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付出辛勤劳动,享受劳动果实!
俞荷和顾嬷嬷商量,先把辣椒的分红给大家发了,趁着店里有粮食,让宋大河他们去买。
顾嬷嬷拿出账本,宋大河他们中间借了粮的要在工钱里扣。
“十亩麦子是我们花钱买的,就不分了吧!”
“劳动量折算成钱。给他们说明白。”俞荷不喜欢欠账,一分都不行,要不然晚上肯定睡不着觉。
顾嬷嬷又做了一遍账,拿给俞荷看。
二十亩山地施肥浇水一亩按照八百斤辣椒算,种一斤辣椒十文,大家能分一百六十多两。
“五家分一百六十两,这也太多了。”顾嬷嬷一边算一边说,“他们往年一家能分一千斤小米高粱都谢天谢地了!”
“这就是跟着我们家的好处。”小谭笑着说。
“一斤杂粮打个十文,一千斤才十两银子,一家还剩二十两生活,足够了。”
俞荷点头,“顾嬷嬷,开年了提拔宋大河和香婆子为管事,两人一月发一两银子的工钱,专门管这三十亩地。”
“是。”顾嬷嬷连忙记下,“要不,明年都发工钱吧。”
“行。”
顾嬷嬷通知五家领钱。
宋大河桂英,香婆子香老头,李萍,杨二嫂,三样媳妇都来了,领了工钱的大旺一家也来看热闹。
“宋大河一家分得三十二两银子……三样家分得三十二两,这是辣椒地的产出。
……种麦施肥你们也付出了劳动,一家再分一两银子,这一两大旺家也分。”
宋大河几个欢喜的领了钱,也不敢问,问了怕这些银子就飞了。
“领到钱的户主,都在这里按手印。”
大旺娘气得脸色铁青,好么,他们家三个人算三百个工,一共才得了一十八两,这五家领了他们的一倍。
不公平!
这一点都不公平。
“明年我家的地种什么还没决定,不过明年都是每天二十文的工钱,再没有分红。
你们也可以自己买地,或者去种别人家的地,都可以。”
“我们都愿意给小东家种地。”杨二嫂不加考虑喊道,傻子才出去种地呢,自己辛辛苦苦折腾一年,还不及东家给的三分之一。
“顾嬷嬷,我们都愿意跟着小东家做活。”桂英笑着说:“咱们的驴车,能不能借给我家用用,我想买几百斤粮食存着。”
“能行。毛驴都是喂好的,谁家用,自己来牵。”这事,她能做主。
“那我们今天进城去把粮食买了。”香婆子和香老头一商量,银子拿着招人惦记,换成粮食才能安稳过冬。
几家商量着去看粮食,大旺媳妇回去捶了大旺一顿,说:“好在,大家明年都领工钱。”
大旺娘拿着钱买了别家的高粱米和小米,回来就闻到宋大河家的米饭香。
“阿奶,我也要吃米饭。”铁柱两兄弟抱住大旺娘的腿,哭。
村里有人来问,“你们种辣椒拿的多吧,小东家一贯大方。”
“我们家才分了十八两,其他人家两倍呢。”生气的大旺娘让人一哄就说了实话。
六家的收入被传出去,宋家庄的人都心动不已,脸皮厚点的直接家来问。脸皮薄的等着小地主再买地,要去做工。
宋大河眼见的来他们家串门子的人多了起来,给宋小雪说媒的,恨不能小两口成亲住在宋家。
“大河,你发达了别忘老哥哥呀。”连宋大超族长都跑来探口风,看到屋里的粮食,眼底冒着血丝丝。
“大河,东家说把咱的地和路做个围墙。”人来人往的太多,顾嬷嬷看不下去。
“好的,婶子,我这就叫人。”宋大河也怕半夜家里被偷,连忙叫人顺着俞荷的院子往后打土墙,直接将上山的路和他们六家住的地方都围在里面。
俞荷和张全知城里算账,这次一部分粮食从杜泽端负责的分店卖出去,茶叶和米卖到草原深处是由张全知负责。
店里的账在丹慧手里,这个不急。
“精米的利润有十五文,白面不好带也有个十文,杂粮收的便宜卖价贵,一斤有六文,茶叶是这个数。”张全知不敢说靠比划。
“……前后卖了一万多斤精米,一千多斤白面,两万多斤杂粮。我看明年粮食的利还在杂粮。从达州到延州一斤黄豆能赚三斤,进了草原价格更离谱。”
“买米的人这么多?”
“附近县上,上千里远的幽州那边的人,也有来我们这边买米的,还有从我们店里买了拿到草原去卖的客商。我们的盐都卖的快。”张全知给俞荷解惑。
六千斤砖茶就赚了一千八百多两,再加上粮食一共有两千一百两纯利。
“店铺开销工钱花费等都刨除在外了。东家,这钱,你点点。”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https:///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有劳张叔。”
俞荷拿起码好的五两银票开始数,还有十两五十两的两沓。
“两千一百两,没错。”
“这一年,仔细想想,真有点不可思议。”张全知喝了一口茶,来东家这里,他就能喝上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