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窑址要不要?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眀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38章窑址要不要?

第238章窑址要不要?

“噗”,一把面粉,暗红木的案板上泛起醭花。

巴掌大的面剂子三两下揉好,“喀嚓喀嚓”一顿剪,锅里飘起小拇指粗细的面鱼。

煮透,过水,往软烂的红烧肉里一捞,再翻炒几下,香味扑鼻。

山西美食,红烧肉剪刀面,又称炒剪鱼。

谈武特地交待过,师傅对林思成的习惯了如指掌,特地开了小灶。

其实肉还是那一锅肉,并没有特殊对待,只是面煮得轻,水开一遍就捞。

以为单另做的肯定香,叶安宁挖了一勺,嚼的腮帮子发酸。

“这么硬,你咋吃?”

林思成笑了一下:“我胃好!”

叶安宁翻了个白眼,又踢了他一脚。

林思成抄起筷子,细嚼慢咽:“你怎么来了?”

“资料组人手够用,化验我又不懂,待着也是添乱。舅舅说要来找你,我就一块来了……”

“你们公司分给你的征集任务呢,弄的怎么样了?”

叶安宁不以为意:“六月底才开始,还早!”

这都五月中旬了,满打满算一个月,这还早?

林思成想了想:“要不这样:放着也是放着,你帮我把沈度真迹,还有孝全成皇后(咸丰生母)的湛静粉彩杯报上去,看能不能入选……”

叶安宁顿了一下:那两件东西都由故宫的专家看过,真的不能再真,怎么可能入不了选?

前一件“奉旨移跋”,后一件更是清宫御器,但凡上拍,不敢说压轴,至少也排在前几。

王齐志就坐在旁边,冷不丁的一句:“给她应付一下差事而已,哪需要两件?沈度真迹就够了……”

叶安宁没说话,抿了一下嘴:我还不知道这个?

舅舅的话是真多。

吃完面,几个人坐树下乘凉。

正闲聊着,“吱”的一声,大奔停在村委会的门口,赵修能从副驾驶上跳了下来。

身后跟着赵大,手里提着一口囊匣。

“咦,王教授也在?”

“谈秘书长,不用忙,我们在县里已经吃过了……”

打了声招呼,父子俩提着箱子走了过来,王齐志让叶安宁拿了两个马扎。

两人坐定,赵修能打开箱子:“今天早上刚收的,有点怪,我也有些拿不准,所以送过来让师弟看一看。”

赵修能都拿不准?

王齐志来了兴趣,往前凑了凑。

一只白色的瓷碗,口沿外翻,略微增厚。胎色洁白,胚骨坚实细密,

釉色很漂亮,白且莹润,釉质均匀,给人一种微透的玉质感。

敲一下,如金石一般。翻过来再看足,底部中心内凹,留着一个圆形的小圈。

“胚有些厚,但这釉色烧得不错,和之前征集到的白瓷片有点像。唯有一点,太新了些,不太像是古物,像是新烧的一样。”

王齐志仔细看了一下:“赵总,从哪收的?”

“今天早上,我刚要出门,前台打电话,说有人给师弟放了件东西。我下去一看,人已经走了,就留了一只碗……对了,还留了电话!”

赵修能从口袋里一掏,摸出一张酒店的便签纸。

是个手机号,很有辨识性,一看就是太原的号。

王齐志皱起了眉头:“什么意思?”

“不知道!我连人都没见着,服务员说是个五十来岁的男的,留下碗就走,只说是送给林师弟,再什么都没说。”

奇了怪了?

没名没姓,无缘无故的,给林思成送只碗?

正狐疑着,林思成眯着眼睛拿起碗,王齐志又怔了一下。

师生俩快一年,林思成什么性格,王齐志不要太了解。可以这么说:刀架到林思成的脖子上,他不但能面不改色,还可能冲着你笑一下。

但这一次,林思成却格外的凝重:眉头皱起,眼眶微微缩紧,双眼一眨不眨。

他先看釉,又看底,先后敲,之后又摸。

最后,碗放了下来,人却盯着碗,一动不动。

还以为他被难住了,几人都没说话。过了好久,林思成指了指碗底:“这是唐瓷,厚唇玉壁底白釉碗!”

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