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噩耗
第54章噩耗
黎源将家里安排好,哪怕知晓家里有人照顾,还是里里外外看了一圈。
然后将小夫郎抱到独轮车上坐好,替人戴好幕蓠,推着人朝镇上去。
依旧先去酒楼给李二郎送去端午节礼,李二郎帮忙叫了船,两人坐在船前往江安城。
山岚上,两匹高大的骏马驮着黑衣佩刀的陈寅和唐末。
已是夏初,繁花又红江岸,一叶扁舟载着两位新人悠悠驶向远方。
“江安城人多眼杂,我先行一步前往据点,你护好世子二人安危。”
唐末点头,陈寅策马离去。
贾怀原在琴川府行事,江安府属于他的辖区,担心露面被人认出,此行没有同去。
他站在树下望不见身影还舍不得回去。
宛如一位留守老人。
又行半日水域宽阔起来,经过一处渡口看见三河并入,来往船只也多起来。
这年代地图还属于军事范畴,寻常人不会有地图。
贾怀倒是有,偷偷摸摸给小夫郎一份。
小夫郎拿给黎源,黎源转头绘制一份更详尽的给小夫郎,不仅标注十里八乡的方位距离,一些难行的地段还单独标注出来。
后来陈寅看过此图,只怕比军营里的还要详尽,不得不承认黎源是个人才。
“这条西向水路应该是去成安县城,东南向水路应该就是西顺县城。”黎源低声道。
他想当时小夫郎落难被拐也跟不识地理有关,哪里像他们那个世界,只要有手机,汽车就敢开进河。
船夫耳朵尖,笑着夸奖,“客官真是见多识广,这两日各个县城前往江岸城的人特别多,两位也是去观看龙舟赛?”
小夫郎知晓黎源那个世界科技的发达,但并不因此认为黎源无能。
“哥哥若是在军营靠这识途的本事高低能当个大将军。”
黎源笑呵呵往外面摆吃食,找船夫借来小炉子热上粽子和便当。
当农民对地理时节都更敏感,黎源确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对小夫郎的夸奖丝毫不谦虚,“那我也只当珍珠的大将军。”
两人恩恩爱爱,黏黏糊糊一路前往江安城。
舟行两日,傍晚时分,船只靠岸,尚未撩起布帘就听见热闹的吆喝声。
黎源先跳上岸,舒展四肢后扶着小夫郎出船舱,支付船费道谢后取下行李拉起小夫郎的手。
江安城其中一处城门离码头不远,城门戒备自然比县城森严,但往来的百姓都神色轻松,沿途摊贩更是数不胜数,一派繁荣和谐的盛景之相。
但黎源反而不像初次前往县城那般好奇。
过城门验完身份后,就拉着小夫郎往城内走,他向船夫打听过哪处的客栈物廉价美。
连坐两日船他要先让小夫郎好好休息一下。
不说小夫郎,他自己都觉得有些劳累。
走不多远,就有一名身着锦衣,看着像位管事的人上前跟黎源二人行礼。
“陈先生已经知会在下接待两位,请两位随在下前往。”
黎源仔细询问,“敢问那位先生叫什么。”
对方报上陈寅的名字,黎源望向小夫郎,小夫郎摇头,表示他不清楚陈寅的安排。
也对,陈寅是小夫郎姐夫家的人,不会事事过问小夫郎。
但是他还是有些犹豫,担心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小夫郎如今的身份。
小夫郎捏捏黎源的手,指了指自己的幕蓠,黎源才彻底放心。
这次不比在县城,两人早就商议好,小夫郎全程不摘幕蓠。
黎源牵好小夫郎,整个人走在前面,将小夫郎大半边身体藏在后面,一来担心拥挤的闲人撞着小夫郎,再来维护小夫郎的心思一目了然。
他还仔细观察领路人的衣着,虽是锦服却不过分华丽。
江安城比县城富裕得多,路上时不时就有轿子马车经过,这些仆役大多衣着华丽,就是寻常百姓的衣着都是质量不错的绸缎,而他跟小夫郎的衣着则要普通得多,要不是两人身量修长,容貌上乘,只怕也会显得穷酸。
领路人的衣着正处于中段略好的阶段,不引人注目,也不让人小瞧。
黎源心中微微感叹,古代还是跟现代不太一样,若是在他那个世界,其实走在路上不太容易通过衣着分辨一个人的家境,大多通过配饰,也就是包包鞋子手表还有开着的车辆品牌来辨别。
但这个时代衣着质量还是很容易成为评判标准。
锦衣自是最高等,然后是绫罗绸缎,最次是麻布和粗布。
此次出门,两人穿着新衣,绸缎面料,放在农村已经是顶好的面料。
黎源自己不觉得,就怕委屈小夫郎,世人惯会嫌贫爱富,哪怕只是过来看龙舟,也担心与人起冲突平白让人小瞧了他的珍珠。
“两位到了。”管事停下脚步。
黎源擡头,是处僻静的小院落,管事在前面引路,院子里有两名仆从,安静恭敬,他们三人进来后,其中一人就关上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