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十七次直播③
第126章第十七次直播3
“哈哈哈!”"这关子卖的!""等等我还没明白……"“李纨和王夫人难道不是婆媳吗”
这回天幕上的弹幕不再是整齐划一的标点符号了,各种各样的文字都有。
但是萧兰兰却没有马上开腔。只见天幕晃动,已经不见了她的身影,却见前方有一条道路,直通向那篱门而去。门前路旁有一块石碣,上面镌着“稻香村”三个鲜亮的大字。与荣府大观园中稻香村门前石碣,除了字体略微有别之外,竟是一模一样。
【兰兰来的季节略早些,大家看,远处是一片几百株杏花,现在刚有些花骨朵,还没能如书中所写,开得如喷火蒸霞一般。但是这稻香村还是它该有的样子——】
天幕略略晃动,显出远处一片杏林,枝头星星点点的花苞初绽,还未开得很盛。天幕接着又转向眼前数间茅屋。就见这些屋舍的廊柱窗棂,俱是木质本色,无一上彩,配合着茅屋的茅草顶和墙头的稻茎,满眼都是质朴的农家气象。
【——大家看,那边还有水井和菜田。】
随着天幕转动,贾府里众人便看见了一口土井,旁边还有桔棒辘韩,另有分畦列亩,土垄明显整过,有些微绿意在探头探脑。
众人便都叹道:“稻香村果然是一派田舍风光。”
其中就只有探春与凤姐,是在王家村一带亲眼见过乡间农舍天幕的,才知道自家稻香村的所谓“田舍风”和真正乡里比起,还是要嫌人工穿凿、太过富贵气了。
【原来这里应该有鸡鸭放养的。但我刚才请教了这里的园林管理处,他们说原来曾经也养过,但是后来管理难度太大,就不再养了。大家可以自行想象一下,这里应当还有些鸡鸣鸭唱,交织在一起而成为一派田园牧歌。】
贾母院里,人人都转头看着探春——他们这里的稻香村原来也是养鸡鸭的,后来全都被拔了毛去做羽绒服。现在也多是后来补的小鸡苗、小鸭患儿。
【不过呢,稻香村的田园范儿,在书中可是并未得到作者的足够青睐,这一片田园风格的园林在建成之初,就受到了贾宝玉的质疑。当时宝玉的意思是,这一片田庄虽拥有质朴的农家风韵,但是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显得十分突兀。】
【毕竟我国的园林设计讲究一个“天人合一”,人需要与自然和谐统一,因此在满园锦
绣的大观园里硬生生植入一个农舍,便是“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1,终不得“天然”二字。】
这一番话,众人听得暗暗点头,都觉得十分有道理,唯有宝玉不觉得什么,毕竟这里头不少话就是当初他向贾政和一众清客表达过的。
【所以脂砚斋也曾经在这一段里提示过,曹公在大观园里设置这么一座“稻香村”,也是有特别意义的。贾政刚进园时,见此田园风光,便叹道:“此时一见,未免勾引我起归农之意。”脂砚斋就在一旁点评“极热之中偏以冷笔点之,所以为妙。”2】
【这句大概就是在说,在元春封妃这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贾政突然来上这么一句“归
农”,预伏着这些高官厚禄的人物将来也会只剩些乡村农舍存身……】
“老二这真是……没事偏要乌鸦嘴!”贾母顿时开始埋怨儿子。
王夫人也在暗暗怨念丈夫:你要真是个农人而不是荣国公的嗣子,我这堂堂王家嫡女能嫁了给你这归的个什么农哟!
