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心放肚子里
第285章心放肚子里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建于清中极盛之时,亡于帝国落幕之后。恭王府目睹了清王朝自鼎盛到衰亡的全过程,本身也随着王朝的覆灭而迅速衰落。最后落了个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下场。
从建国后到现在,每任领导都会对恭王府的腾退、修缮做出重要批示,使之尽可能的原貌修复,并非是为了向大众展示和绅、奕诉有多富有,清朝贵族有多奢靡,民国遗老有多执迷。
而是为了尊重历史、了解历史、分析历史、总结历史,铭记历史。
一座恭王府,何尝不是一座警世碑?
更是一座集清代建筑工艺、人文思想、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历史宝库。
现在看来,除了用料考究些,感觉水平也就那样。但放在清代,这里处处都彰显着古代工匠智慧和科学技术结合的巅峰力量。
比如大戏楼:
上下三层,高逾十米,面积近七百平方,能容纳超两百人。
但中间没有一根柱子,通体上下全是榫卯结构连接,没有用一根铁钉。
戏台下方埋设了九口水缸,可以形成低频共鸣系统,演员原声可传递至戏楼内任何位置。甚至于站在楼外二十米远,依旧听的清清楚楚。
在当时,这就是奇迹。
又比如乐道堂与多福轩中,保留自乾隆时期的凤和玺彩画,金箔纯度99.6%,厚度仅有一微米。
还有后花园中用孔洞率31%的太湖石组成的天然扩音器,两个人嘴对着耳朵说悄悄话,第三个人站在三十米外都能听清楚。
更比如每公分纬线多达一百一十根的庆王缂丝蟒袍,以及经过秘法炮制,抗弯强度达38mpa的金丝楠木大柱……等等等等。
有些工艺既便放在现代,工程师都得挠头,何况在古代纯靠人手搓?
可惜,大部分都在战乱年代损毁,如今留下来的,十不存一。
张近东自嘲似的笑了笑:“1990年,王府花园修缮完毕,正式对外开放。有一次,主任带着我们在花园开现场会,正好听到游客议论:这么大个王府,怎么连件文物都没有?”
“虽然是无心之言,对我们的刺激却不是一般的大:光是逛一逛花园,能让老百姓了解到什么历史,能起到什么警示作用?”
“但当时从上到下都不富裕,经费有限,只能先以修复主体建筑为重心。后来我们内部商量了一下:不行先自己想办法搞一搞。说白了就一个字:淘!”
“潘家园、琉璃厂、各省各市的文玩市场,以及各地博物馆、展览机构,只要一有与恭王府流失文物相关的信息,我们就会跑一趟。
基本上,路费、食宿都是自己解决,每个月跑下来,好多研究员连菜都买不起,连累全家啃一个月的馒头,但从无怨言……”
“当时得知我们为了节省经费征集文物,六七年间不但没涨过工资,还经常性的往里倒贴。京城海关将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罚没的一万多件文物,都捐献给了恭王府。”
“也是从那时开始,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呈爆发式的增长,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后,他的家人便将周先生的手稿、信札三万多件捐给了恭王府。
其中,还有著名书法家,小恭王溥伟之子毓嶦先生。他八零年回到京城,以卖字为生,一直都不富裕。但他只要一淘到点宝贝就往恭王府送。在他心中,这些文物好像送回恭王府才算真正回到了家……”
张近东娓娓道来,林思成一脸唏嘘。
如果讲给现代的年轻人,好多人都觉得不理解:世界上真的有大公无私,甘心奉献的人?
有,而且一直都有。
为什么九十年代,会有“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为什么到2020年,湾湾还笑话我们吃不起茶叶蛋?
因为专家们为了搞导弹,真的摆摊卖过茶叶蛋。那时候的他们,工资基本倒贴,是真的吃不起茶叶蛋……
看他默然不语,叶安宁双眼微亮,用手指捅了捅。
林思成明白她想表达的意思:林思成,你和他们一样!虽然你有点傻……
扪心自问,林思成一直都觉得自己其实是一个很自私的人,但面对大是大非,万千生命,他着实做不到无动于衷,冷漠无情。
哪怕很危险,但林思成依旧做了该做的事情。正如他经常说的那句话:有些事情,总得有人干。
结果,什么都没发生?
虽然花光了所有他能动用的钱,最后却全部打了水漂,但林思成一点都不后悔: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
干了这么大的事情,过去了快三个月,他从没对人说起过。直到大前天去拍卖会,他问赵修能借钱,所有人才发现不对:
从认识林思成开始,他就不停的捡漏,不停的赚钱。用单望舒的话说:抢银行,开印钞机,都没林思成赚钱的速度快。
但突然间,为了五十万的保证金,林思成竟然借钱?
一查,他私人账户上比狗舔过的还干净。再一查,全被林思成捐了出去。
所有人都想不通:那可是几百万,就算捐,你盖几所希望小学也好啊。结果,林思成全部买成了抗灾物资,送到了川西?
王齐志骂他脑子有坑:只是几句流言,你就敢信,敢捐个一干二净。如果以后有人说:地球要爆炸,你是不是就不活了?
林思成只是笑:谁都不知道,那些流言就是他放出去的。万幸的是,竟真的成了流言?
老天保佑,中华万岁……
感慨间,一行人到了王府正院与后花园中间的后罩楼。
从正面看,长这样:
从后面看,长这样。
东西长一百六十余米,墙体中间夹藏密室,不论明暗,房屋共九十九间半,仿紫禁城“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而造。
乍一看,像是牢房,其实这是和绅的藏宝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