汁,因为他私自把价格的事情告诉了客户,总厨大骂他胳膊肘往外拐,损害饭店利益和形象;

再比如,他就算不去水吧,也是在整理台上摆盘,每天的工作就是用镊子把胡萝卜缨插到土豆泥里面,要保证每一条缨都是45度角朝客户打开,一天12个小时10个小时就干这个,剩下2小时可能是做早午餐的炒鸡蛋,把一个同事用机器搅拌好的蛋液放到平底锅里鸡蛋炒十五秒,不用管调味,调味是另外一个同事负责;

再比如,他其实已经很久没有参与过餐厅新菜开发和品鉴了,总厨很早就不让他参与了。

他递了辞呈,但没告诉任何人是关正英挖了他。

上班最后一天,总厨把他叫到办公室去,问他:“阿明,你反省过自己吗?”

宋裕明把头上的帽子脱下来,折好放在桌子上。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落得今天这个结局?为什么单位不愿意留你?你的总厨为什么不满意你?”总厨冷淡地看着他,“你是技术差吗?还是人懒惰?”

“都不是,你的技术是一流的,态度也勤恳,那是为什么呢?”总厨指着他的脑袋:“这里,没开窍啊。”

宋裕明只是淡淡地看着他,没说话。

“做厨师,是给谁做的?做菜是为了谁?为了食客?你要服务的是食客吗?是食客给你发人工吗?”总厨掀起他的帽子往他头上拍,厉声呵斥:“你连自己的工作是给谁做的都没想明白,怎么做?啊?我告诉你,你这样的换多少家单位,都是待不下去,到哪里都一样!”

后来,宋裕明在荔府站稳之后,有一次回香港和家人团圆,步行经过那间星级餐厅的位置,它变成了一家咖啡店,老板是个大学生,问起原来的餐厅,老板说早就倒闭了。

荔府的后厨团队相对稳定了以后,宋裕明也想过是否要将出餐流程做得更精细、更标准化。

他承认,像西厨那样,一个厨师只负责一道菜中非常小的一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苛的标准,是有好处的。这样,出餐的品质稳定,质量不会参差不齐,而且,更容易管理控制。

但缺陷也非常明显。厨师个人的发挥空间被压缩得很有限,几乎等于没有,厨师本人只是流水线上的一颗铆钉,做的都是机器都可以做的事情。主厨和打杂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形式上一个在削土豆,另外一个在炒鸡蛋。

最要命的是,整套流程和品质把关其实都是在为总厨负责,而非食客。

这就导致,一旦总厨本人的口味出现了偏差,不符合市场的期待,那么整间店就全完蛋了。

宋裕明始终相信,厨师是一个饭店的灵魂,厨师有发挥的空间,这间饭店才会有特色。

所以他担任荔府总厨以来,一直保持着几条不能改的规矩: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新菜的研发制作和评选,包括学徒和打杂;重视菜品的调研和反馈工作,重视食客们的意见征集,并且让厨师们及时了解到客人们的评价;要求后厨必须到前厅巡台,鼓励厨师们直接与食客接触……

他也尽可能地去尊重一部分厨师们的个人习惯和喜好,提倡厨师们大胆地突破自己和创新,创造轻松的环境让厨师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尤其是对着自己的宝贝徒弟,这位宋总厨从来都是只有嘉勉没有批评的。

好比那道偏甜的梅菜肉饼,他最后亲自去和厨师们解释了情况,取得了师傅们的理解,并告诉了李添市面上梅菜肉饼的调味是怎么样的。

那之后,他允许李添不在饭店里做这道菜,荔府的菜单上本来也没有梅菜蒸肉饼,而且很快,他就不用负责员工餐了。

要不是黄小凤今晚把梅菜干拿出来,李添都差点忘了从前这些事。

母亲态度的软化让李添还是看到了一些希望。宋裕明今天的表现不错,他应该奖励一下师父。

吃了晚饭李添早早地就回家了,给宋裕明发短信,说准备好了宵夜,让他晚上少喝酒。

宋裕明陪完了客人就下了班,到家小徒弟就站在门口等他,穿一件他的宽大黑色丝质衬衫,扣子系到领口下面第三颗,锁骨下面三公分胸口皮肤就像那包虾饺的透明水晶皮一样,底下只有一条小内裤若影若现,两条又白又细的腿从衬衫下摆伸出来,拖鞋都没穿,十个可爱的脚趾踩在地板上。

宋裕明一把扔了公文包,把人抱起来亲,还要道貌岸然地问:“宵夜?”

李添纯真地眨巴眼睛,搂着他的脖子猫似的舔他的喉结哼唧:“我饿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