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曲
第三十四曲
不知怎的,今年的高考声势格外浩大,临近这几天每天都有推送,弄的远在异国的贺颂宜也跟着紧张起来,眼看着已经到六月份了,她特地看了眼课表,发现那几天没什么重要的课就打算请个假回去一趟。
贺颂宜入学快一年在校期间就算是生病也会坚持上课从没有缺席过,这还是第一次主动请假
指导老师不免有些好奇,“可以问一下,这次请假的理由是什么吗?”
curtis的老师都十分开明,贺颂宜也不喜欢撒谎,直接实话实话,“我有两个很重要的朋友,这几天对他来说至关重要,我想去给他加油。”
指导老师也了解过中国的高考,明白这对中国人来说有多重要,“好,那就提前预祝你的朋友能够成功,只是你请假的那天正好是乐团排练时间,你确定要去吗?”
下周的交响乐团排练表现在还没有发,贺颂宜并不知道这件事,被老师提前告知后,她沉默几秒果断选择,“这样的话,那我就不去了。”
如果这次不去排练,之后再有一次缺席就会被开除,究竟是哪件事更重要贺颂宜心里清楚。
贺颂宜有些庆幸没有提前把这事和他们说,不然他们该有多失望啊。
在小的时候,贺正承总是答应会回来去参加那些需要家长出席的活动,却总是因为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而不来,正是因为体验过太多次这样的失望,贺颂宜从来不会保证还没做到的事情。
回宿舍的贺颂宜宽慰自己,反正都是加油,在手机上也是一样的,但她还是打了个电话给沈蕴,希望她去南华寺的时候顺便给江易淮和余舒书俩人求个考运符。
高考当天,太阳明晃晃炙烤着大地,空气中的热意侵袭全身,校门口树木葱茏,长长的警戒线外早早围满了家长。
沈蕴打着太阳伞站在六中门口,手上拿着一个福袋,余舒书的那份已经给出去了,就差江易淮了。
正思索着,一个穿着校服的少年穿过人群小跑过来,高挺的鼻梁在眼窝一侧投下阴影,他问,“阿姨您找我?”
沈蕴把手上的东西递过去,“这是我女儿让我给你的。”
“谢谢。”在考试前贺颂宜特地打过电话给江易淮,他没有想到她居然会叫沈蕴特地来六中一趟。
沈蕴继续说,“她让我和你说高考加油,不要紧张。”
“谢谢。”
就在江易淮以为这张对话结束时,沈蕴忽然说,“作为她的妈妈,我也希望你高考加油。”
“我一定会的。”
“行,你进去吧。”
今天特别热,人在这种时候情绪会被无限放大,在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江易淮想到了很多人,如果他们还在,会不会也像别的家长那样站在校门口翘首以盼的等着他,如果一切都没发生,他是不是就不需要辍学了。
他又想到了贺颂宜,她现在在做什么呢,在练琴还是在上课,或者和朋友出去玩?
忽然就很想她,想听见她的声音想和她说说话。
意识到自己走神,江易淮克制的将这些情绪尽数逼退,一年以来的所有努力等的就是这一个机会,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失败。
这次高考作文的主题是ai,江易淮想起春游野餐时,贺颂宜说过的那段话——
弹一千遍的琴就会有一千遍的感情,ai永远不会理解演奏者在弹琴时所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
它不会了解高山流水的情谊,不会明白暗室逢灯的意义,更不会知道柚子花和苦橙花在他心中究竟有什么区别t。
今年试卷难度偏高,第一天结束出校门的时候听到不少人在哭,江易淮放平心态不去想,认真的复习第二天的科目。
第二天下午考的是英语,作文题目是——
假如你是李华,你周五上了一节钢琴课,请你写封信给你的朋友,介绍你学习的曲子并分享你上完课之后的感想。
这篇令其余考生头疼的作文题对此刻的江易淮来说无疑是送分。
晚上,费城那边正好是清晨,贺颂宜一早就打了通电话过来,“我看到你们的作文题目了。”
每年这个时候,语文作文英语作文都能上热搜,贺颂宜本就关心着国内的高考,自然就知道了。
江易淮坐在书桌上,六月初,院子里的柚子已经开始凋落,如叠云堆雪一般随风飘扬,铺的满地雪白。
花落后便是结果,再过几个月或许就能吃到新鲜的柚子了,只是不知道味道如何,是苦是甜亦或是酸?
江易淮问,“嗯,什么想法?”
贺颂宜舌尖扫过牙齿,“江易淮,你这有点反客为主了吧。”
“试卷一发下来我就看到作文题了,当时我就在想......”江易淮指尖摩挲着课本,故意拖长音调,“这小贺老师的补习班果然没白上啊。”
贺颂宜被他夸的飘飘然,“语文作文那个,你有没有写我说的那句话?”
江易淮软和应着,“写了,押题高手。”
这说出去谁信啊,一个不用参加高考的音乐保送生押对两篇作文题,贺颂宜觉得自己可厉害了。
不行,这件事她要告诉苏云央沈佩余舒书还有她的爸妈。
“对了,英语作文你写的哪首曲子?”
江易淮拆了根柚子味的棒棒糖塞进嘴里,散漫的问道,“猜猜?”
闻言,贺颂宜想也没想,“goldenhour。”
“聪明。”
挂断电话后,贺颂宜边收拾今天上课要用的东西,边用手机回复余舒书的消息,她发了一场信息过来说着自己高考后的安排。
上课路上贺颂宜刷到了很多去年的高考视频,全都是父母在门口接送着孩子进去出来,结束时还有礼物和鲜花,包括刚刚余舒书在电话里说这次结束后爸爸会送她一个相机,并承担她毕业旅行的全部费用。
贺颂宜掐着贺正承午休的点打了个电话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