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1丝凄凉 - 感觉到爱的今晚 - 春江皓月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四十五章1丝凄凉

胡晓飞给韩芸打电话的时候,韩芸正在和韩雪通话。

韩芸的意思是让韩雪抓紧和肖一苇把结婚仪式举行了,最好正月里看个天气。韩雪的意思是到五一的时候再办,也不用看什么天气,还说肖一苇也是这意思。韩芸说姑啊,这个事情你不能听姑父的,姑父那人我太了解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一事。听他的,你们五一也办不了。你得主动,逼他就范。韩雪笑着说芸儿,不是你姑父不着急,是我觉得张罗这些形式没多大意思,毕竟都是二婚,领个结婚证就行了。韩芸着急了,说雪儿啊,我的个姑,你这想法不对呀。二婚是没有头婚新鲜,但对余生来说却比头婚还重要,毕竟谁也经不起第三次折腾,就说你们两个人吧,都经历了一次失败婚姻,都死去活来地把自己折腾得够呛,好不容易遇到彼此,除了你们自己没有放弃,怎么说也得感谢上天的眷顾吧。姑啊,不要小看仪式的重要性,生活要有仪式感,这话我觉得没错。到现在我还记得你当年穿着婚纱手捧鲜花的样子,就像闪闪发光的圣女,美得没边没沿的。知道那时候我产生过什么念头吗?我就想等我将来结婚的时候,一定要穿世界上最漂亮的婚纱,让自己有那么一刻成为仙女。姑,你想想,咱们女人一生除了在结婚的时候可以矫情矫情,虚荣虚荣,别人可以接受,自己也不用付什么代价,还有时间矫情和虚荣吗?不是不可以,是咱们付不起长时间那样做的代价。姑啊,你就听我的吧,要不咱们现在就去看婚纱?韩雪听韩芸说了这么一大篇,既感动又欣慰,感动的是这个侄女兼闺蜜虽然比自己小七八岁,但一直给予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欣慰的是自己这个侄女兼闺蜜打小就积极、乐观、坚强、独立,虽然生活待她并不是很友善,但她却从不抱怨,再大的挫折也打不倒她。韩雪说芸儿,你的意见我会认真考虑,但你姑父的意见也很重要,我还是和他再商量一下。韩芸说姑,姑父的工作我来做吧,我有办法让他迁就你。韩雪说芸儿,这又是逼,又是迁就的,就你姑父那性格,能行?韩芸说我是好话赖说,逼他是给他表现的机会,让他迁就是给他幸福的机会,姑,你别吃醋啊,对付姑父这个人,我比你有办法。韩雪就笑,说我怎么会吃你的醋。你对付他有办法,以后我就请你当我的专职作战参谋,打你姑父个落花流水。韩芸那边也乐得直拍桌子,说就这么说定了,咱们联手,天下我有。坚决不让肖一苇成为第二个佟雨生、廖凯煊。压了电话,韩雪呆呆地坐着出了会儿神,她想韩芸就有一点不好,热情过头,有时会喧宾夺主。生活毕竟是别人的生活,关系再亲密,代入感太强就会适得其反。

肖一苇和韩雪初六上午去了南山书院,上午的讲座是关于中国哲学的一个话题,由南山书院院长齐养浩主讲。肖一苇打电话问韩芸去不去?韩芸说明天就要上班了,还有一堆衣服没有洗,今天去听哲学,明天上班就没衣服穿。肖一苇和韩雪赶到南山书院时,讲座已经开始了。听讲座的约摸有七八十人,很认真的样子,肖一苇看到还有人做笔记。两人找了位置坐下,开始听讲座。齐养浩站在参照央视《百家讲坛》布置的讲台上侃侃而谈。韩雪听了一段后,悄悄问肖一苇苇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是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的意思吗?他怎么解释成自己不想让别人怎样对待自己自己就不要怎样去对待别人。肖一苇低声说文言文就这毛病,诗无达诂,文言文也无达诂,所以才有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解决文言文表意不清的问题。韩雪说苇哥,你大学学的就是哲学,你当时怎么理解这句话?肖一苇想了想说我当时看到这句的时候,那叫一个不明白。我先直译: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送给别人。又一想,这个说不过去呀,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别人未必不想要啊?自己不想要而别人想要的东西送给别人不正好吗?自己不想要又霸占着不让别人得到或宁肯扔掉毁掉也不让别人得到,这和孔子讲的仁恕之道不自相矛盾吗?后来看了一些论语评注的书,主流的解释就是齐养浩说的这种。韩雪说我看古人就是喜欢绕弯子,这句话改成“人所不欲,己莫施于人”就好理解了。肖一苇冲韩雪伸出大拇指,说冰雪聪明,你这也算是一家之言。不过,那样一改,可就是两个意思了,用到为人处世上,是两种方式,表现的是两种性格。韩雪问哪两种性格?肖一苇说先听讲座,之后我给你解释。齐养浩的讲座整整持续了两个小时,从孔子编撰五经一直讲到现代东方新儒学。两个小时到了,老夫子仍然意犹未尽,在主持人的一再请求下,才答应休息。接下来的讲座是讲古董收藏,肖一苇和韩雪不感兴趣,两人从讲学厅出来,一边游览各处景点,一边继续探讨刚才的话题。

