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敲定计划
◇第98章敲定计划
最后,苏壹和手底下的人商议出的结果是,以先富带动后富,以点带面,先搞定几个村的富户,让富户们去养羊。
同时通过宣传、鼓吹、免贵教授养殖知识、承诺商行会在之后收购农户养殖的绵羊等一系列手段,来带动村中的普通群众,让普通群众也跟着养羊。
起初在敲定计划的时候,商行的人都不明白苏壹为什么要这么做。
若是需要羊直接去找那些养殖大户们买就是了,何必如此麻烦。
而且把羊给了这些农户,万一他们前脚走,对方转头就把羊杀了吃肉怎么办。
难不成商行还真为了几只羊,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拿着契约文书去衙门告这些农户不成?
面对这些疑问,苏壹只是笑笑没有过多解释。
不仅是商行的人,就是那些官员也往往忽视普通人。
但在苏壹看来群众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若是固圆城日后家家户户都养羊,这将是何等的盛况。
况且,这里可不是只有苏壹一个外地来的商队,只要宁省的羊肉打出名气,在其他地方有了行情和价钱,肯定会有其他商队来此倒卖购羊。
不仅如此,苏壹也想看看,在这里能否复刻自己现代老家官方机构的扶贫政策。
他想给那些农户们一条新的生存路,让那些勤劳的人家多赚些钱。
至于自己下一年到底能不能真的从这些农户手里收到羊,就看天意了。反正苏壹如今的家底,完全可以让他这么造。
至于为什么苏壹不在这里圈一个大庄子,让自己的人搞大规模养殖。
那是因为苏壹做不到,没错,不是他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边关因为特殊的地理原因,土地性质和人口结构都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首先这里人口结构混乱,不仅有被朝廷强行从其他地方迁移来的人口,还有各种胡人。
同时边关军户占比高达百分之八十,每个军户人家最起码都有一个男人在当兵,家里的其他人每日在田中辛苦劳作。
其次便是土地性质,大虞朝的土地分军屯和民屯。
边疆地区实行“寓兵于农”制度,军屯的核心目的是解决军队的军粮问题,这里的土地绝大部分是朝廷给军户分的军田,因此叫军屯。
军屯不仅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改善边关百姓生活,还可以促使边关稳定。
毕竟对于地产老百姓来说,能安稳种地活下去,谁也不想流离失所。
然而有利就有弊,以上两条会带来好处,自然也会带来坏处。尤其是军户征兵制的弊端尤其显著。
乡村,尤其在这个资源极其匮乏的时代,乡村就是无律法之地,越原始的地方就越依靠拳头的力量。
军户家庭中男丁被征走,若是死在战场上,家中就得重新出一个人补上空缺。若是家中所有的男性都上了战场,妇女儿童必然会遭受欺凌。
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报团取暖,血缘亲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他们不仅借此躲避外人的欺负,还能抵抗一些小官小吏对他们的任意欺压。
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宗族,而有宗族抱团取暖的地方必然排外。
考虑清楚当地实际情况,苏壹自然不会在这里用一些“非法”手段大规模购买田地。
况且,这里的百姓过的实在太苦了。饶是苏壹来到这个世界十几年,还是忍不住会为这些生活在边关的百姓报以同情。
苏壹自认为自己是个有良心资本家,他费这么大的力气在宁省边关养殖绵羊,是为了提高本地农户收入,而不是来择手段赚钱的,毕竟他现在的钱已经够多了。
方案敲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慢慢执行,首先得和这里管理民生的衙门打交道。
苏壹最不喜欢的就是和衙门里的官吏们打交道。
但如今他背靠总兵大人,再以财帛来打动人心,一件件事便有条不紊的推行下去。
这段时间整个商行的人都忙着脚打后脑勺,恨不得一个当三个人用。
苏壹前段时间收购来的小羊羔,全赊给了几个村子的里正和富户。
苏氏商行和这人签订衙门文契,这些羊只是借给农户们养。等下一年这个时候,苏氏商行的人会上门按照市场价格来收羊。
一连忙碌多少天,苏壹终于能坐下好好休息休息。
边关的冬季,通常都来的很早很快,前一天苏壹觉得穿件棉袄就够了,到了今天他就得在棉袄外多加一件棉斗篷。
寒风呼啸,外面开始零星的飘着雪花,苏壹痛痛快快的洗了个澡,舒舒服服的窝在温暖的小炕上看账本。
短短几天时间,商队之前卖布卖各种东西赚的钱,全部花了出去过,真真应了那一句,在哪里赚的钱,就在哪里花。
沈从仪就是这时候回来的,他一身冷气,雪在他的斗篷上落了一层。
苏壹放下手中账本走向外间,伸手想要帮沈从仪解斗篷。
沈从仪偏身躲开,“我身上冷,别冻着哥哥。”
说着沈从仪就三下五除二把身上的斗篷和外袍解下来。
苏壹握住沈从仪的手,有些心疼的皱眉,“这里风大,以后出门的时候在脸上抹些面脂,你的脸上都冷风吹糙了。”
沈从仪凑近苏壹,“是我不漂亮吗?”
苏壹看着面前这张俊美精致的脸,虽然被冷风吹的略显瑕疵,但颇有种颓废美人的感觉。
苏壹直接上去亲一口,“不丑不丑,我是担心你脸被冷风吹伤了会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