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卷十四大荒东经 - 山海经 - 佚名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山海经 >

第21章卷十四大荒东经

第21章卷十四大荒东经这一章中,神奇的地点和怪异的事物就很多了。比如“大人之国”、“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海之渚中有神”、“有易杀王亥”、“夔”等等。这些内容,在神奇诡异的背后,其本质则分别是上古中国人的天文学观念、社会制度、祭祀制度等的反映。读者从中可以体会到古人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他们非同一般的想象力。

东海之外有大壑(1),少昊(2)(hào)之国。少昊孺(3)帝颛(zhuān)顼(xu)(4)于此,弃其琴瑟(5)。

【注释】

(1)壑:坑谷,深沟。(2)少昊: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叫挚,以金德王,所以号称金天氏。(3)孺:通“乳”,用乳奶喂养,这里是抚育、养育的意思。(4)颛顼: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号称高阳氏,是黄帝的后代。(5)琴瑟:古代中国人常用的两种拨弦乐器,它们一直被沿用至今。

【译文】

东海以外,有一条大山谷,据说那里是少昊帝建国的地方。少昊就是在这里抚养颛顼帝成长的,颛顼帝未成年前玩耍过的琴瑟,据说还遗留在山谷里。

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1)。有一大人踆(qun)其上(2),张其两臂。

【注释】

(1)大人之堂:学者们考证它本是一座山,因为山的形状就如同一座堂屋,所以才被称作大人堂。(2)踆:通“蹲”,蹲着。

【译文】

有座山叫波谷山,大人国就在这座山里。那儿还有大人做买卖的集市,还有叫大人堂的山。大人堂上有一个大人正蹲在上面,并且张开着他的两只手臂。

【阅读延伸】

对“大人国”的“大人”,学者们有说他身长“一丈五六尺”的,有说“五丈”的,也有笼统地说“数丈”的。其实,这都是穿凿附会的言论。

所谓“大人”,不过是在古图画上,被描绘出的这个人比周围被绘出的人物大一些而已。紧接着这段“大人国”后,就有一篇小人国:“有小人国,名靖人。”

简单想象一下就能明了这条文字传达的信息:大人小人处在一起,不过是说明图画上有一个重要的人物,被一群民众簇拥着而已——如何显示这位重要人物的重要?那就把他画得“大”一些,至于民众,画得“小”一些也理所当然。

这位“大人”,也许是首领,也许是主持祭祀的祭司等。至于“靖人”的“靖”,其字义正是“静穆地站立着”,这个“靖”不正表明古图画中这个场景的严肃,以及这位“大人”的重要吗?

《海外东经》还记载着另外一个“大人国”,文章说一个大人在“坐而削船”。“削”,字义为“操”。这段文字描绘出一个重要人物正在乘舟的图画,关于它的实际涵义,学者考证认为,这与古人在春季三月中乘舟行船之前,首领要举行的一种祭神仪式有关。“大人削船”与三月行船的物候吻合,正好印证了学者刘宗迪的“《海经》是依据月令图而记录成书”的观点。这决非偶然的巧合。

有蒍(wěi)(1)国,黍食,使四鸟(2):虎、豹、熊、罴(pi)。

【注释】

(1)蒍:这个字的本义是“芡草的茎”。(2)鸟:古时鸟兽通名,这里即指野兽。

【译文】

有一个蒍国,那里的人以黄米为食物,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老虎、豹子、熊、罴。

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1),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2):豹、虎、熊、罴(pi)。

【注释】

(1)帝俊:《山海经》出现叫“帝俊”的上古帝王有很多次。根据文意看,这些“帝俊”的具体所指各有不同。这是因为神话传说年代久远,流传中出现了分歧。此处的“帝俊”大约指颛顼,而此处的“容”,传说是颛顼的儿子。也有人认为帝俊是单独的一支部落联盟的首领。(2)使四鸟:驯化驱使四种动物。鸟,代指野兽。

【译文】

有一个国家叫中容国。据传帝俊生了中容。中容国的人吃野兽的肉和树木的果实等,他们还驯化、驱使了四种野兽:豹子、老虎、熊、罴。

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1)。

【注释】

(1)衣冠:名词作动词用,指人穿衣戴帽等状态。

【译文】

有一座东口山。君子国就处在东口山,君子国的人们穿衣戴帽而且腰间佩带着刀剑。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1)。食黍,食兽,是使四鸟。

【注释】

(1)思士不妻,思女不夫:神话传说他们虽然不娶亲,不嫁人,但因精气感应、魂魄相合而生育孩子,延续后代。“妻”、“夫”,名词作动词用,意思是“娶妻”、“嫁夫”。

【译文】

有个国家叫司幽国。据说帝俊生了晏龙,晏龙生了司幽,司幽生了思士,而思士不娶妻子;司幽还生了思女,而思女不嫁丈夫。司幽国的人们以黍为食物,也吃野兽。他们还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1),帝鸿生白民(2),白民销姓(3),黍食,使四鸟(4):虎、豹、熊、罴。

【注释】

(1)帝俊:这里大约指少典,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二子。帝鸿:即黄帝,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所以号称轩辕氏,有土德之瑞,所以又号称黄帝,取代神农氏为天子。(2)生:在本书中,“生”字的用法,并不一定都指某人诞生某人,也多指某人所生存、遗存的后代子孙。这里即是指后代而言。(3)销姓:以“销”为姓氏。(4)四鸟:四种野兽。

【译文】

有个国家叫白民国。据说帝俊生了帝鸿,帝鸿的后代是白民。白民国的人姓销,他们以黍为食物,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老虎、豹子、熊、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ju)陵于天、东极、离瞀(mào),日月所出。名曰折丹(1),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2)。

【注释】

(1)名曰折丹:学者考证这句话应该是“有神名曰折丹”。(2)以出入风:掌管风的出入。

【译文】

在大荒当中,坐落着鞠陵于天山、东极山、离瞀山三座高山,都是太阳和月亮初出升起的地方。有个神人名叫折丹,东方的人们叫他“折”,而那些从东方吹来的风则被称作“俊”。折丹就居处在大地的东极,他主管着风起风停。

【阅读延伸】

这一条文字反映出古代中国人“大地有四极”、“大地有中心”的地理观念。综观《山海经》中,也确实出现了“北极”、“南极”、“西极”其他三极的相关内容。有关“大地有中心”,我们可以参看下文的“都广之野”,古人认为那里是大地的中心。据张春生教授考证,那里就是在北回归线上的一片区域。张教授同时认为这种“中心”、“四极”的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地理视野的开阔。

《山海经》中,日月出入之山在东、西方向,各有七座。它们或者是“日月所出”,或者是“日月所入”。我们所选文字中的这座“鞠陵于天”山,就是“日月所出”的其中之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