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父皇,请恕儿臣不能奉诏
第423章父皇,请恕儿臣不能奉诏
原本喜气洋洋像过年一样的澹泊敬诚殿,这会儿安静得离谱——掉根头发丝儿在地上都能听见响儿!
满朝文武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出,连喘气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动静太大,弄个莫须有的祸端沾身上。
为啥这么紧张?懂的都懂!
大家都心知肚明,张玉书是因为谁告的这一状!
在文武百官面前,趁着迎接乾熙帝出关这个节骨眼上,张玉书来这么一出,这状告得,真够精准狠辣,分明就是把乾熙帝架在火炉子上开烤,逼着乾熙帝当场表态。
什么士绅重要、什么江山稳定,说白了,全都是场面话。
核心就一句:我得站在道德的高地,进可攻、退可守,这一状告的,必须得丝滑!
不少人一边装严肃,一边偷偷瞄向沈叶,想看看这位太子爷是什么反应。
沈叶心里门儿清,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怂,也不能当看戏的吃瓜群众。
张玉书都亮出獠牙了,我不反击,难道还能装个小绵羊等着被啃吗!
于是他一拱手,声音洪亮:“父皇,张大人说官绅是朝廷的根基,儿臣举双手双脚赞成。”
“但是!官绅们一步步蚕食天下土地,还不缴税,搞得朝廷现在摇摇欲坠,穷得叮当响。”
“户部的账本上,税收一年比一年少!”
“甚至还不如定鼎初年!”
“这些流失的税银都跑哪儿去了?全进了官绅的腰包!别的咱不说,就拿张玉书张大人家来举例吧——”
“儿臣可是看过张大人家的奏报!”
“张大人刚考中进士那会儿,家里只有良田五百亩,现在呢?好家伙,已经达到了三万亩!”
“这还是地方官吏统计上来的。”
“要是大家都像张玉书大人这样‘勤俭持家’发大财,那朝廷还过不过了?直接改成慈善机构得了!”
沈叶平时对张玉书这等尚书级别的人物,多少还给点面子。
大多时候,都是就事论事。
但现在不一样!
张玉书居然在迎接皇上回宫这种场合背刺他。
这简直就是撕破脸了!
行,你不仁,也别怪我不义。
你张玉书家什么家底,你清楚我也清楚,那就不要怪我拿你当典型开刀了!
张玉书一听沈叶这话,脸都绿了。
他没想到,太子居然把他的家底摸得这么清楚!
为官这么多年,他早就选择性失忆,忘记了自己当年只有五百亩地。
现在被太子当众扒裤衩,脸上那叫一个火辣辣,赶紧出来辩解:
“陛下,臣这些年从来不管家里的杂事,太子所说的情况,臣真不知道啊。”
“微臣回去之后,一定会好好查查,看看到底是哪个不长眼的在背后搞事情。”
“但请陛下相信微臣,微臣上奏,纯粹是为了朝廷的未来,绝无半点二心。”
“还请陛下明鉴!”
张玉书嘴上说得那叫一个诚恳,一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忠臣模样。乾熙帝朝着梁九功挥挥手道:“梁九功,扶张大人起来。”
等张玉书站定,乾熙帝感慨道:“张大人的忠诚,朕当然是知道的。”
“但太子说的也是实情!”
“朝廷的税收越来越少,开支却越来越多,长此以往,朝廷不宁啊!”
说到这里,乾熙帝环视四周,对张英道:“张英,拟旨。”
“官绅一体纳税是朝廷大计,必须推行。”
“不过呢,天下官绅对于朝廷的忠心,朕也是知道的。这样吧,官绅要缴的税,就按应缴的一半来定。”
“朝廷不能寒了天下官绅的心!”
“但是天下官绅,也得体谅体谅朝廷的不易!”
乾熙帝这番情真意切的话,顿时让整个澹泊敬诚殿一片感动。
“陛下圣明!”
“陛下英明!”
……
马屁声此起彼伏,简直像开了夸夸专场。
张英更是扑通一声跪得掷地有声,重重地叩首:“臣代表天下官绅,多谢陛下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