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篡位 - 穿越成司马懿的乌龟 - 九喜丸子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122章篡位

前往灵堂的路上,曹植身着一袭素白的孝衣,神情哀伤,正随着队伍缓缓前行。

然而,没走多远,却被丁仪拉住,两人落在了队伍最后面。来。

曹植微微皱眉,看着前方的众大臣越走越远,不知丁仪在这等关键时刻拦住自己究竟是又要干什么:“何事?”

丁仪眼里闪过一丝异样,躬身祝贺:“公子,此刻五官中郎将远在邺城,子文将军远在长安,只有公子在洛阳,此乃天意以助公子得大位。”

说罢,他直起身子,目光紧紧地盯着曹植。

曹植不敢置信的看着他:“父王生前已然立二哥为太子,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你怎可如此胡言乱语?这般言语,若是传了出去,那可是大逆不道之罪。”

曹植心中清楚,父亲曹操一生雄才大略,生前做出的诸多决策皆是经过深思熟虑,立曹丕为太子一事更是关乎魏国未来的根基,绝不是可以随意更改动摇的。

丁仪见状,脸上露出一丝焦急:“公子,那五官中郎将曹丕对我们可是恨之入骨,您又不是不清楚。若是他日他真的即位成为太子,顺利登基,那我们这些人可就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了。到那时,恐怕连一丝活路都不会留给我们。”

曹植怎会不知曹丕对自己身边的这些人怀恨在心,只是他心中对曹丕这位二哥,始终还抱着一丝兄弟间的情谊。

他深知父亲曹操刚刚薨世,如今魏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关键时刻,军心本就不稳,若是在这等时候因为争夺皇位而引发内乱,那魏国的大好江山恐怕就要毁于一旦了。

想到此处,曹植的眼神变得愈发坚定:“我宁死也不能违背父王的遗愿,父王刚刚离世,魏国正需要安稳,绝不能再出内乱了,否则如何对得起父王一生的心血,又如何对得起这魏国的万千子民?”

丁仪却依旧不死心,他心里清楚,自己如今的身家性命可都系在了曹植能否登上皇位这件事上,若是曹植不能成王,那他可就必死无疑了。

他言辞恳切地劝说:“公子,正因为此刻洛阳六军无主,才致使军心如此不稳,那青徐大军每天都有大批的兵士解散出逃,长此以往,魏国的兵力将会越来越薄弱,这江山社稷可就要摇摇欲坠了。

再这样下去,魏国就真的完了。公子此刻若是即位,那可并非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安稳,还请公子三思。”

丁仪苦口婆心地劝说了一番,见曹植仍旧一脸犹豫之色,迟迟不肯下定决心,心中越发焦急起来。

他深知曹植向来敬重杨修,对杨修的话颇为看重,于是眼珠一转,赶忙搬出了杨修来,继续劝说道:

“公子,您难道忘了杨修之谏了吗?他的诸多谏言皆是为了公子您的前程着想,如今这情形,不正与当初他所预料的一般吗?公子您可不能辜负了他的一番苦心。”

曹植听到“杨修”二字,身子猛地一震,猛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杨修生前的诸多话语与殷切模样,一时之间,心中五味杂陈。

..................

此刻,灵堂之内一片庄严肃穆,白色的帷幔随风轻轻摇曳。

司马懿身着素服,身姿端正地跪坐在那里,脊背挺得直直的,看似在专注地守灵,可那双眼睛却时不时地左右扫视着,待确认周围没人留意自己时,他悄悄地伸出手,轻轻揪了揪前面贾逵的衣服。

他刚才听到小乌龟说,曹彰要反,看来要提前做好准备了。

贾逵正沉浸在哀伤的氛围中,被这突如其来的一下弄得微微一怔,转头朝着司马懿的方向斜睨了一眼。

司马懿则冲他使了个眼色,微微扬了扬下巴,示意他跟着自己出去。

二人起身对着灵位行礼,走出灵堂,来到了偏殿之中。

司马懿先是谨慎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并无旁人后,这才压低声音,神色严肃地对贾逵说:“贾大人,你我此刻可得早做准备,这局势怕是要生变了。”

贾逵一听,眉头顿时皱了起来,面露担忧之色:“你是说他们要作乱?”

司马懿微微点头,一脸凝重地分析:“大王薨世,如今太子却并不在此地,而曹植此刻占着地利之便,况且那曹彰恐怕也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

倘若这二位生出了夺权立位的心思,那太子如今的形势可就堪忧了,稍有不慎,这魏国怕是要陷入一场动荡之中。”

贾逵听到这儿,仿佛如梦初醒一般,他不禁感叹:“大王临终之时,招曹彰前来,不过是出于亲情,想最后见上一面,却没料到如今竟有可能酿成这般大祸。依仲达之见,咱们当下该如何是好?”

司马懿听了贾逵的话,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又警惕地四处张望了一番,待看到确实无人后,才缓缓开口说道:“下官以为,当务之急,应速速将大王的灵柩送回邺城,并且要尽快把玺绶送到太子手中才是。只有这样,方能稳住太子的地位,避免那最坏的情况发生。”

贾逵听了,面露难色:“可是按理说,这玺绶该由太子亲自来接才合乎礼制,咱们这般贸然送去,怕是不妥,万一有人借此大做文章,指责咱们违背礼制,那可如何是好?”

司马懿赶忙摆了摆手,一脸严肃:“贾大人,如今这可是非常之时,礼制虽说不可轻易违背,但也有权变之时。

你我身为此次礼丧的正副使,身负重任,若是他们真的拥立了曹植或者曹彰,又或者太子在来的路上遭遇了什么不测,那魏国必将陷入大乱,到那时,你我可就成了大魏的千古罪人了,这责任咱们可担不起。”

贾逵听了司马懿的这一番话,沉默了片刻,眉头紧锁,似乎在心中权衡着利弊。

最终,他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抬起头,看着司马懿:“随我来。”

言罢,便抬脚率先朝着殿外走去,那背影透着一股决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