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福惠满月后,福宜就去了。
年氏大病一场,几度昏厥。四爷抱了福惠在她面前,她才从悲伤中挣脱出来,有了求生意志。
四爷不敢在年氏面前露出悲伤情绪,痛苦全藏在心间,两鬓头发都白了。
康熙帝在病中,四爷悲痛欲绝也不敢像当初窈窈早夭时一样,求一个福宜的身后事。
弘历、弘昼默默的回东宫,送了弟弟最后一程。
福宜和其他早夭的皇子皇孙一样,悄无声息的葬在黄花山。
开年第一次大朝,康熙帝高坐龙椅上,一边咳嗽,一边亲自宣布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二阿哥胤礽办差细致,在康熙帝卧病在床期间衣不解带侍奉汤药,日夜小心看护有功,特晋为瑞亲王。其余阿哥这几年也各有功绩,大阿哥胤禔和十六阿哥胤禄晋为多罗贝勒,刚立下战功的老十四胤禵和为大清远航未归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晋为郡王。十五胤禑和十七胤礼也得了贝子爵位。
还未出宫建府的小二十胤祎,在弘昼弘历面前长吁短叹,“娘怎么没把我早生几年呢!”
皇阿玛为何在这时候大封皇子?还不是因为太子四哥是个“铁公鸡”!皇阿玛这是觉着,太子登基了,也不会给兄弟们大肆封赏呢。
新皇登基,大肆封赏兄弟是惯例。这场封爵,本该是留给四大爷来昭示兄友弟恭的。
弘昼觉着,康熙帝封了那么多儿子,其实只有老二胤礽是他真正想赏的,其他人都是为迷惑四大爷顺带的。
他心里清楚,老四当了皇帝,定会给兄弟们封赏,也一定不会晋老二胤礽为亲王。他给老二瑞亲王的名号,是在提醒老四。这是他心里认为吉祥美好的儿子,老四要是对老二不好,就是不孝。
第二件:他死后,施行火葬,地宫中不得放任何陪葬品。
满朝哗然。
满族入关之前多是火葬,史上不少朝代也流行火葬。但那是佛教本土化之后,因释迦牟尼死后是火化,民间为节省治丧钱财,才流行起来的。
中原皇族可不兴火葬。
每一代皇帝即位后,就要为自己寻找风水宝地修建陵墓。修地宫可不仅仅是为了放置梓宫,是要大量心爱之物,珍宝陪葬的。
火化烧的是皇帝自己,也没说不让他们死后入土为安,身为臣子本不该置喙。但皇帝都下旨,自己要“清清简简”的走了,做臣子的,墓地里就不好多放财物了。
满朝文武神色复杂,太子不让他们生前富有,皇帝叫他们死后也当个穷鬼!
但朝臣不敢反驳。
皇帝刚封赏了那么多皇子,此刻不管是谁站出来,都要遭受皇子们集体口诛。他们一个个年轻气盛,伶牙俐嘴,其中不乏尖嘴薄舌的,句句引经据典,黑的都能辩成白的。
满朝文武已经吃过几次亏了!
自从康熙帝突然封雍亲王为太子后,这朝上的形式,就越来越叫人看不懂了。
之前明明是有本事的皇子们,不是对那个位置蠢蠢欲动来着,就是站好了队,明争暗斗。
好像一夜之间,皇子们就换了脑瓜子,像是被一股看不见的绳拧在了一起。
纵观历史,没有哪朝哪代,有这么多皇子能戮力齐心,真协力做事的。但,这种情景,正在他们眼前上演!
哦,他们还个个都有点本事在身上!
文一排,武一队,简直不给满朝文武活路!
腹诽归腹诽,康熙帝面色不怎么好看,一副安排后事的样子,老臣不忍心劝谏,年轻的不敢开口。
第三件:名下有出宫建府儿子的嫔妃,可由儿子接回各自府邸奉养。
嫔妃出宫和儿子住,在史上也不多见,康熙帝这是自己还活着呢,就要让一大批嫔妃出宫去了?
毕竟,他儿子是真多!
嘶,难不成是内务府真没钱了!
还,还真有可能……
八阿哥和九阿哥出海,那么多船只人员和财物,还有随行水师的赏赐,可都是出自康熙帝私库。
这又许了如此多的爵位出去,每年的份例花销又是一大笔银子。
啧,太子还未登基,偌大的家财就要花完啦。
这么想着,朝臣的目光陆陆续续的瞄向四爷。
视线太过热烈,四爷皱了皱眉。额娘,八成是要住到十四府上的。哪怕是十四远在甘州,她也定会出宫含孙弄怡。
这么一想,他这个太子还真是半分脸面也无。
四爷心里不是滋味,老大胤禔,老三胤祉,老五胤祺等皇子就是喜上眉梢了。
皇阿玛是众兄弟的阿玛,额娘只是自己的额娘!
客观的说,康熙帝这些儿子,甭管性情本事如何,对自己额娘都是真心孝顺。有一个父爱分出去许多份,且大头全给了老二的阿玛作对比,一心一意为儿子着想的额娘就显得格外让人珍视。德妃娘娘除外。
老二胤礽羡慕的看向弟弟们,他没有额娘能奉养,生辰就是额娘的忌日。巨大的哀伤从心底涌起,皇阿玛下了这样的旨意,是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了吧!
若是皇阿玛也走了,这世上就再没有处处为他着想,毫不掩饰偏疼他的人了。
母妃已经离世的除了老二,还有老十胤,老十三胤祥,他们这会齐齐看向了十五胤禑。
他的母妃密嫔王氏还有一个儿子,十六胤禄,眼下还在甘州。不知王嫔会选十五还是十六呢?两兄弟不打一架,都显不出对额娘的孝心!
真好!
真叫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