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二皇子的橄榄枝
翌日,皇宫,承乾宫。
宋琼琚穿着一身符合规制的湖蓝色缂丝宫装,衣料华贵却不张扬,裙摆用银线绣着细密的缠枝莲纹,行走间流光隐现。乌发绾成端庄的凌云髻,只簪了一支点翠蝴蝶步摇并两朵小巧的珍珠鬓花,薄施粉黛,淡扫蛾眉,既不失贵女气度,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她这个年纪的清新雅致。
由宫人引着,步入这座以富丽堂皇闻名的宫殿。殿内陈设极尽奢华,金玉满堂,空气中弥漫的龙涎香气比别处更为浓烈。
万贵妃今日显然是精心打扮过,穿着一身正红色绣金凤穿牡丹的宫装,头戴赤金点翠九凤冠,珠光宝气,明艳逼人,通身透着宠妃的张扬与气势。她见到宋琼琚,未语先笑,热情地招手:“好孩子,快过来,到本宫跟前儿来。那日寿宴上人多眼杂,都没能好好瞧瞧你。”
宋琼琚依言上前,步履沉稳,在距离贵妃榻五步远处停下,规规矩矩地行大礼,声音清越悦耳:“臣女宋琼琚,参见贵妃娘娘,愿娘娘凤体安康,千岁金安。”
“快快免礼,这般多礼作甚。”万贵妃亲自虚抬了一下手,笑容愈发和蔼,示意宫人搬来绣墩放在榻边,“来,坐这儿,让本宫好好看看。”
宋琼琚谢恩后,才侧身优雅落座,姿态恭谨,背脊却挺得笔直。
“啧啧,真是越看越叫人喜欢。”万贵妃拉着她的手,上下打量,目光灼灼,像是欣赏一件珍贵的瓷器,“这模样,这气度,不愧是国公府和江家教养出来的嫡小姐,端庄大方,与那些个小家子气的就是不同。”
宋琼琚微微垂首,恰到好处地露出一丝被长辈夸赞的羞涩:“贵妃娘娘谬赞了,臣女愧不敢当。”
“本宫这可是真心话。”万贵妃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背,宫人适时奉上香茗和各式精巧点心。“本宫在这深宫里啊,平日见的不是妃嫔就是宫人,闷得紧。就喜欢你们这些鲜亮懂事的小姑娘进来走动,说说笑笑,这才觉得有些生气儿。”
她语气亲切热络,仿佛真的只是一位寂寞的贵妇找小辈闲聊。但话语间,却不时提及宋琼琚的教养、才情,以及宋国公府和江家的门风清誉,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宋琼琚心知肚明这番“亲近”背后的深意,面上却始终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应答谦逊有礼,既不显得过分巴结谄媚,也不流露出丝毫冷淡疏离,将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当万贵妃问及书画诗词时,她也能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见解清新脱俗,引得万贵妃连连称赞,眼中满意之色愈浓。
正当殿内气氛看似融洽之时,殿外传来太监略显尖细的通传声:“二皇子殿下到——”
万贵妃脸上笑容瞬间更加明媚,扬声道:“快让琛儿进来。”
珠帘响动,一位身着石青色皇子常服、年纪约莫十六七岁的少年大步走了进来。他容貌继承了万贵妃的优点,颇为俊朗,眉宇间带着一股被骄纵惯了的傲气,但举止仪态尚算符合皇子规范。正是二皇子赫连琛。
“儿臣给母妃请安。”赫连琛向万贵妃行礼,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带着几分好奇与审视,落在了坐在母亲下首的宋琼琚身上,眼底迅速闪过一抹惊艳。
“起来吧。”万贵妃笑容可掬,语气宠溺,“琛儿,来得正好。快来见过宋国公府的琼琚小姐,母妃方才正与琼琚谈论诗词,她的才学,连母妃都自愧不如呢。”
赫连琛走上前,对宋琼琚随意地拱了拱手,语气带着皇子固有的矜持,却也透着一丝兴趣:“宋小姐。”
宋琼琚早已起身,敛衽还礼,姿态优雅从容,不卑不亢:“臣女见过二殿下。”
万贵妃看着站在一起的两人,一个俊朗张扬,一个清冷雅致,家世容貌皆是上乘,越看越是满意,眼中流露出一种近乎“丈母娘看女婿”的嘉许之色。她笑着让二皇子也坐下,刻意将话题引向一些年轻人可能感兴趣的京中趣事或骑射技艺。
赫连琛虽对诗词歌赋兴趣缺缺,但碍于母妃,也只得耐着性子坐着,目光却时不时落在宋琼琚沉静的侧脸上。这位宋小姐,比他平日里见过的那些要么娇嗲、要么畏缩的贵女,确实很不一样。
宋琼琚感受到二皇子毫不掩饰的打量,心中清明如镜。这位二皇子,受尽宠爱,看似风光,但观其言行,略显浮躁骄纵,缺乏储君应有的沉潜与城府。万贵妃的意图,已然赤裸裸地摆在了台面上,如同这殿内浓郁的香气,无处不及。
她又陪着坐了一盏茶的功夫,主要是万贵妃在问,她在答,言语间既不刻意卖弄,也不过分低调,每一句回应都经过思量,恰到好处地展现着自己的教养与见识。见时机差不多,便起身婉言告退,理由十分得体,不敢过多叨扰贵妃娘娘休息。
万贵妃这次没有强留,笑容满面地令宫人取来一对水头极足、翠色欲滴的翡翠玉镯作为赏赐,亲手递给宋琼琚,又亲切地拉着她的手叮嘱:“好孩子,本宫一见你就投缘,日后得了空,常进宫来陪本宫说说话,莫要生分了。”
宋琼琚恭敬接过那对价值不菲的玉镯,谢恩后,才由宫人引着,缓缓退出承乾宫。
宫门外,等候已久的云袖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将玉镯收好。
坐进回府的青绸马车,车轮碾过宫道的青石板,发出碌碌的声响。宋琼琚靠在柔软的车壁上,闭上双眸,指尖轻轻拂过腕间那对尚未佩戴、却已觉沉甸甸的翡翠镯子。今日进宫,目的已然达到。万贵妃毫不掩饰的青睐,二皇子那充满兴趣的目光,都是她可以借用的“势”,是打破目前困境的利器。
接下来,就看府里那些人,特别是她那心思各异的父亲,和那位已成惊弓之鸟的母亲,如何消化这个消息了。这潭沉寂的死水,是时候该掀起一些波澜了。她唇角微不可察地勾起一丝清冷的弧度,如同冰雪初融时,那一缕若有若无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