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沈从仪献计(捉虫)
◇第106章沈从仪献计(捉虫)
苏壹一觉睡到日上三竿,等他醒来之后,就看见沈从仪身着一件浅蓝色上衫,头戴白玉头冠,坐在靠窗的小塌上看书,阳光透过一层朦胧的窗纱照在他身上,映着周围的制作精妙家具,好一幕富贵至极的景象。
这间房间被布置的锦绣奢华,沈从仪仿佛天生就属于这种环境。
等等……虢国公府!
苏壹意识猛然清醒,一下从床上坐起来。
“现在什么时辰了?”
沈从仪把书放下,给苏壹倒了一杯温水,淡定的说出一个时间。
“都十点半了!”苏壹双眼发直,“怎么不早点叫我!”
苏壹看向门口,压低声音,“这可不是在咱们家,第一天……多不礼貌。”
沈从仪被苏壹“咱们家”这三个字取悦,嘴角勾起一个弧度。
“哥哥放心,我已经和爹娘解释过了。”
苏壹双手抓住沈从仪的肩膀用力摇晃,想要看看他脑子里装的是不是水,“我怎么能放心啊!我的形象,我的形象肯定全没了。”
苏壹“疯狂且暴躁”,而沈从仪眼睛里的笑意简直要都要溢出来了。
接下来,沈从仪用了一盏茶的时间才把苏壹安抚好。
苏壹勉强信郑夫人是一位慈母,毕竟对方因为主动丢弃幼时的沈从仪,苏壹实在是半点也看不出来对方有慈母的样子。
为了转移苏壹的注意力,沈从仪主动说起了最近朝堂上发生的大事。
“几个月前朝廷在海外发现银矿,如今皇上为了银矿的事暂缓了对鞑靼的征伐,派人先去控制了有银矿的那片区域地方。之前朝廷上还有官员商议说,等银矿开采出来之后,老百姓也不会缺钱花了。”
苏壹喝水的手一顿,“等等,你刚才说什么,朝廷开采银矿,关老百姓什么事?”
沈从仪微微歪头看向苏壹,“自然是把银子流向民间。”
苏壹张张嘴,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吐槽。
“银子是可以吃还是可以喝,老百姓手里只有银子没有粮食也照样得饿死。”
看沈从仪皱眉思考的样子,苏壹顿时瞪圆的眼睛,“你不会不知道一旦银子大面积流向市场,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吧?”
沈从仪眨眨眼睛,“啊?通货膨胀不是纸币引发的吗?”
苏壹:……
到了如今才发现,沈从仪竟然是个经济上的白痴,合着自己很多年前对他讲的关于通货膨胀的事,他没听懂啊。
其实也不怪沈从仪没听懂,因为在古代社会并没有经济学知识这个概念。
苏壹之所以知道,是因为苏壹是现代人,国家会把最顶级的知识浓缩成最通俗易懂的理论,再结合事例和历史,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国人,但是这里并不会。
苏壹虽然和沈从仪说过通货膨胀的是,但当时的沈从仪才八九岁的年纪。
仅仅只是听懂了当时纸币给大虞朝百姓造成的危害。
后面读书,沈从仪接触更多的是经史子集和民生边防相关的知识,经济学理论自然欠缺。
于是,苏壹就简单笼统的向沈从仪科普了一些经济上的知识。
最后苏壹道:“大虞朝的资源就这么多,一旦白银不加节制的流向市面,很快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因此白银要怎么流通,如何流通,要有一个严密的章程。”
沈从仪低头思考,“哥哥说的有理。”
苏壹道,“听说过齐纨鲁缟的故事吗?”
沈从仪点点头:“知道。《管子轻重篇》有讲:齐国高价收购鲁梁的绨,诱使鲁梁全民织绨。之后齐国不在购买,并禁止向鲁国出售粮食,鲁国无粮,败与齐国。”
苏壹道:“虽然管仲的这个故事真实性有待考量,但是这个故事背后的意义需要深刻思考,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是一场不见血的厮杀。”
苏壹一拍脑门,“话题歪了。我是想说,粮食才是可以让社会稳定,百姓安居的锚点。至于朝中说什么有银子就能让百姓富起来,根本就不可能。”
最后苏壹评价道:“说着上面那句话的人,不是蠢就是坏,我建议你日后在朝为官离那人远一点。”
沈从仪抿嘴一笑,“所以,若是白银不加节制的流向民间,就会引发和纸币一样效果。”
苏壹摊手,“对啊,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
沈从仪心想,并不见得,皇上好像就要被那些人的言论忽悠了。
就连他刚开始也以为只要有足够多的白银,大虞朝就能彻底富裕起来。
是苏壹刚刚点醒了沈从仪,白银不能吃,不能喝,之所以在之前会被人当作货币,是因为认为赋予的白银这种价值。
就如同灾荒之年,最贵的不是黄金白银,而是粮食。
“朝廷发现的银矿,难道就要这样被荒废了吗?”沈从仪觉得有些可惜。
苏壹拿起一块糕点开始啃,“当然不会,朝廷不是有宝船吗,完全可以从海外其他国家买粮食运回来。要是黑心一些,朝廷完全可以在海外圈地种植粮食反哺大虞。”
那可是海外的殖民地呀,现代社会哪个国民不想自己的国家有海外殖民地的?
沈从仪猛然睁大眼睛,震惊的看向苏壹。
苏壹摆摆手,“我只是说着玩的,这种事情基本不可能实现,自家占的这片地方还一团乱,怎么可能有精力去发展海外殖民地?”
沈从仪心脏砰砰直跳,他想,为何会没有精力,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朝廷是没有精力,但那些藩王可都还闲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