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久别重逢 - 青杏 - 草莓西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青杏 >

170.久别重逢

许杏脸上心里打鼓,怎么看着姨母这样子,婆婆赵氏估计还是不着调啊,已经当了那么多年的诰命夫人,现在丈夫又新丧,她居然不在家,到外头逛游,这也太不像话了。

当然,面上她还是不能说什么,只叫来同贵,说:“你跟姨太太一起去,路上小心些。”

同贵会意,连忙对小赵氏行了一礼,搀着她的手臂去了。

许杏这才转身,拍拍刘氏的手臂道:“嫂子先忙着,我们这么些人堵在这儿也不是事儿,先家去安顿了,咱们回头再说话。”

小刘氏是个很有眼力的人,也不磨叽,非常热情的邀请他们过几日到家里吃饭,许杏便说:“吃饭我们就不去了,毕竟我们都戴着孝呢,也不好请大伙吃酒什么的,你们得了空到家里来,咱们喝杯茶说说话吧。”

原本就是镇上的姑娘,这些年又见识了不少,刘氏也听说过官宦人家守孝的规矩,连忙道:“你看看,我看见你们,光顾着高兴了,把这样大事都忘了,真是糊涂!你们快去吧,你家太夫人该等着了。”

范家的新宅离老宅倒是有段距离,不过已经到了村子里,下过了车,他们一家人也就没有再上车,长青拉着宁哥儿,许杏挽着欣姐儿,沿着村中的小路往家走。

虽然从来没有来过,但是范家的宅子并不难找,最大最高最气派的就是了。想要盖这么大的宅院,村子里面没有这么大的空地,因此现在的范府在村子的最东侧,实际上是村外了。

“这好像是当初我跟小秀姐……”许杏前后张望了一下,有些迟疑的说。

长青很肯定:“是,应该就是那一片,荒地盖成了宅子,那一小片林子也没了。”

“这倒好,一马平川的,安全。”许杏赞许。

长青扯扯嘴角:“如今这村里只怕再没有比这里更安全的地方了。”

说话间就到了范府大宅的正门口。

许杏抬头打量,发现这大宅门修得十分气派,青石红瓦,黑漆大门,门口左右还蹲着两座石狮子。门楼底下挂着一对灯笼,不过因为家中有丧事,灯笼是白色的。

门房得了消息,连忙开了大门,迎接许杏他们,长青叫袁管家和同喜负责这些杂务,自己一家四口则让人引着去主院正房拜见金氏。

现在的范府是座三进的大宅院,除了前后三进院子,还有东西跨院和后罩房等,确实气派宽敞。

“难怪当初婆婆说咱们在南龙的通判府一般,还真不如这宅子。”许杏赞叹。

长青也在看,不过神色有些复杂,许杏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她当然不会知道,这宅子,长青曾经见过,在做鬼的日子里见过。他当了固原县令之后,范守业作为县令的父亲,又有个少年秀才的小儿子,生意做得也很不错,就在老家修了这座大宅子。他死了之后,除了赵氏日日流泪,其他人并没什么不同,依然在这所大宅子里过着富足的生活,当然,后来连赵氏也不再流泪了,跨院里住着来做客的赵英子一家。

安王都死了,前世的事对长青的影响也越来越弱,他触景伤怀了片刻就恢复了清明。

正院正房,金氏正由婆子搀扶着站在门口,瞧见长青等人进了院子,她又坐了回去,等着拜见。

长青和许杏在前,两个孩子在后,跪在金氏面前,口称“给祖母请安”、“给太祖母请安”。这是规矩,两个孩子都教过,虽说打记事儿起就没见过这位太祖母,可是问安磕头都做得一板一眼,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金氏其实也没见过官宦人家的内宅什么样子,只是听人说过,便端着个架子坐在那里。等孩子们磕完头,她就笑着叫起来:“都快起来,这么远来的,也是累了。来我看看,这是宁哥儿吧?可真精神。”跟没看见欣姐儿一样。

许杏眯了眯眼,还以为这位老太太进益了呢,没想到还倒退了,竟是连装都不肯装一下。她便直接拉了女儿在下首坐下,也不主动搭话。

长青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只是没有点出来,而是寒暄道:“奶奶这些年身子还好?”

