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 和亲王崽崽不摆烂 - 又糖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第66章

不成亲怎么行呢,到时候别人家儿孙绕膝打闹欢笑,弟弟府上安安静静的,想想都叫人心疼。

“明明每次选秀都去看了,那么多秀女,弟弟你竟然没有一个看上的。”弘历一边追上弘昼,一边小声嘀咕。

弘昼不知道他怎么突然提起这个,惊讶的回头看他一眼。不过,弘历在他面前时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莫名其妙来一句也是常有的事。

“我眼光高呗。”弘昼随口胡乱回一句,“见惯了皇玛法的妃子们,不是倾国倾城,我都不会多看一眼。”

弘历垂下眼皮沉思,皇玛法的妃子里,宜玛嬷年轻的时候他没见过,最美的当属十五皇叔和十六皇叔的额娘。她是江南来的汉家女子,据说当年是美得让人忘记呼吸的程度。

眼前豁然开朗,弘历心里暗暗决定,日后他当了皇帝,就带着弟弟下江南。

一则,循着皇玛法从前的足迹,体察民情,彰显满汉一家亲。

二则,给弟弟寻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当王妃。只要弟弟喜欢,汉人当王妃也无妨,抬个旗就是了。

自觉解决了一桩心头大事,弘历这个下午玩得可开心了。

雍正八年,是弘历、弘昼真正独立办差的开始。

才入夏,京中就下了几场暴雨。有经验丰富的老翁忧心忡忡,说今年怕是又有大涝。

雍正帝心里绷着一根弦,每日各地上报的折子都得看完,才能安心睡觉。

这几年大清整体还算风调雨顺,但他从还是雍亲王时,就年年关注各地灾祸。深知,大灾三五年的就要出一次,避无可避。

但,直到八月初,也没有收到各总督请求朝廷赈灾的折子。洪涝是有,范围不大,各省的存粮就能解决。

他心中暗暗企盼,这种风平浪静的日子能再过一个月。再过一个月,秋收开始,哪怕提早几天收割会有减产,百姓也能安稳度过下一年了。

八月十六,田文镜拄着拐,颤巍巍的来上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声泪俱下参河南总督年羹尧十条大罪。隐瞒灾情,赈灾不利,不顾百姓死活,酷苛残暴……

弘昼双眼瞪大,原本这会该是田文镜做河南总督,因为爱惜名声加上被下属蒙蔽,脑子秀逗了,说百姓积极踊跃纳税,主动请求按原定数额征税。导致受灾的州县民不聊生,卖儿卖女,怨声载道。

嗯,怎么说呢,原本公允为民的田文镜,为了感激四大爷的破格提拔重用之恩,忘了初心。急四大爷之所急,想方设法为四大爷排忧解难,生怕少交了税赋让四大爷日子难过,不再体恤百姓死活了。

四大爷也没辜负他这片“赤诚”,只说田文镜是“年老多病,被下属官员蒙蔽”,命其回京养病。

现在,隐瞒灾情的变成了年羹尧,雍正帝会怎么做呢?

雍正帝其实不相信年羹尧会这么做,上报朝廷赈灾,对政绩考核的影响不大。年羹尧是年氏的哥哥,福惠的舅舅。自己派他去河南任总督,就是想让他累积功劳,回京后晋正一品文学殿大学士。他离京之前,自己还委婉暗示过,以年羹尧的聪明以及他那会面上的感激,是懂了的。

虽然,已经用不着了……

但,年羹尧是个能办事的,自己绝不会亏待他。

年羹尧确实是懂了,正因为懂了,他才会这么干。

他对雍正帝的情感很复杂,怨恨称不上,忿忿不甘是有的。

原本他四川总督当得好好的,抓住机会再晋一级就是从一品。他如此年轻,过不了多少年,正一品大员是妥妥的。

突然被调到太子爷身边,也还好。康熙帝这是明摆着让他成为太子心腹,将来太子登基,他就是肱股之臣。况且,太子爷极为喜爱妹妹,他成为国舅爷的可能极大。

但是,太子爷似乎更看重从低微处提拔来的李卫、鄂尔泰、田文镜。

换了往日,他都不屑与这些要么不通文墨,要么阿谀逢迎,要么固执耿直的人为伍。有这样明显缺陷的人,在官场上混个四五品就到头了。

偏偏他们一个个年年破格升官,占据各种要职。而自己,几乎毫无寸进。

太子爷登基后,妹妹被封为贵妃,他的境遇也没有半分改变。

他心中猜测,太子爷是担心未来他这个“外戚”位高权重,会把持朝政。

帝王的心思,向来如此。太子母族不能太弱,也不能太强。

然而,妹妹福薄去得早,福惠年小体弱,太子之位给了四阿哥。他身边还有形影不离的五阿哥辅佐,福惠不可能再有机会。

他试探过了,宝亲王和安亲王从小一起长大,情谊深厚,不是旁人能挑拨得了的。

如此,福惠成了势弱的一方。他懂皇帝的意思,皇帝是怕自己走后,福惠孤苦无依,才让他来河南立功。

但是,福惠不在了……

皇帝的委婉承诺还会兑现么?

雍正帝原本也不是特别喜欢他,更倚重他的兄弟们,太子和宝亲王在朝中的威望也与日俱增。

太子和宝亲王明显不喜他,若不能在雍正帝还在时就身居高位,等太子即位,他此生的仕途也到头了。

这叫他如何甘心!

他其实也没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已经被大水淹没了的县城没法救,能救的县他自会开仓放粮。

他只是放得少一些,让城中大户先施粥赈灾,反正,百姓只要有口吃的就饿不死。

这样,他自己本省就处理了灾情,甚至可以不要求朝廷减免赋税。冬日他开仓放点粮,春秋外头有野菜树皮,百姓饿不死。过了年,不出意外的话,他就能回京升任尚书,河南水灾跟他有何关系?

至于有老弱撑不过去,饿死、冻死、病死?笑话,好好的年景,老弱不也一样这样死?

甚至有人会参他瞒报灾情,也在他意料之中。看看,受了这样大的灾祸,他仍能处理好,不要朝廷赈济,多大的功劳呢!

可惜,他没料到田文镜会当着朝文武的面,哭得涕泪横流。雍正帝虽然觉得事情应该没这么严重,但也没让他递折子申辩。

“太子和宝亲王去一趟吧。”雍正帝看一眼堂下,当机立断,“先带一部分粮食过去,若是不够,快马加鞭,朝中再送第二批过去。”

百姓生死一线的关头,还这样一来一回的禀告耽误时间,岂不是显得他这个皇帝昏聩无能?

这样安排一举多得。第一条就是显示他对百姓的仁爱之心,看看,甭管是真是假,都先运粮食过去,以防百姓真的在挨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