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大秦悠悠往事
“朕驾崩后,大秦到底都发生了什么事?你给朕细细说来。”韩宁点了点头,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慢慢回忆起历史上发生的一幕幕往事,他知道自己不能欺骗历史,也不能欺骗秦始皇。
面对这位千古一帝,他必须将自己知道的一切真实历史,全部说出来,哪怕秦始皇真的发怒了,也必须让秦始皇,让现实世界里的华国子民知道,这一段华国秘史。
几秒之后,韩宁大声说道:“公元前210年,您在巡游邢台沙丘的路上驾崩,当时随行的重要大臣有丞相李斯,另外还有您信任的中车府令赵高。”
“您终于觉得大限将至,于是将李斯和赵高召至御前,下了遗诏。”
“从史书以及资料上来看,您当时在遗诏中,是要立太子扶苏为新君的,请问陛下,是也不是?”
秦始皇一脸威严,点了点头:“没错,扶苏为朕最器重和看好的皇子,是朕的继承人。”
韩宁轻轻叹了一声气,看来历史没有半点虚假。
“可是,在您归天之后,大秦真正的继承人,却并不是太子扶苏。”
秦始皇一听,立刻感到一阵惊讶与愤怒。
“这,为何?难道有人抗旨不遵?”
韩宁点头道:“对,能知道您遗诏的,就两个人,李斯和赵高,首先赵高就违反您的遗诏和命令,他极力劝说丞相李斯,两人后来合谋,先是捏造假诏,逼死了扶苏,随后又立无能的胡亥为新君,虽然大秦有了新的皇帝,但胡亥更像一个傀儡,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中。”
“简直岂有此理,竟然敢假传遗诏,李斯赵高,乱臣贼子……”
秦始皇听到自己死后发生的事后,就算再如何释怀,也不可能不发一点脾气,何况是假传遗诏这么大的事情。
“朕最信任的两个人,竟然敢背叛朕,背叛大秦,罪该诛灭九族……”
一怒之下,秦始皇将手中的鹿卢剑拔了出来,在地上重重一劈,顿时烟雾弥漫,大地被鹿卢剑劈出了一道巨大的地坑。
在场所有的秦军都目瞪口呆,他们还从没有见过秦始皇如此模样,哪怕是当年打六国的时候,始皇帝都不曾像今日这般动怒。
一旁的韩宁也被吓了一跳,但他没有退缩,看了秦始皇一眼,然后继续大声说道:“陛下,赵高此人,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中车府令,但他野心极大,在立胡亥为帝之后,他又设计害死了李斯,自立为丞相,紧接着,他又逼死了胡亥,另立子婴为秦王。”
秦始皇越听越惊:“子婴?”
韩宁点点头:“然而,此时的大秦,由于赵高的胡作非为,已经惹得天怒人怨,全国各地开始纷纷爆发起义,其中,江东的楚国贵族项梁与项羽便是其中一支。”
“子婴后来设计终于杀死了赵高,并且诛夷三族,但大秦已经危在旦夕,无力回天了,天下义军挥师咸阳,子婴打开城门,自缚于楼下,投降了项羽,大秦也不复存在了。”
“在此后的战争中,义军中的刘邦击败了项羽,从此便建立了大汉朝,史称为西汉。”
听韩宁讲完,秦始皇的眼中,似乎若有所思。
大秦灭亡,他早就能想象到,只是不知道自己死后,大秦竟然发生了这样事情,这多少让他有些吃惊和震怒。
自己生前如此信任的两个人,可以托付遗诏的人,竟然会背叛自己。
以至于把大秦的万里江山和自己辛苦打下来的基业全部毁于一旦。
“朕,不该相信他们二人的……”
秦始皇看向前面,叹了一口气,心中有些五味杂陈。
如果可以重来,他一定会早早把太子扶苏召回自己的身边,随时准备接替自己,然后处理赵高李斯等人。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也无法重来,多少遗憾和伤心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发生和逝去,最后定格在史书上,任由后人评说。
也许,骊山皇陵和万里长城的沧桑,是大秦最后的倔强了吧。
看着秦始皇有些失神,韩宁也看向了远方,继续说道:“陛下不必神伤,在韩宁看来,这一切,都不过是历史的轮回和规律罢了,谁也无法改变,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您肯定已经做到最好了。”
秦始皇摇摇头:“朕想过大秦会灭亡,却不知道会是这样一种方式灭亡。”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韩宁沉默,他不知道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会不会也需要安慰或者同情。
所以安慰的话,韩宁并没有说太多,他觉得始皇帝能打下六国,心理应该还是很强大的。
现在的气氛变得凝固起来,短暂的安静之后,秦始皇一改面容,朝前走了两步。
“咱们继续前进吧,这快到山腰了吧?”
韩宁朝前一看,点了点头:“没错,前面不远处就是山腰的位置了,在经过了山腰之后,前行的阻力就变得更大了,前面已经有好几个国家被淘汰在那里。”
秦始皇迈开大步,朝前飞快走去,丝毫没有把那些危险放在眼里。
而最前方的是小白,它一直来来回回用鼻子嗅着,寻找可能存在的危险。
此时,整个第三轮圣地挑战已经到了中期,过了山腰,就要面对真正巨大的危险了。
如果说山腰以下的位置,只是用来淘汰一些小国的话,那么山腰以上的位置,就是对历史大国真正的考验了。
按照现在的排序来看,第一名的依旧是埃极国,紧随后面的第二名,是阿三国,希拉国,罗马国东瀛棒子国等。
就在第三轮圣地挑战依旧紧张的进行时,现实世界中,也发生了很多事情。
棒子国那边,虽然损失了很多特务工作人员,但他们以为自己拿回了八服宝剑,所以依旧得意洋洋。
棒子国的总统李秀明此时正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双手捧着假的八服宝剑,不断啧啧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