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请君入瓮
◇第38章请君入瓮
家里没了仪哥儿,好像突然间就缺少了活人气似的。
于是苏壹就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建制墨坊上。
半个多月后,苏壹花了四十多两银子,终于加急把盖好了制墨坊,只要再把房子烘过之后,厂房就可以投入使用。
因为古代社会造房的材料问题,因此房屋建成之后都需要烘房,烘房可以防潮防霉,增强房屋结构强度。
在烘房的过程中,苏壹再次召集人进林子寻找松木,开始烧松烟。
苏壹招的五个人都是之前和他们一块去林子里找松木的同村小伙子。
把松木运回来之后,还需要砍木、提灰、炼胶、打墨团等工序。
因此苏壹又招了两个村里的郭家人。
就在苏壹的制墨工坊正做的如火如荼之时,沈家大儿媳陈翠花找到了苏壹。
“小壹啊,听说你那边最近招人干活,你看看你表弟耀祖怎么样?他可是读过书的。”
苏壹看着她,好似之前的事情从没发生过一般。
“耀祖不去读书了吗?”
陈翠花有些尴尬的笑了笑,“不去了,准备在家里学,下年开春就去考童生。壹哥儿之前的事情是我们不对,其实那主意其实都是你四叔出的。只不过你大伯实诚,看弟弟受了苦,主动站出来替他担了些罪名。
咱们是一家人,打断骨头也连着筋。如今你赚钱惹了不少人的眼,有些人再背后说的可难听了,说到底还是你太年轻,这墨坊到底得咱们一家人一起干,那些人见咱们家里人多,自然不敢使坏心。”
苏壹一副被她说动的表情,“可耀祖毕竟是个读书人,我们干的是体力活。不行不行,这活也太委屈耀祖了。”
陈翠花眼睛一亮,顿时觉得有戏,让耀祖先进墨坊。到时候学会了怎么做墨,这制墨手艺还不就成了自家的手艺。
陈翠花下巴高高扬起,“我家耀祖那可是读过书的,咱们村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小子哪里能比得上耀祖。要我说啊,耀祖一个人就抵他们十个。”
苏壹:……真不要脸啊,他手下干活的现在都没有十个人。
苏壹用力的也没能挤出来一个笑,他样做低头思考。
“耀祖读过书,比别人多识字,不如让他来计账,做账房先生怎么也比做体力活的体面。”
陈翠花一下眼睛就亮了,“账房先生好啊,账房先生可太好了,我家耀祖读过书,账房先生的活一定能做好。”
苏壹又道:“只不过我这生意刚起步,用账房先生的地方不多,刚开始一天只能给十文工钱。”
对于陈翠花来说体面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账房先生可是读书人才能干的活,工钱日后肯定能涨,没看见府县铺子里的账房先生都十分豪气吗?
“没事没事,工钱日后还能慢慢涨,我家耀祖可是读书人,除了他谁能当账房?我回去告诉耀祖,让他明天就来做工。”
苏壹看着陈翠花离开的背影,脸上的表情慢慢消失。
……
沈家村的墨坊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苏壹开始带人正式做墨。
墨方需要保密,把那些需要往墨里添加的香料提前算好配比,用戥子称好重量,捣碎研磨再混合均匀分别包好。
这样放胶揉墨团的时候,把提前分好的香料粉末直接加里面就行。
苏壹让沈耀祖来墨坊干活之后,村里的沈姓人家便一个也没要。
当时这可把大家伙惊了不轻,还以为苏壹又和沈大河那一家人重新好起来了。
也有人来问苏壹为啥不收人了,苏壹解释如今墨房刚起步,要不了那么多人,等墨房彻底建好了,也能稳定制作出墨,之后才会继续招人。
村里有不少人眼馋苏壹这门制墨手艺的,也有眼馋那些进了苏壹制墨工坊的人。
就说马于,原先穷的大冬天连双厚实些的鞋子都没有。
如今衣服鞋子不仅有了,连带着马于的弟弟马小粮也穿着一身整齐衣裳。
沈家村的人天天看见有人往墨坊里运松木,陈翠花还给周围人炫耀说自家儿子读书识字,做的是账房先生,只需要每天坐在屋里动动手就能赚钱,轻松的很。
陈翠花看着周围人羡慕的目光,一扫之前儿子不能再去隔壁童生老爷那边读书的霉气,整个人好好的扬眉吐气了一番。
她儿子可是读书人,再怎么样也比村里的泥腿子强。
……
“哐!”粗壮的松木被重重的扔在地上。
马于大声喊,“沈耀祖快出来记这些松木的重量?”
没过一会儿沈耀祖满头大汗的从后面跑过来。
几个人合伙用大型木制天平来称木头,沈耀祖站在一旁忙记。
等这边称完木头,又有人叫沈耀祖记称好烟灰的重量,称完烟灰又叫他过去称胶。
等称完胶,郭元又叫上他,两个人把做墨需要用的材料一份一份登记出来。
马于:“烟灰六百,胶四百八十,香料五十四,一共弄五份出来。”
登记完之后,马于又告诉沈耀祖自己要领钱去买东西,做胶的原材料不够了。
郭元说要去其他村找木匠在订做几个墨模子,也要取钱。
沈耀祖的确在隔壁童生那里读了几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