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谢丞相仁德!
可就在这时,丞相大人突然来了个大转折,他手里的刀一转,不是冲着游离去的,而是“哐当”一下,砍在了旁边的一根大木头上。
那木头上还挂着面大旗,上面写着“仁义”两个大字,这一刀下去,那面大旗也随风飘摇,最终缓缓落在了地上。
老百姓们一看,都愣住了,随即又议论纷纷起来。
有的人说:“丞相这是啥意思啊?”
有的人猜:“是不是说游离虽然犯了错,但丞相还是讲仁义的?”
总之啊,这场面既让人心惊胆战,又让人摸不着头脑。
曹操见状,上前几步,轻轻拾起那面大旗,走到游离身旁,将旗子披在了他颤抖的身上,嘴角勾起一抹笑,说道:
“乡亲们,你们知道吗?
想当年,我带着兵马经过一片麦田,我下令全军,谁也不许践踏麦苗,违者斩首示众。
将士们都很听话,纷纷下马,小心翼翼地扶着麦子走。
可不巧的是,我的马儿突然受惊,冲进田里,踩坏了不少麦苗。
我自己定的规矩,自己却先破了,这要是不罚,以后怎么面对天下人呢?
我当时就想拔剑自刎算了。
可周围正在耕田的百姓和三军将士们都不答应,他们哭着求我,最后我决定割下自己的一缕头发,算是代替头颅受罚,还传令全军,让大家知道,连我曹操都要守规矩。
今天这事儿啊,游离他犯了个大错。
咱们国家的法律可是铁面无私的,明文规定,谁敢放走叛国的人,那就得跟着一块儿担罪。
按这规矩来,游离要是被杀了,那才算是合乎国法。
但话又说回来,游离他放走的是个孝顺的孩子,而且他自己后来也大大方方地来认罪了,这要真杀了他,咱心里头又觉得过不去,不就跟‘仁义’二字背道而驰了吗?
我呢,就琢磨着,这么多年下来,我曹操欠了天下老百姓不少情分。
现在大伙儿都眼巴巴地看着我,希望我能给游离一条生路。
我想了想,这正好是个机会,我还了老百姓这份情,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
同时呢,我也算是救了一个讲义气的好汉,这不也是积德行善嘛!
所以啊,我决定赦免游离,这样一来,既没违背咱们心中的仁义,也算是还了老百姓一个心愿。
大家伙儿说,我这个决定咋样?”
曹操说完那番话,突然拿起大刀,对着游离用力一挥。
刀不是冲着游离的身体,而是对准了他的发髻。众人心里一惊,只见刀刃闪过,游离的发髻瞬间散开,一缕缕黑发如同落叶般缓缓飘落,掉在了地上。
这一举动,既显示了曹操的决断,也彰显了他对“仁义”二字的坚守,尽得人心。
曹丕恭敬地跪在地上,大声说道:“多谢丞相大人您的仁慈和大度!”声音里满是感激。
周围的百姓一听,也纷纷跟着跪下,齐声高呼:“谢丞相仁德!谢丞相仁德!谢丞相仁德!丞相真是个仁义之人啊!”声音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游离更是感动得不行,他连连叩头,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曹操见状,走到游离面前,语重心长地说:
“游离啊,你虽然违反了军令,但孤不得不罚。这样吧,就杖责你五十军棍,然后发往校事府效力。
你有一身好武艺,还有一颗忠义之心,应该用来保卫国家,保护百姓。
记住,你的命,不是孤给的,而是天下百姓给的,你要好好珍惜,多为他们做点事。”
百姓们听后,更加激动了,他们再次齐声高呼:“丞相千秋无期!愿丞相福寿安康,永保我们平安!”
这时,两名士兵上前,将游离带了下去。
曹操转身看向众人,轻轻摆了摆手,示意大家起来。
他又特意看了一眼曹丕,眼中满是深意,然后缓缓走下台阶。
一旁的司马孚见状,心里乐开了花,他高兴地转身就往家跑,想着回去要好好庆祝一番。
曹丕则紧跟在曹操身后,来到坐骑旁,他恭敬地说:“儿臣多谢父亲今日的成全!”
曹操微微一笑,翻身上马,同时说道:“你今日之举,算是送给了孤一个人情。不过,孤可不需要你的谢。你长大了,有自己的打算和野心。
今日在场之人,都看到了你的仁德和威望,他们现在的心,都向着你。
但你要记住,真正的强大,不是靠收买人心,而是靠自己的实力和德行。”
说完,曹操一夹马肚,骏马飞奔而去。
留下曹丕站在原地,若有所思。
而一旁的众官员,则是一脸凝重,他们知道,曹操的话,不仅仅是说给曹丕听的,也是说给他们所有人听的。
丁仪在一旁气得直甩袖子,心里暗骂:“这个曹丕,真是越来越有手腕了!”
但他也明白,现在自己不能轻举妄动,只能静观其变。
司马府内,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正悠闲晃着秋千的司马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