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真印,假印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眀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83章真印,假印

第283章真印,假印

端着印,两人面面相觑。

预展第一天,单国强和吕呈龙就来过,四个展场都转了一遍。

虽然现在想来没什么印象,但两人很怀疑:当时路过时,他俩是不是瞅过一两眼?

如果是,当时这方印又是平放的,他俩很可能会看一下印文。

更或是台签上并没有把印文写错,不是什么不知所云的“取云”,而是“丛云”,结果会怎么样?

根本就轮不到林思成,早被他俩给截胡了。

不信到故宫问问:乾隆皇帝大名鼎鼎的丛云阁,有几个专家不知道?

何况两人在故宫干了几十年。

但阴差阳错,鬼使神差:这方印不但和三枚极普通的印混在一起,还是倒扣着的。更绝的是,标签上还把印文给写错了?

一看:取云,这什么玩意?自然而然,就错过了……

一时间,两人就觉得既荒谬,又不可思议:这可是西冷印社,比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还要悠久。

再看看名字当中的那个“印”字:以金石起家,传承上百年,名家辈出,这么专业的机构,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不夸张:传出去,能把同行的大牙笑掉。

怔愣了好一阵,单国强叹了口气:“小林,你怎么发现的?”

林思成言简意赅:“巧、雅、薄、古!”

单国强怔了一下,突然想起老师徐邦达说过的一段话:

苏州工从何而来?

明代江南文人治玉,以书画入篆,精巧写意。

乾隆工从何而来?

苏州工之巧,扬州工之雅,痕都期坦(北印度莫卧儿帝国)之薄,仿宋明金石之古,各取所长。

再把这只朱雀章的玉刻风格总结一下:不就是巧、雅、薄、古?

也就等于,林思成先是通过朱雀鸟的刻工,推测出这可能是内务府乾隆工,让工作人员拿出来看了一下。随后才发现,印文非取云,而是“丛云”。

所以,他这漏捡的巧之又巧,却又顺理成章?

但重点不是这个,而是他刚说的那四个字。要说这是林思成自己总结的心得,打死单国强也不信:他才几岁?

关键的是,还和老师总结的那么像,几乎一字不差?

单国强眼中闪过一丝古怪:“小林,我记得,你应该没见过先生?”

林思成摇摇头:“没见过!”

“那是谁教你的?”

林思成暗暗一叹:除了您,还能是谁教的?

他拜的虽然是徐先生,但拜师时徐先生已九十九岁高龄,不敢多打扰,偶尔见了才会请教几句。

大部分的时候,都是这位大师兄代师传艺,等于林思成这一身书画和金石的本事,全是单国强教的。

包括那天在文研院,刚一看到单国强,林思成的手指就不受控制,颤了两下:这是挨的打太多,潜意识中早形成了条件反射,甚至带到了这辈子……

暗暗感慨,林思成灵机一动:“师娘教的!”

单国强猛的愣住,然后“呵”的一声:林思成,你扯什么淡?

我就没提是哪位先生,你怎么知道我说的是徐先生?

还“师娘教的”?

不是当师兄的小看人,单望舒别说教徒弟,她自个把这四个字琢磨明白没有?

单国强再没有追问,若有深意的笑了笑,把印还了回去:“时间有点紧,等从西京回来的时候,你跟我回来一趟。我带你去,让老师帮你看看,然后咱俩再对比对比……”

林思成点点头:“谢谢单主任!”

单国强摆摆手:“顺手的事!”

两人一问一答,并没有什么异常,旁边的王齐志却犯起了嘀咕:就这么一方印,还需要劳驾徐先生?他老人家都九十七了……

转念间,林思成把印递给叶安宁,装进了盒子。

卢真、卢梦,还有那位何老师靠后一点。

稍有点远,看的不是很真切,但他们至少能看清,林思成拿出的那方印,就是卢真故意抬价的那一方。

虽然单主任没说什么,没说这是什么印,有什么来历,亏了还是赚了。但是他们长眼睛,会看单主任的表情:惊讶、不解、狐疑,甚至还带着点儿难以置信。

他们也有耳朵,单主任的“咦”的那一声,更是听的清清楚楚:丛云!

两兄妹见识少,但何老师见识却不少,而且够专业。更知知道“丛云”的来历。

再结合单主任和吕所长的表情,傻子也能猜到结果:这小孩花七万,拍了一方乾隆印章,还是在西冷印社的拍卖会上?

不怪单主任那么惊讶,搁谁能想到:西冷印社的拍卖会,有人捡漏捡到了乾隆印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