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你自求多福
甄宓跪在地上端着药碗:“公子,药已经煎好好多时了。”
曹丕显得有些疲惫:“你回去吧,我不想吃药。”
甄宓再次劝说道:“再不吃恐怕就要凉了。”
曹丕无奈地摇了摇头,最终还是接过了药碗,一饮而尽,随后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曹丕咳嗽几声,刚想走。
正当他准备起身离开时,甄宓拉住了他的衣袖,眼神里满是恳求:
“公子,我想和您谈谈四公子的事。他心性纯良,您是了解他的,他绝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来。
崔琰的话,或许有所偏颇,您能否再好好考虑?”
曹丕闻言,缓缓蹲下身来,与甄宓平视,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
“在你心里,子建总是那么完美无瑕,对吗?
那我呢?
我在你心里,又是什么样的存在?”
甄宓连忙解释道:
“公子,您在我心中同样是善良的,子桓,你不要再迁怒于他了,他毕竟是您的亲弟弟,血脉相连,您怎能忍心看着他陷入绝境?
谋逆的罪名何等严重,一旦坐实,便是万劫不复啊。”
曹丕听后,沉默片刻:
“此事我自有分寸,定会查个清楚明白。至于谋逆之人,必严惩不贷。至于你我,无需过多干涉。
让我放过他?谁又放过我?
曹丕甩开甄宓的手,这个女人贱心里还是想着自己的弟弟。
甄宓望着曹丕离去的背影,眼中满是忧虑。
..................
天牢内,昏暗的烛光摇曳,司马懿缓缓从混沌中苏醒,眼皮仿佛有千斤重,勉强睁开一条缝。
朦胧间,他瞥见曹操那张熟悉而威严的脸庞正对着自己,嘴角挂着一丝笑意,不禁喃喃自语:
“这...这是梦吧?曹操怎会在此?”
他猛地摇了摇头,试图驱散这荒诞的念头,随即用力揉了揉眼睛,视线逐渐清晰。
确认无误后,司马懿心中一惊,猛地向前蠕动了几步,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前方椅子上端坐的曹操,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逃意,双腿却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跑?不,不能跑!”
理智迅速回归,司马懿猛地刹住脚步,转身跪倒在地,额头重重磕在地上,连声求饶:
“臣司马懿,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叩见大王!”
曹操悠然自得地端起酒壶,轻轻晃了晃,笑道:
“醒了?怎么,不愿去子桓的庆功宴上凑个热闹?”
司马懿身子一颤,连忙解释道:
“臣自知罪孽深重,无颜参与任何庆典,更不敢奢望有功可贺。”
“哦?看你这样子,喝了不少酒,倒是挺清醒的嘛。”
曹操说着,竟亲自为司马懿斟满一杯酒,眼神中透露出几分玩味,“来,继续喝,别停。”
司马懿吓得脸色苍白,连连摆手:“臣不敢,臣不敢!”
曹操却不依不饶,举着酒杯,静静地等待着。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感,司马懿深知无法再推脱,只得硬着头皮,颤巍巍地爬到桌案前,双手接过酒杯,低眉顺眼,恭敬至极。
“这里就你我二人,无需再装模作样。”曹操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喝!”
司马懿心中五味杂陈,却也只能强作镇定,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那酒液仿佛带着火,烧得他心头滚烫,却也让他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正站在生死边缘,每一步都需谨慎行事。
曹操仰头饮尽碗中酒,眼神锐利地望向司马懿:“崔琰荀彧所作所为,你都参与谋划了?”
司马懿沉吟片刻,字斟句酌地回答:
“大王明鉴,臣不敢欺瞒大王,荀令君薨逝之日,臣曾去找崔尚书问罪,崔尚书一番言论,振聋发聩。
崔尚书用自己的性命匡扶大魏。”
曹操不紧不慢地又为自己斟满酒,轻声道:
“时至今日,你仍尊称他为尚书。那么,依你之见,他是奸臣还是忠臣?”
司马懿谨慎地回答:
“在臣心中,荀彧与崔琰二人,皆是以魏国、以天下、以大王的宏图伟业为重,勇于直言,敢于谏上。
他们,是大大的忠臣,是真正为了大王和社稷着想的忠臣。”
曹操闻言,猛然将酒碗重重搁在桌上,酒水四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