【但是呢,这样一处没有任何额外装饰,比薛宝钗的蘅芜苑还要质朴十倍的稻香村,却正好适合李纨居住。这是因为,李纨青春丧偶,是一个守节的寡妇。封建时代的寡妇,便是这样一群,几乎被剥夺了一切正常女性权利的人物,她们既不能穿太过鲜亮的衣物,也不能出席各种喜庆和娱乐场合。她们的人生,就只适合在稻香村这样的地方慢慢消耗。】
"原来如此!"贾母闻言叹道,心道敢情今日是这天幕为珠哥儿媳妇打抱不平来了。
【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稻香村外景。现在,兰兰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李纨在“稻香村”里的住处吧。】
随即天幕晃动,显然是萧兰兰移动脚步,进了村中的一座“茅舍”。只见那“茅舍”也是纸窗木榻,并无多少富贵气象,且房内陈设极其素净,与现如今李纨的居所是以个模子套出来的,完全是孀居该有的样子。
天幕上,初春阳光淡淡,从窗棂外照进这座茅屋,屋里的景象显得既清冷又寂寥——一时令众人猛醒:原来李纨的日子,竟过得这么苦,他们竟从未怎么留意过。
【好了,兰兰刚才带大家看过了稻香村周围的环境,稻香村的外观和住所内部,现在兰兰就打算和大家好好聊一聊李纨。兰兰会先关一阵弹幕,开评论区,欢迎大家在评论去与
兰兰交流,也可以留言提出问题,兰兰会尽力解答。】
这一套流程贾府各位都已经很习惯了。宝玉听闻,便以目注视祖母,似是在询问有什么需要问天幕的,而贾母则扭头看了李纨一眼,见李纨一动不动,便也轻轻摇头,示意先别轻动。
天幕上,自右向左飞的弹幕不见了,下方的评论区开始出现字迹。
【按照国际惯例,兰兰应当先来说一下李纨的判词和《红楼梦曲》。但对于李纨来说,相较于她的判词和曲子,在全书第四回,作者就以一段介绍性的文字,为李纨“作传”。这一段文字也同等重要。所以我们这次先来看看李纨的“人物小传”。】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3】
【“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带诵读而已。”3——小伙伴们,这段十分简短的文字交待了李纨的出身、家庭背景、受教育情况和人设:她是一个受封建道德礼教迫害极深的女性。】
“是一个受封建道德礼教迫害极深的女性”这个盖棺定论般的评价从天幕口中说出的时候,贾母等人俱是一惊。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李纨的判词和曲子。】
宝玉与探春这时都扭头望向李纨,想要征求意见,问问这位大嫂子,是否需要他们帮着将这些都记下来。然而李纨只一人站着,低头听着,一动不动,从她面上也看不出丝毫表情。
宝玉与探春两个只得面面相觑,不知该怎样做才好。
【李纨在《金陵十二钗》册子上的那一页,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她的判词是:春风桃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4】
【前面两句就非常好理解了。首句“春风桃李结子完”,李纨曾经拥有的美满夫妻生活,在生子之后就结束了,这句里还嵌了李纨名字里的“纨”字。】
【“到头谁似一盆兰”,自然是说贾家这么多子弟,到头来,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也是因为贾兰“爵禄高
登”,才带给李纨凤冠霞帔,让母亲到老来终于成为诰命夫人…1
"哇——"
虽然旁人嘴上都不敢说,但是这一声惊叹立即在所有人心中传开。
谁能想得到,今日这天幕是为珠大奶奶撑腰来着的府里这么多爷们,甚至还有个衔玉而诞有大造化的,到最后都比不上兰哥儿看来日后再也不能简慢这位了。
贾母也喜不自胜,点着头道:"好,好!贾家但凡多一个出息的,未来便多一分希望。"
李纨虽是一直低着头,摆出一副不为所动的模样,但她攥着帕子的手明显紧了紧,面颊上泛起一片潮红,显然是听说了贾兰的好消息,心中十分激动。
【但是后面两句话就不太好理解了。庚辰本这一句写做“如冰水好空相妒","入冰水好”一般认为这是化用唐代诗僧寒山的《无题》:“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寓意生死荣枯、变幻交替2。】
听到这里,宝玉黯然伤神,而探春干脆动手先将一切都记下,到时候大嫂子要不要这些记录再由她自己决定不迟。
【但其它古本里,这句也作“为冰为水空相妒”。周汝昌周老的解释是说冰与水本来就是同一种物质,冰与水相妒,指自家人反生嫉恨3。】
"这也属寻常!"贾母极小声地评论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