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索然无味的生活 - 自戕自救 - 水果不是水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自戕自救 >

第二章索然无味的生活

转眼间我已经要上初一了,小考成绩出来的时候我正和母亲顶着大太阳在地里拔草,全县小考第一名,爸爸亲口告诉我的。小小的我心里无波无澜,我感觉在最不期待的时候,反而一切都会顺顺利利。

亲朋好友也认为打小学习成绩稳拿第一名的我本该如此。可我本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女主,我没有必要在意任何眼光的。

到了择校的时候,父母抱着“宁为凤头,不做凤尾”的心态在教育资源超好的临县初中和本地初中之间选择了本地初中,美曰其名:学习是靠自己的,其他的都不重要。

是咯,学习确实是靠自己的,教育资源的匮乏让我们极少参加活动,造就了我别扭的性格——我极度渴望自由,渴望被所有人关注,我不愿接受自己的平凡,又不得不承认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在懵懂而又萌动的青春里,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改变,三五成群或是双双对对,此时的我已经来到初一下学期,我也渴望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想要一个大家嘴巴里的坏男孩做对象,我很恍惚,渴望成为一个颠覆大家对我的固有认知,成为一个坏女孩。

初三的时候姥姥离开了我们,永远的。我在姥姥灵前哭的肝肠寸断,食道癌早中期,怎么就会要了命呢?照顾姥姥的最后时光也在母亲的兄弟姊妹之间埋下了不和的种子。

后来我稍大一点的时候,母亲在跟我哭诉她没有娘家的时候,我都会抱着母亲的胳膊:“我们都是阳光,无需凭借谁的光,您现在也不需要娘家撑腰,我长大了,我可以保护您的,更何况舅舅已经搬到县里去了,咱们把自己活成一束光,自信坦荡,光芒万丈不好吗?”

也就是不伤皮肉的安慰,小小年纪的我能做什么呢?也就是奶奶说母亲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的时候回怼几句罢了。大人之间的弯弯绕绕我也不懂,只是为了让母亲有个心理上的依靠而已。

母亲买东西喜欢货比三家,热衷于砍价,“少给的不就是赚的吗”这是母亲的消费观。

后来的我长大了,看到装修高档的店铺也没有勇气迈进去,哪怕此时的我已经赚到了足够多的钱,刻在骨子里的消费观——喜欢货比三家,给商品估出心理价位然后砍价,不谈品质,只要性价比,跟母亲如出一辙。

中考没考好,我的意料之中,除我之外的所有人意料之外。

我提前交卷了,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忽然有种解脱的快乐,炎热的天气,我深深吸了一口有点灼热的自由的空气。

还是有高中上的,家里有个远房的亲戚来家里招生,免除一年的餐费,不出所料,我是属于这所学校的。

父母在择校问题上每每都会来征求我的意见,嗯……象征性的吧,他们的眼神里都写着一种害怕,怕我选择那所学费高昂的学校,毕竟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着这个小家庭的运转。

现在看来,大家都像npc一样,各司其职,走着属于自己的设定好的那条路。

其实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回想以前,父母亲通宵打麻将,我在乌七八糟的环境里写作业学习,因为两人早上睡不醒我自己要做早餐,中午父母亲没在家的时候自己还要做午餐,其实就是泡面。

还有八岁那年,为了要一毛钱零花钱挨了揍,我倔强地不再伸手问任何人要,每天放学还有周末去捡瓶子纸片卖,赚零花钱,持续了大概有三四年这个样子……

这些没有写出来的小事,罢了罢了,我一度怀疑这些只是我的主观回忆,也许还会有内情呢?未窥全貌,不予置评,都过去了。

我还记得很久之后,母亲问我怎么好久没要零花钱了,我拿出自己放在“郁美净”盒子里的钱时母亲震惊的表情。其实也不多,大大小小的毛票加起来才不到十块钱。

但我渐渐明白了一件事,就是你多学一样本事,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你的能力是你的底气。

考好的时候没有夸奖和奖励,相应的没考好的时候也没有批评和惩罚。我揣着顺其自然的心态接着往前走,上高中的时候,刚开始还好,军训的时候很新鲜,除了我没带学费被大庭广众之下点名,我也没感觉多尴尬。

我被分到了实验班,军训头一晚我在课堂上的一首《水手》让大部分同学记住了我的名字,被众人瞩目的感觉,挺好。我试图改变,变得开朗点,活泼点……

现实告诉我,不是一个圈子就别硬挤了吧,伤害了自己尴尬了别人,还是一个人好。

我还意识到,上高中并没有像初三时候班主任说的那样“再累一年,上了高中就好了”,好哪儿了?既疲惫还有种无力感。

用我看过的一个文案形容就是:有种华妃重生以后,避开了欢宜香暗暗发誓这次一定要生个大胖小子,结果发现自己是男人的那种无力感。

人这一辈子,有时想想,还真是除了生死,什么都是闲事。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身高体重逐渐向大众审美靠近,本就是花一般的年纪,虽不是倾国倾城的惊艳,也有豆蔻年华的娇俏可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