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可是从伊州归来的将士? - 大唐最强咸鱼 - 爱吃蘑菇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最强咸鱼 >

第227章可是从伊州归来的将士?

第227章可是从伊州归来的将士?这些小民谣也并非只是在歌颂李秋,还有不少是歌颂那些守在伊州三十六年未归的将士们。

语调大多较为悲壮、深沉,慷慨激昂!

其中较为出名的是《高歌送君行.闻战》。

这是将草创的第一首歌谣进行的完善,至于意境也有了升华,更是将大量的事迹都糅杂在了一起。

大致讲的是,男子领军三十万远征,女子也一路高歌为君送行,将军做下承诺,会在大婚之日凯旋归来!

结果她却苦苦等了一月,一年,五年,十年.

从青丝等成了白发,那嘹亮的歌声也变得嘶哑。

‘君欲守土复开疆,血犹热、志四方,我为君擦拭缨枪,为君披戎装!高歌送君行,掌中弓虽冷,鲜血犹是滚烫!

我织一片明月光,愿为君司南,如今我歌声已哑,难高歌,迎君还!我站在城楼细数,将士三十万!忽见君跨马提枪,旧衣冠,鬓却白。

整一首民谣很长很长,从风格上来说也是不拘一格,并非是严格依照乐府制定的格律而去填写的诗词。

看着会有些另类!不过从表达的效果来看,可谓是句句都唱在了大伙儿的心坎上!

君披战甲卫苍生、妾以《闻战》颂铮骨!

凉州。

从伊州杀回来的六骑被妥善安置在了城内,薛万彻也是避而不见。

他无法面对这些人的眼神!

在这六骑之中,有三个乃是年老的武卒卫,本就在中原长大,望着这座古老的边城,心里自是无限感慨。

遥想当年,西出雁门关

那时候还是一个大隋士卒,却因着一纸调令,跑去戍守西域,在这三十多年来,还是*重新踏回故土。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另外三人中,有两人的年纪也不算小,约莫在三四十岁左右、一个则是个小伙子,叫樊海亮。

三人都是自出生便一直生活在西域,未曾踏入过中土。

尽管这儿也只是西陲的边城,却也到处都充斥着浓郁的汉家气息,让他们身上流淌着的血液,也不禁狒腾了起来!

情不知何起,却一往情深,对这方热土充满着眷恋!

这就是祖先烙印在血脉之中的眷恋,代代传承了下来!

这些天六人都是在城内闲逛,时不时也往大都督府走一趟,希望能够见到薛万彻,再求一下情,让他发兵什么的!

这凉州本就是边陲重镇,虽说饱受战乱,历经了磨难,不过人口也还是比较多的。

在大街上也到处都能见着人影!

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六人走在街上,虽说已经待了几天,领略过这凉州的风貌,樊海亮仍是一脸激动。

“良伯你们的家是在长安,长安,可比这繁华?”

他终究只是年轻人,没有那么能沉得住气。

良伯摇头笑了笑,那双浑浊的老眼中满是回忆,沉声道:

“长安呀那可比这里繁华多了,还记得当年离开的时候.”

他在喃喃念叨着过往,其余两个老人也很是感慨。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这一句就能很好的描述强盛时期的长安究竟是何等繁荣!

樊海亮这三人听得也是越发兴奋,直恨不得立马跑去长安看看,看一眼那繁华盛景,听那万户捣衣之声!

沿街还有不少摊档还在卖着美食,都很具有西陲的特色,这几人从西域回来,身上肯定都没有什么钱,也只能干眼巴巴望着。

就站在不远处,搓着手闻着那香味,口水直流!

那一眼神就如同是犯错了、正在不知所措的小孩子一般,令人看着也是一阵心疼。

“良伯,那.那个饼好吃吗?”

樊海亮咽了咽口水,怯生生道。

“蒸饼.这香味,那可比长安的差着远了!等回了长安,良伯良伯再带你去吃金黄酥量的芝麻胡饼,那酸汤软绵片博饪.”

他在喃喃说着,自己却是口水四溢,那眼眶之中更是有泪花在闪烁着。

记忆中深埋着的长安味道,好似在此刻全被唤醒,饶是这些年他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也难以克制住!

没有那般经历之人,也绝难想象这些人的感受。

“哈,我这儿还有点钱,买个饼应该也绰绰有余。”

一个老者从怀中掏出几枚铜钱。

“老张,你这藏得可真够深的呀!”

几人笑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