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70章罗松还是坚持把夏美玲送……
第70章第70章罗松还是坚持把夏美玲送……
罗松还是坚持把夏美玲送到了她娘家所在的村子。
日头下的村庄特别宁静,看着熟悉的村庄,多年前的记忆袭上心头。
夏美玲的母亲七十六了,眼睛不太能看见,坐在家门口的柿子树底下。这时候正是柿子熟的时候,柿子树上挂满了黄灿灿的柿子,树熟的柿子根本不存在,家里的孩子们,恐怕早就等不及了。
夏美玲的母亲杨秀兰就坐在柿子树底下,她身边放着一堆麻丝,她撩起一根裤管,拿着麻丝在小腿上搓麻绳。
老人戴着一顶自己缝的帽子,机械地重复着一个动作,细细的麻丝,就被搓成长线了。
杨秀兰没看到夏美玲,夏国强的老婆吴来娣看到了,先是一愣,随即惊喜道:“他姑姑回来了啊!妈,美玲回来了!”
夏美玲笑道:“我回来,看看妈。”
夏美玲这一回来,夏家村老老少少,全被惊动了,大家都蜂拥来到夏家,来跟夏美玲打个招呼。
毕竟,夏家村好多人都在大栓的施工队干活。
每家人都来邀请夏美玲上他们家去吃饭。
夏美玲和她儿子出息了,这附近的人都知道,夏美玲都这么几年没回来了,突然回来,就引起了轰动。
真是衣锦还乡。
夏美玲没在老家待多久,第三天就回去了,她去城建局报到的时间也差不多要到了。
夏美玲在家的这两天,来家里找她的人就没断过,都是想进大栓施工队的。
现在农村人,赚钱基本只有种地这一个途径,而夏家村的人,跟着夏国强他们出去干的,基本家里的房子都翻新了。
即使不知道他们到底赚了多少钱,光看这个就让人眼热。
农村人一辈子可能没有别的物质追求,只有一个房子,最执着。
但是大栓的施工队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队伍,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夏美玲也不能全都答应。
免不了让人失望。
夏美玲第三天,又坐上了回程的火车。
她不知道的是,她前脚刚走,后脚,林老太就找了过来,她听说了夏美玲回来的消息,就赶忙找过来了。
她老头没了,林建军也不在了,现在只剩一个林建国,可林建国被她伤透了心,根本就不理她,她大儿媳也容不下她,不允许她过去住,她现在一个人在老宅子里,过得凄凄凉凉的。
她想进城去,挨着夏美玲住。她儿子是没了,可她还有两个孙子呢,她儿子没在了,她孙子也可以赡养她。
可她到底还是来迟一步,夏美玲已经走了。
她在夏家撒泼,让他们逼着夏美玲赡养自己,可惜没人理会她。
林家村那边也不乏同情林老太的,可是林老太的大儿子就在村子里,她不去叫自己的大儿子赡养她,倒去叫二儿媳赡养自己,也没这个道理。
林老太闹了半天,什么目的都没达成,灰溜溜地回了家。
她想去买票,直接去城里找夏美玲他们,她知道夏美玲他们住的地方,她受不了在乡下的生活了。
可她去村委会,村委会的不给她开证明,她年纪大了,一个人出去,要是出了事情,他们负不起这个责任。
上一次,还是因为林建军的单位给他们打的电话,让他们开了证明,林老太才能拿到出门条。
林老太就这么被困在了这个小山村,好不容易等到夏美玲回来,想让她带着自己一起走,却没赶上。
夏美玲回了城。
她的入职手续也办好了,回城的第三天,她就去城建局报到了。
她是评估专家岗,去报到还是挺顺利的,她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室,虽然不大,但是条件已经比之前好太多了。
夏美玲今天是第一天来上班,没有带什么东西,还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内容。
她见到了顶头领导,局长杨安和副局汪萍真,这两个领导,她此前也见过的,面试的时候见过。
“来了,入职都办好了吗?还顺利吧?”杨安可客气地说道。
夏美玲笑道:“都很顺利,入职已经办好了。”
客套了几句,杨安就切入了主题,“不知道你清不清楚,现在城市规划这一块在飞速推进中,项目立项,我们需要专家评估,包括规划和建设...”
“就比如你们之前修建的那些项目,都要先经过我们评估审核,通过之后,才允许他们立项,之前我们在这一块没有专家,所以一些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做得不太好,现在你来了,就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白,当然这么多工作你一个人压力太大,后续我们还会再争取多加两个专家岗位,现在只能先给你安排两个助手。”
现在人手不够,但是上级部门只给他们批了一个正式岗位。
夏美玲大概了解了自己的工作内容,这工作确实也紧迫,夏美玲上班第一天,就接到了一个活。
第一机械厂现在的职工宿舍是上个世纪的楼房,后面改建之后,成了机械厂的职工宿舍。
现在机械厂想重新修楼房,申请把这两栋楼房给爆破了,重新再修两栋。
现在把申请递到了城建局来,要城建局这边同意了,后面的手续才能推着走。
现在就需要夏美玲带人去评估,这楼房是不是真的到了需要重建的地步。
暂时分给夏美玲的有两个人,都比较年轻,一男一女。女同志叫李燕,男同志叫陈建军。
两人的桌子也搬到了夏美玲的办公室来,本来这个办公室就不大,现在搬了两个人进来,更挤了。
夏美玲还以为这个办公室是专门给她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