肖一苇说雪儿,有没有兴趣听我给你讲一讲中国哲学,你不欲听,我就不讲了。韩雪笑着说

你讲吧,找了一个学哲学的人做夫君,我就得习惯听他唠叨,否则,日子没法儿过。肖一苇用手指点了点韩雪的鼻尖,说可爱的雪儿,好长时间没有谈哲学了,不是我不想谈,是没人愿意听我谈。今天可算逮到一个,我不能放过你。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不一样,是两种不同气质的哲学,西方哲学是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及伦理学、美学在内的一套成系统的学问,中国哲学说的简单点就是一门关于如何处世的学问,相当于西方哲学系统中的伦理学部分。中国人向来是务世的,而西方人向来是将务虚、务实、务世分开来研究和实行的。中国的哲学是笼统的务世的哲学,务虚的、务实的部分包含在务世的学问里面一起研究和实行,务世的哲学百分之九十在讲“用”和“行”,只有百分之十在讲“学”和“知”。而讲“学”和“知”的方式也是和“用”和“行”混在一起讲。所以在一些西方哲学家看来,中国古代就没有哲学这门学问。当然,就像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一样,说中国古代没有医学是很荒谬的。中国哲学从先秦百家到西汉独尊儒家是一个阶段,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儒学发展时期,先是以两汉小学为代表的的述而不作时期,之后经过两晋玄学和南北朝佛学特别是禅宗的冲击,到了宋代发展成以程朱为代表的的理学,中间经过元代道家学说的冲击,到了明代又发展成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中间又经过清末西方哲学的冲击,儒学逐渐式微,所谓新儒学只是对传统儒学十三经、汉学、理学和心学的反刍与巩固。中国传统哲学的三大板块是儒学、道学和禅学。其中儒学也有三大板块孔孟荀之学、理学和心学。韩雪听到这里,说苇哥,你其实应该从事哲学研究的。肖一苇叹了口气说我更喜欢文学,我上大学最感兴趣的不是《论语》、《孟子》、程朱和王阳明的著作,我最喜欢《庄子》,用文学的形式阐述哲学的内容,禅宗走得有点远,主张不立文字,这个我也不喜欢。韩雪说怪不得我读你的小说总能感觉到道的意味。肖一苇说才情所限,庄周那样超然物外的境界恐怕只能心向往之了。韩雪说苇哥,走累了,咱们歇一会。肖一苇点点头。

时近正午,二人来到一家装饰雅致的饭馆,点了两盘小菜,两杯热饮,两碗小面,边吃边聊。韩雪说苇哥,你说的两种处事方式、两种性格是什么意思。肖一苇说你看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的是儒家强调的“反求诸己”的精神,修身是处世的基础,修身先修己,格物先格己,这是以“自己”为主,只有把“自己”建设好了,才能自如处世。如果把“己”

换成人,变成“人所不欲,己勿施于人”,意思就变了,变成了以“别人”为主,变成了以“非己”为先,儒家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一种昂扬的自信自主自立的气质,注意,这种气质和“自私”风马牛不相及。你说的“人所不欲,己勿施于人”偏偏把那种昂扬的自信自主自立的气质没有了,变成了凡事先揣度别人的好恶,然后决定自己的应对方式,这非但是“非己”,简直就是“无己”,宋代理学之所以受到后世的诟病,就是因为这一点瑕疵。以“理”代“己”处世,直接导致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之类的荒谬后果,如果以“人”代“己”,处世,恐怕后果比这个还严重。韩雪若有所思地说苇哥,一字之别,做人的境界大不相同了。肖一苇说对,做人就要先做自己,只有自己立起来稳住了,才能处世,否则,自己立不起来稳不住,处世就会很被动,处世不过待人接物两件事,自己不立不稳,势必会导致人役物用,沦为奴隶。韩雪说苇哥,圣人就是圣人,咱们还是听圣人的话吧,述而不作,是有道理的。肖一苇哈哈大笑,说雪儿,作还是要作的,关键是怎么作。韩雪说苇哥,那你说,咱们办婚礼的事情怎么作?肖一苇没想到韩雪会绕到这上面,一时语塞。韩雪说苇哥,我看你对办婚礼的事情不是很积极,我一向是个没主意的人,但今天听了你的一席话,我觉得在这件事情上我应该表个态,我想办婚礼,而且要大张旗鼓地办,你说呢?肖一苇嗫嚅道雪儿,咱们证都领了,没必要太在意这些形式吧。韩雪说形式是对内容的确认和巩固,我想要这个形式。芸儿说如果我说服不了你,她就找你说。肖一苇沉默半晌说那就依了你的意思,办吧。韩雪听后心说看来芸儿没有说大话,我一提芸儿,他就无事不答应。想到此处,韩雪心头掠过一丝凄凉,看着肖一苇,再无话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