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禅让制
不等秦始皇说话,张书远又继续说道:“不过,老祖宗可能有所不知,子孙张书远虽然掌管华夏如今的大权,但和古代的皇帝却有所不同。”皇帝与权力,也曾是秦始皇最感兴趣和花费时间经历最多的东西。
他一生歼灭六国,建立了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并且自称为始皇帝。
可以说,秦始皇将帝王之术玩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此刻听到张书远这样说,心中不禁大为好奇起来,想要听一听,两千多年后的华夏,又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哦?你掌管华夏大权,却又不是皇帝?那是什么?难道你是丞相吗?”
张书远泪中带笑,又摇了摇头。
华夏的体制发展,走到今天,可谓是太不容易了。
“回老祖宗,子孙张书远既不是皇帝,也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而是一个代管人,或者说,是一名公仆罢了。”
“代管?公仆?”
听到这里,秦始皇越来越疑惑了。
在他的思维中,只要能掌握一个国家的生杀大权,就一定是那个站在巅峰的掌舵者,可以为所欲为。
但张书远却说,他不仅不是皇帝和丞相,而是一个仆人?
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事情?
看到秦始皇有些不明白,张书远继续解释:“老祖宗,华夏如今早已经不是帝王朝代的封建社会了,而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社会,那种一人可以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秦始皇已经彻底被勾起了兴趣,他想听听,至高无上的皇帝,是如何走下权力舞台的。
“朕虽然不能长生不老,那,皇帝也不能代代传承下去吗?虽然一个国家可以灭亡,但总有新的皇帝出现啊,韩宁还没有给朕讲过这事,不如你给朕讲一讲,朕想听听。”
张书远点了点头。
韩宁和秦始皇讲了很多关于后世华夏的事情,但确实唯独没有讲现代华夏的制度是怎么回事。
但这也恰恰是秦始皇最关心的事情。
站在一旁的韩宁,这时才想起,自己没有和秦始皇说过这事。
于是,他感到有些愧疚的站了出来,接过了张书远的话语。
“陛下一定知道,在大禹建立夏朝之后,华夏开始父传子,家天下,是也不是?”
秦始皇点点头:“没错,大禹也是我华夏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三过家门而不入,治理水患,安抚百姓,建立了大夏,让百姓可以安居乐业,顺礼应天。”
韩宁继续反问道:“那么在大禹之前,我华夏是如何传承的呢?”
“炎黄之后,有圣贤明君如尧和舜等,炎黄尧舜,都是施行的禅让,所有人共同推举贤明有才能的人来担任君王,这样,就能避免昏庸的帝王出现,以不至于误国。”
韩宁一笑,两眼发光,看着秦始皇大声道:“陛下,如今的华夏,就是如同禅让,而张书远,就是华夏所有人共同推举出来最贤明最有才能的人,由他来管理这个国家,带领我们所有华夏的子民走向繁荣复兴。”
“所以,他才会以一个公仆来自称,因为,他只是这个国家临时的管理者,是为人民服务的。”
听到这话,秦始皇原本还算平静的内心,翻起了一股滔天巨浪,汹涌澎湃,久久无法抑制下来。
他的一双眼睛,紧紧看着韩宁,随后又看向了视频中的张书远和其他人,半天没有说话。
许久之后,他才从这种震惊中恢复过来。
“如今的华夏……你们,竟然又施行了禅让制?”
张书远点了点头,说道:“老祖宗,华夏再也不是那个一人独裁的国家了,所有的华夏子民,都必须参与到建设祖国中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如今的华夏,才会如此繁荣兴盛啊。”
时间过去了两千多年,当秦始皇再一次看到后世的华夏时,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彻底改变了。
虽然血脉依然存留,没有断裂,但其他的一切都不同了。
连制度都已经完全超乎了秦始皇本人的想象,达到了一个自己完全没有预想到的境界。
虽然,自己身为祖龙,建立了历史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但那时候的情况完全不同。
七国战乱已久,百姓流离失所,社会也不发达,很多人只能苟延残喘。
若不是当时的自己快刀斩乱麻,一举歼灭六国,统一华夏,便还会有更多的人死去,更多悲惨的事情发生。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相比于上古和今天的华夏禅让,秦始皇觉得自己只是在相应的时间里,做相应的事情。
并没有什么好失落的,而在韩宁和华夏子孙的眼睛中,也证明了这点。
他内心平复之后,看着韩宁,笑了笑。
“那在你们都眼中看来,朕是不是个独裁的人?”
韩宁立刻摇头,他从来没有这么想过,而华国其他的子民亦是如此。
张书远在视频中说道:“老祖宗,您怎么会问出这个问题呢?在您的那个时代,是完全不同的,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施行禅让制度,只是要依据历史的发展,来做出相应改变,我们如今的华夏之所以能推举贤明的人做管理者,是因为经历了无数的时间而改革来的。”
既然韩宁和张书远都已经这样说了,秦始皇心中便没有了任何的心理负担。
他的想法和张书远等人都是一样的。
再看一眼对面视频中的所有人,秦始皇对着圣地的天空长长一叹。
有子孙如此,夫复何求呢?
【提示,视频通话还剩一分钟,请选手和本国做好准备,视频通话结束之后,圣地系统将马上开始传输本轮的额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