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冷落
宋国公府的天空,仿佛自玲珑踏入潇湘院的那一刻起,便悄然变换了颜色。昔日肃穆规整的深宅大院,如今每一缕风中似乎都飘荡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躁动与揣测。
潇湘院,这个原本在府邸西北角毫不起眼的客院,如今成了所有人目光聚焦的所在。朱漆大门时常开启,丫鬟婆子进出频繁,脸上带着一种与有荣焉的谨慎殷勤。院内时常飘出熬煮药膳的浓郁香气,那是上好的参茸阿胶与各类珍稀补材混合的味道,昭示着主人非同一般的待遇。
真正让府中上下心神不宁的,是国公爷宋桓的身影。他下朝的路线变得固定而明确,官轿不再先回书房或正院,而是径直穿过庭院,停在潇湘院门前。他甚至会将一些不甚紧急的公务直接带到潇湘院的书房里处理,一待便是大半日。入夜后,那院中的灯火也常常亮至深夜,柔和的暖光透出窗棂,与不远处正院愈发显得冷清孤寂的昏暗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流水般的赏赐和补品更是印证了这种偏爱。库房里年份最足的老参,江南新进贡的极品燕窝,甚至一些连正院都难得一见的海外奇珍,都如同寻常物事般被一匣匣、一盒盒地送入潇湘院。小厨房的灶火日夜不息,专门伺候玲姨娘一人的口味,变着花样地准备滋补膳食。
下人们是最善于察言观色的。府中的人心,便在这日复一日的鲜明对比中,不可避免地浮动起来。表面上的规矩依旧维系着,但那些细微处的变化却逃不过有心人的眼睛。
负责采买的管事,往潇湘院送东西时脚步格外轻快利落,对待玲珑身边丫鬟小翠的态度,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谄媚。而正院往日里那些需要小心奉承的婆子,如今再去回事,得到的回应虽依旧客气,但那客气里却少了三分敬畏,多了几分公事公办的疏离。
廊下洒扫的小丫鬟们,凑在一起时嘀嘀咕咕的声音也变了风向。“瞧见玲姨娘今日穿的料子没?听说是蜀中新到的浮光锦,阳光下能泛出三种颜色呢,统共就进了两匹,一匹送到了宫里,另一匹……”“国公爷昨儿个是不是又歇在潇湘院了?这都第几天了?”“唉,到底是年轻,又有福气怀上子嗣。这要是真生下个哥儿,往后……”“嘘!快别说了,管事嬷嬷过来了!”
这些窃窃私语如同暗处滋生的苔藓,悄无声息地蔓延在国公府的每一个角落。一种微妙的、近乎赌博般的观望情绪在奴仆间流转。许多人开始暗自掂量,这位突然得宠、母凭子贵的玲姨娘,究竟能走到哪一步?这国公府未来真正的风向,又会吹向何方?
正院,王清欢的寝殿,如今更像是一座华美而冰冷的牢笼。
熏炉里依旧燃着名贵的香料,却驱不散那股子无处不在的冷清和压抑。她时常独自坐在窗边,望着庭院里那些熟悉到厌倦的景致,耳朵却无法避免地捕捉到关于潇湘院的只言片语——丫鬟回报国公爷又过去了,仆役议论又有什么好东西送进去了。
每一个消息,都像一根细小的针,扎在她的心口上。她能清晰地感觉到权力正从自己指尖一点点流失。往日里那些毕恭毕敬、甚至带着畏惧的眼神,如今变得闪烁不定,那份她经营多年、赖以生存的权威,正在以一种令人恐慌的速度消融。
尤其让她夜不能寐的是玲珑那日益隆起的腹部。那里面孕育的,很可能是一个男孩,一个能彻底改变国公府格局、将她打入万劫不复之境的庶子。到那时,她这个无子又失宠的正室夫人,将何以自处?她的两个女儿,又将依靠什么?
焦虑、嫉妒、恐惧,如同三把冰冷的锉刀,日夜不停地磋磨着她的神经。几个夜晚,她辗转反侧,锦被冰凉,帐顶繁复的缠枝莲纹在黑暗中扭曲成狰狞的图案。她知道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毙,必须做点什么来扭转这绝望的颓势。
可是,还能做什么?宋桓那里,那日冰冷警告的眼神犹在眼前,通往潇湘院的路上布满了他的亲信,她根本无从下手。她孤立无援,像一艘正在沉没的船上唯一的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