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我郭照什么时候怕过这些规矩?
这时,郭照急匆匆地跑进来,大喊大叫:
“姐姐!姐夫!你们猜怎么着?今天可热闹了,全城的大官都跑去凑热闹了!”
张春华一听,立刻紧张起来,连忙问:
“那游离大哥呢?”
郭照喘着气说:
“哦,对!姐姐放心,五官中郎将已经把他暂时安置在许都县衙里了,说是要好好保护起来。
然后他又跑去求曹丞相开恩,想要个赦免的诏书呢!”
说着,郭照上前一步,亲热地挽起张春华的胳膊,安慰道:
“姐姐,你别太担心了。
我今天出去转了转,发现老百姓们对游离大哥和五官中郎将都挺支持的,大家都觉得他们是好人。
我猜啊,曹丞相为了不得罪老百姓,他多半也会给游离大哥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张春华心里头还是七上八下的,她担忧地说:“我这心啊,始终是悬着的。曹丞相那个人,咱们都清楚,手段狠辣,跟虎狼似的,他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咱们呢?”
司马懿听了,安慰张春华道:“夫人,您放心,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游离大哥有个什么闪失,我司马懿绝不独活,我愿与他共赴黄泉。”
张春华听后,白了他一眼。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司马朗急促的声音,还没进门就大声喊道:“仲达!仲达!”
司马懿连忙应声:“大哥,什么事这么急?”
司马朗一进门就直奔主题:“二弟,你得跟我说实话,那件事,那个跟“仁义木”有关的事儿,到底是不是你干的?”
司马懿坦然承认:“那是我给中郎将出的主意。”
司马朗一听,急得直跺脚:“哎呀,你这不是往火坑里跳嘛!丞相的家事,你怎么能随便插手呢?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司马懿解释道:“大哥,这不仅仅是丞相的家事,更关乎我们的家族。游离大哥和中郎将对咱们家有恩,于情于理,我们都不能袖手旁观。”
司马朗忧虑重重:“可丞相要杀的人,你怎么救得了?你这胆子也太大了!你知不知道,杨修那些人可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在丞相面前随便说几句,你可能就万劫不复了。”
司马懿仿佛没听见一般,转身想给张春华递粥,却被司马朗打断:“我在跟你说话呢,你。。。”
司马懿微微一笑,打断道:“大哥,我相信丞相并非池中之物,他自有他的英雄气概。我会用我的方式去救他们。”
司马朗气得直甩袖子,哼了一声便离开了。
司马懿无奈地摇摇头,转身对张春华说:“夫人,喝粥吧。”
但张春华似乎还在为刚才的事情烦恼,没说什么,只是抱着花盆默默走出了房间。
郭照轻声喊道:“姐姐。”
司马懿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这一家人啊,怎么就没人信我呢?”
郭照赶紧上前安慰:“我信你,姐夫。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司马懿勉强笑了笑,喝了口粥,感觉还热乎着,便对郭照说:“厨房还有,你要是想吃就去拿。”
说完,他便端着碗走出了房间。
郭照望着司马懿离去的背影,有些疑惑地喊道:
“哦,哎?你去哪啊?”
随即也追了出去。
夜深了,四周静悄悄的,连街上的影子都躲得远远的。
曹丕一个人站在那棵老仁义木下,心里头跟翻江倒海似的,想着好多事儿。
他无聊地用脚尖踢了踢路边石子,刚蹲下想逗逗那只小狗,结果小狗也识趣地摇着尾巴跑了,好像知道这时候的曹丕不能沾染。
曹丕的思绪飘回了那天,在马厩里和司马懿聊的那段话。
司马懿用水在桌上写了两个大字——“仁义”。
曹丕问:“你这字儿啥意思,说明白点。”
司马懿不紧不慢地说:“这天下的人啊,没一个不怕咱丞相的,可丞相呢,他谁都不怕,但他最在乎的是啥?是人心!这两个字,就是人心的根儿。”
曹丕挠挠头,说:“我爹那可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心硬得跟铁似的。
记得徐州那会儿,陶谦害了我祖父,我爹一怒之下,把整个徐州都给屠了。
你说,他会因为这两个字就心软?”
司马懿摇摇头,认真地说:
“中郎将啊,你得换个角度看。
以前的丞相,确实是个将军,家里出了事,气头上做了些冲动的事。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打下了这么大片江山,还想着往南边走,他的心思可大着呢,不只是孙权、刘备那点地盘,他是要整个天下!
这时候,他得靠啥?就是人心,得让大家觉得他好,才肯跟着他干。”
曹丕还是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