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真小人?伪君子?
第101章真小人?伪君子?
章惇骂了苏轼一句伪君子之后,走了出来。他已经站在远处听了有一会,这会感觉梁莘对上苏轼怕要落下风,纵然不落下风,文辞之间若是对苏轼太过,会对梁莘的名声有影响。
毕竟,那边还站在一位孙太学生呢。
肯定会外传。
章惇与苏东坡。
两人相见,年少时的友情,一起考试时相互仰慕对方的才华,曾经携手同政,再到反目成仇……
一幕幕,一件件。
久久不语。
梁莘背着手转身离开,走了几步突然说道:“黄州,轼死于黄州,活着的只有东坡。”说完,梁莘指了指那位孙太学生,梁忠立即明白,吩咐人:“扔出去。”
苏轼听完梁莘的话,仰头看天,一行泪突然流下。
章惇走近,苏轼说道:“那年,半山罢相蛰居金陵,我自江州顺流而下,遇半山。”
章惇说道:“而后,我不断将你贬,再贬,一直贬到儋州。”
苏轼:“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这首词,章惇听过。
是十八年前,苏轼被贬到黄州时为当时的知府所作,词名就叫: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梁莘刚才那句话说到苏轼心里去了。
黄州,苏轼死了,活着的只有苏东坡。
章惇侧身:“请,我借这府中花厅,与你品茶。”
苏轼拱手一礼:“谢茶,说到污半山公之事,你们也没少干污迂叟(司马光)之事。刚才骂我的其余之事,这孩子还小,我不计较。”
章惇笑了笑,没接话。
没错,文人有时候恶心别人,干的事情也当真挺恶心的。
说到小妾什么的。
章惇知道当时的情况,苏轼被贬,已经无力照顾小妾,说换也不算胡说,但真相有时候往往比外人传的更无奈,苏轼是让小妾回娘家的,可回到娘家也没办法生活,友人赠马供苏轼被贬后这一路出行,打算收留苏轼的小妾。
所以苏轼不解释。
花厅,茶已经摆好,章惇只说自己也是要讨一张桃源阁的席位,并没有说自己就暂时住在这里。
倒上茶,章惇说道:“莘哥儿有一妾,是伱徒孙。”
“谁?”
“李格非之女,张耒指点过,黄庭坚也在书法上指点过。”
苏轼问:“莘哥儿,有才?”
章惇:“比你强。你二十岁成名,他十六岁就名扬汴京了。”
苏轼正准备问,强在何处,章惇紧接着就说道:“论诗词,你二十岁也就是他现在的水准。论为官,你给他提鞋都不配。论为人,有不知道多少人将性命交给他。论用情,你不配和他比。当今朝堂之上……”
苏轼摇了摇头:“今日,论往事,论诗词,不论朝堂。”
章惇:“那,说两首词,点评一二?”
苏轼眼神变了:“速道来。”
另一边,梁莘在曹昙院中吃早餐。
一边吃,梁莘一边对曹昙说:“东坡公当世德义之人,人品厚重、品质高洁如青松……”
曹昙在旁听着,梁莘夸了好一会,这才问:“你刚才在东坡公面前,却不是这样说的。”
“恩,朝堂上的原因,我今天不怼他,明天就不好办事。东坡公这个人还是很好的,当年半山公变法的时候,他反对。后来司马光要废除新法,他又反对全盘否定,认为有一些好的应该留下来,让他同时不容于新法与旧法两脉。”梁莘看了一眼四周,都是自己人,这才继续说道:“在大宋的利益面前,个人私交在后,这不是品格低劣,这是高义。所以,章公现在还能和东坡公一起喝茶,想来,当年在金陵,东坡公与半公山,也应该一起品过茶。”
曹昙问:“所以,夫君刚才的态度,是为了朝堂?”
梁莘:“嗯!”
曹昙再问:“那以妾换马之事……”没等曹昙问完,梁莘就说道:“不经人若,莫劝人善。这次是我卑鄙了,用这个讹传来占据话语权的上风,若非接下来的事情很重要,我也不会用这样的卑鄙的办法。”
曹昙没再说了,她原本想说,这种极私密的事情,梁莘是如何得知的。之后的事情曹昙知道一点,就是秋闱。
苏轼是礼部尚书呼声最高的人,梁莘不会允许任何人阻止他对秋闱的改变。
因为,梁莘要选才。
不是简单的,考进士的这种人才,还有许多杂学的被埋没的人才。
正聊着呢,梁忠跑来了,先给曹昙施礼:“大娘子,安好。”然后才跑到梁莘面前:“主上,出事了。前日的大雨,山陵那边出事了,有一处塌了。”
梁莘听完闭上眼睛,考虑几秒:“去告诉章公。”
“是。”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梁忠又给曹昙施礼,这才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