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 造反,从忠臣开始 - 雪尽峰青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4章

第34章

送曹田往梁华营中学习是秦琬是秦烨商议之后,又询问了曹田的意见后定下的方案。

不同于郑鸿出身世族,即使已经没落了族中也没放松对族人的教育,曹田幼时却没有读书的条件,连启蒙都是云岁给他做的,这样的家世想要破格提拔并不足以服众,曹田的性格也不像是能培养成帅才的,倒不如将人塞进梁华营中打磨一番,将来能做一猛将护卫秦琬便足够了。

除此之外,秦琬也存了别的心思。

为防将领坐大,朝廷很少会让宗室之外的将领长期镇守一地,梁华在高阳郡也待不长久,梁华走时会带走由他的部曲组成的亲卫,余下的士卒却会一直驻扎在高阳,这些出身高阳本地的士卒与基层军官,会是曹田此去的重点接触对象。

因为她也不确定随着她年纪渐长,会不会获得与诸王同样的完全人事权,还是一直做被建元帝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种地工具人。

虽然这么做有点对不住梁华,但为了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她必须提前打算。

至于郑鸿,他的出身注定了他的起点再怎么高也不会有人质疑,被秦琬任命为轶千石的郎中令,负责管理郡主府的大夫、谒者与诸郎。

这也是秦琬敢在使者面前给郑平抱不平的原因,凭她推到郑平身上的功劳,再加上郑平本身的统筹之能和出身,即使周国朝堂上还没有非勋旧宗室出身的两千石,也该将郑平安排给实权两千石做副手,而不是做一个没什么用的礼官。

一旦出仕时的品级定下,往后再想破格提拔就难了。

否则秦琬怎么会给郑平权力待遇却不给名分,为得就是给郑平养望。

原本被秦琬安插在高阳县各处的亲信集体升职,高阳县便空出了不少职位,秦琬身边的僚属也有大量的空白,这些都需要她仔细斟酌。

自大兴封赏的诏书到达高阳,高阳国中官员豪强的拜帖堆了一筐,秦琬目前除了梁华与姚绍一个也没见。

她从框里捡起拜帖,将来访之人的官职郡望一一记下,慢慢梳理着高阳内部的各方势力。

尚州为四战之地,肯留在尚州不走的世族只是少数,贾氏即是高阳最大的地头蛇,双方早有接触,排除掉最开始的不愉快,勉强算得上利益相合,秦琬将贾氏的拜帖分出来,思索着该给贾家的子弟安排个什么职位。

如今郑平手下只有负责护卫郡主府的郎官不缺人,余下的谒者与大夫全部空缺,还有帮她处理文书的治书,都需要聘人。

分到最后几份,秦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宁远将军瀛阳郡守西县侯帐下书佐卫景。

秦琬刚到高阳不久,建元帝便将他的弟弟长乐王封为征东大将军、梁州刺史,让他接替西县侯镇守邵城,而原来镇守邵城的西县侯则被加官一级,升为宁远将军,改调大谷关镇守。

至于瀛阳郡守,那就是个发工资的名头,瀛阳郡现在是张定的老巢,西县侯实际担任的职务是永和县令。

这种明升暗降的调任法,也亏得西县侯是个厚道人,否则定要与建元帝闹上一闹。

秦琬自到高阳,与西县侯的书信从未中断,毕竟西县侯好心给她布置了一车书的读后感,本着白嫖就是赚到的原则,秦琬每个月总要将书中的不解之处记录下来给西县侯送去,二人就此熟稔起来。

现在西县侯派人过来,瞬间将秦琬接见贾氏的心思压了下去。

秦琬命人将其他人的拜帖擡下去,在花厅接待了卫景。

卫景进门后,秦琬打量着对方,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是一年一个样子,卫景到了西县侯麾下大约没少□□练,不仅长高了不少,肤色也黑了两个度,看着倒是比以前结实了不少。

“一年未见,卫郎风姿更胜从前。”秦琬笑着请对方入座,“不知叔父寻我所为何事?怎么不在信中说?”

卫景回道:“西县侯听闻殿下进献良种于大兴,便令景来谒见殿下,不知殿下可留有种子,能否匀给永和县一些?”

这可真是瞌睡了来枕头。

秦琬笑容不变:“自然是有的,只是这种子若要高产,种起来便极费心力。我如今在高阳县开了一处学堂,专门教授种植之法,叔父若要引种,不妨自县中选些人来,仔细学过了再带着种子回去种。再有便是,若是要换新种,最好全部都换,不然新粮种与旧良种混在一处,再结出来的穗子留种极有可能集两家之短,产量更低还易病。”

“竟会如此?”卫景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不觉讶异。

秦琬点头:“安平贾氏为了多产粮食,四处求种,结果将不同的种子混种,以致于去年产量极低,求种求到了我头上。”说着又吩咐侍女,“去取一份农学堂教材来。”

农学堂的教材包括系统种植指南与郑平这一年的种植经验,同样用了油印的法子,虽然由于篇幅的缘故,不能如先前的防疫册子一样人手一份,但郡中每里发两三本还是可以的,此时匀出一份给卫景并不碍事。

“兹事体大,永和百姓又不似高阳县百姓信任我,不愿突然换种实属正常。卫郎回去后定要同叔父分说清楚,若百姓实在不愿更换,便等到明年夏收时,让永和百姓到高阳县看看,他们见了自然不会再抵触。”

从秦琬在现代接收到的信息来看,越贫穷越倾向保守,不敢对现状做出丝毫改变。

这无关智力,仅仅是低下的抗风险能力让他们不敢冒险。

因此她的态度十分和缓,但落在卫景心里,却是她对自己的种子有绝对的信心。

他打定主意要回去说服姐夫在永和县推广新种,面色沉静地接过侍女递来的四指厚的书,谢过秦琬后告辞离开。

以秦琬与西县侯之间的关系,可以不计较这些繁文缛节,雷厉风行地说完正事便走,下一位访客便不行了。

贾氏来的人是贾樘与贾谧。

秦琬眨眨眼,掩去其中的不乐,瞬间又是满眼笑意。

“贾公能来,实在是蓬荜生辉。”

贾樘连道不敢,双方说笑许久,一起品鉴了秦琬捣鼓出来的新茶,才由贾樘切入正题。

他捧出一本册子:“樘今日来,有一物欲献于殿下。”

他奉上的是那处划了一半给秦琬的铁矿的账册与矿工名录。

“愿以此物为殿下贺。”

秦琬意味深长地合上账册,尚州资源丰富不假,但煤产区在张定与更北边的鲜卑人手里,盐铁产区在燕国治下,高阳跟着沾了点光,煤矿与铁矿兼有,却并不丰富,贾氏手中这座是高阳最大的铁矿,否则t秦琬要求一半产量时,贾氏也不会肉疼得恨不能咬死她。

现在贾氏将这个铁矿送给她,又想求什么?

秦琬叹道:“贾公这礼贵重的让人惶恐。”

贾樘道:“如此宝物,在樘手中蒙尘岂不可惜?”

秦琬听懂了,这是意识到了焦炭的厉害,铁制品质量上升后打开了市场,却意识到被秦琬卡了能源的脖子,为了防止秦琬借此要挟他们,贾氏衡量之下觉得奈何不了秦琬,干脆滑跪投降,还能向秦琬卖个好。

虽然贾樘把她脑补得过于邪恶,但秦琬并不在意,在豪强心中保持适当的恶劣形象反而有助于她开展后续计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