“不好了,你在外头当官,媳妇孩子也带在外头,你爹又成天在府城跑买卖,除了你姑母隔三差五来看看,竟是没人照管我,我也就是熬日子罢了。”金氏的语气很平静,仿佛是自己不肯给子女添麻烦似的,可是话里的内容却不是那么回事。

许杏心里翻了个白眼,他们又不是看不见,满院子的下人、婆子,还有他娘赵氏和两个姨娘,对了还有范长平呢,怎么就没人照管了?

“我爹的后事是族里帮衬着办的吧。”长青根本不接这话茬,“灵位在哪屋?我们去磕个头,上炷香。”

“哎呀我大侄儿回来了啊,我可得看看,可想死你姑母啦!”金氏还不等说话,院门口就传来了范氏夸张的大嗓门。

演得还挺真,真的掉泪了,都有哭腔。许杏心里评价了一下,还是马上拉着女儿站了起来,用不高不低的声音跟孩子们说:“这是你们的姑奶奶,是爹爹的姑母,等会儿要记着问好。”磕头就不必了。

范氏大呼小叫的进了门,一手一个,拉住了长青和许杏,眼圈通红,声音也有些哑:“你们这两个狠心的孩子啊,一走就是十好几年,都不想你姑啊!”

许杏眨了眨眼,低下了头。

抽了抽鼻子,范氏收回手,抹了一把眼泪,又扭头看看两个目瞪口呆的孩子,道:“这是欣姐儿,这是宁哥儿?长得可真好!”

两个孩子连忙行礼,叫了“姑奶奶”。

范氏连连点头:“哎,哎,都是好孩子!你们姑奶奶啊,穷,比不上你爹娘有银子,也给不起啥见面礼,你们别放在心上,啊!”

许杏差点没笑出声。

两个孩子也有点傻眼,宁哥儿还小,大人们不给,他也没想起来,可是欣姐儿大了,又跟着刘嬷嬷学了许久的规矩,对于太夫人不给见面礼就叫起来已经是满脸困惑了,现在来了个姑奶奶,直接来这么一出,她竟不知如何应对,

便求救的看向母亲。

许杏只好生硬的转移话题:“姑母快上座。”

范氏一边毫不客气的坐在了长青的上首,一边把他们一家子打量了一遍,才说:“你们倒是挺真心的,给你爹守孝,一家子都没穿啥好衣裳,都收起来了是吧?你看你,这当上了大官太太,就是不一样了,头上就这么一个银簪子,也透着贵气!”

长青根本不搭理范氏,脸上的不耐烦完全不加掩饰,只坚持要先给范守业上香,范氏也没觉得不高兴,连忙站起来:“我领你们去!你奶奶年纪大了,你娘又不中用,你爹这个丧事啊,都是我跑前跑后张罗的,你要问啥,问我就对了!”

“长平如今人在何处?”要不是牵扯到父亲丧事,长青也懒得问起这个庶弟,“摔盆泼汤那些都是他做的吧?”

范氏一个出了嫁的姐姐,能出头给范守业操办后事?谁信呢。

“哦,这些那是得他啊,本来不应该是你来嘛,你不在呢,就叫他去了。他如今也大了,在打理你爹的生意呢。”范氏仿佛完全听不出长青话里的嘲讽之意。

因为金氏尚在,范守业虽是家主,可也算晚辈,故此他的灵位就安在第二进院子的正房,其实也就是他家现在起来了,不然一般的乡下人,入了土也就没了,谁还一天三炷香的供着他?从老太太的最后一进院子出来,一行人先去上了香,磕了头,再返回后院。

这会儿袁管家跟同喜进来,说车队和镖局的人已经送走了,请示人员怎么安置,东西都搬到哪去。

长青和许杏也是两眼一摸黑,不知道府里是谁管这些杂事,总不能真的是老太太亲自过问吧。

可这还真就是金氏自己安排,她便道:“你们就住东跨院吧,你娘说看着邱氏跟洪氏就烦,让她们住了西跨院,东跨院一直空着的。下人你们自己安排,前院倒座跟后头后罩房那儿都有空屋。”

许杏反应了一下,才知道洪氏是范守业去南龙的时候买的那个会侍弄花草的姑娘,因为后来也生了个女儿,这才抬了个姨娘。

同喜和袁管家分别看向许杏和长青,见他们也没有异议,就准备带着下人出去收拾东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