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脱皮去相
杨晋嘴巴猛地一张,下巴险些惊掉,手上一抖,长剑险些拿捏不住:气质出尘若仙、令人魂牵梦绕的关美人,竟然也会说“你他妈”?!
台下众弟子也是个个目瞪口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更有人仿佛听到了咔嚓咔嚓声,那是玉女形象破碎的声音。
关九峰、关晚菁脸上却大是尴尬。
其实雷云派的女弟子们打小也没少跟男弟子一起练功,自然会跟男弟子学得一些口头禅,有时练功比试时一招使得不好,也会爆一句“妈蛋的”“他娘的”之类。
只不过那都是在私下里,守着自家师姐妹时。
在男弟子面前,尤其是在外人面前,女弟子们都特意矜持自重,不会口出污言秽语。
像关晚琳这样的大美人,平时被众弟子视若仙子,又甚少在人前开口,大家伙自然而然想象她是如何不沾烟火、飘然出尘。
这次猛然爆出这一句“你他妈”,真教大家伙猝不及防。
关晚琳这一句一出口,立时后悔,但说出的话已被众人听在耳中,又怎么能收回?当真是恼羞而生怒,唰的一剑,向杨晋刺来。
这一剑中带着嗤嗤风声,疾如电闪,其上附着的玄力已经是第四层了。
出招时运起玄力越多,则出招愈快,而玄力修为低者,耳目也更为迟钝。
此刻关晚琳尚未用尽全力,但杨晋以第一层的修为,已然有点眼花,看不太清她的出招了。
是以杨晋虽然剑法更高,但限于本身玄力修为实在太低,还是跟不上关晚琳这迅捷之极的剑招。
只见他堪堪避过这一剑,关晚琳后续剑招紧随而至,连续十几剑下,杨晋登时左支右绌,勉强抵御,渐有不支之势。
关九峰看到这里,悬着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心想:“以玄力取胜,又有什么丢人?这孩子之前说那些漂亮话做什么,险些阴沟里翻了船。真要输给了这新入门的小子,那可有的瞧了。”
他伸手端起旁边的茶来,悠闲地喝了一口,就在他将茶杯放回之时,眼瞳猛然一缩,这手拿着茶杯在离桌三寸之处,陡然僵住。
原来杨晋知道倘若任由关晚琳继续施展,自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全无胜算,当下唯一办法便是要以攻代守。
但太衍剑意不得使用,如何能反守为攻?
脑筋一转,自然只能使诈。
只听他一声低喝:“斩岳式!”对关晚琳这一来剑竟不闪避,长剑挥出,斩向她颈中。
这一剑是“万钧剑法”中的剑招,他上午见过傅人杰连施两次,虽于其中细微曲折之处并不明了,但他见识既高,此时现炒现卖,竟然颇得其神韵精髓。
关晚琳一见此招,大吃一惊,她知道这“万钧剑法”乃地阶高级技法,门中于靖南长老便是在此剑法上浸淫十数年,其威力远胜过自己已会的诸路剑法。
又见杨晋这一招剑意精纯,显然习练万钧剑法已久,一时间竟没想起以杨晋修为压根不能使出这路剑法。
她立即回剑挡格,待到发觉杨晋这一招全然软绵无力时,暗呼上当,却已然不及。
杨晋要的就是这一瞬的机会,当即剑法一变,绝不给关晚琳喘息机会,招数连环攻至。
此刻他全力施为,一剑刺出,再不是农夫剑中的现成一招,而是将农夫剑完全打散了来用。
第一剑上,众弟子还能看得出,起手用的是“牛羊自归”的前半招,中间衔接的是“丰年留客”的后半招,结尾一刺又化自“守拙归园”的点刺。
第二剑时,光是踏步挥剑,他便从四招中分别化用一部分,斜身连挑又暗含了三招当中的技巧,到了此时,已只有少数才分较高的弟子能隐约看懂他的剑招来历。
第三剑时,他剑上细节之处似乎全然似是而非,如同使错了的农夫剑,此时只有在座长老们能看出他“舍招而取意”,细察枝节时貌似不对,观其全局却唯见气象森森,剑意分明,的确是地地道道的农夫剑法。
台上长老人人不自觉屏息凝气,目瞪口呆瞧着杨晋施为,今日之前,谁能想到本门启蒙的农夫剑,竟能使出如斯威力?
这种将农夫剑脱皮去相的使用之法,众人若非今日亲见,真是做梦也意想不到。
长老们人人均想:此子的传剑恩师固然造诣深厚,此子剑法天分更是千里挑一。
诸位长老心中羡煞了袁正清,岂知袁正清此时也是浑身僵住,挢舌不下,心中之震惊无以复加。
上午他见过杨晋对阵,当时囿于对手实力,杨晋只是杂耍般避了几次来剑便即取胜,到了此时杨晋全力施展,袁正清才算真正看清了杨晋的剑法悟性之高。
他心中一百个确信,凭杨晋这种使剑的法子,别说农夫剑,换任何一种剑法来,他都能曲尽其妙,再普通再平淡的剑法,在他手里都能发挥出十倍百倍的威力。
而这种使剑的法子,可谓是老天爷赏他饭,自己这个做师父的就算会,也是教不出来的。
它是天生的一种领悟,是杨晋在那一时那一刻心灵福至,脑光乍现,全凭直觉自然使出来的,绝非事前计算谋划,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因而既是旁人学不来的,也是师父教不会的。
陆霄远怔怔看着杨晋剑光翻腾,心中忽然一痛:“上一个在此擂台上显露奇绝剑法天赋的年轻人,一晃已是近四十年前了。而那时,我还是只是一个少年,在台下为之嘶声呐喊...”
在关晚琳眼中看来,杨晋这三剑每一剑都清清楚楚,绝不带一点花哨拐弯,按理说这样的剑法最容易拆解不过,但偏偏自己竟然全无头绪,一时之间无法招架,只能舞剑护身,连连倒退。
这其中道理倒也不难理解。
好比是给中学生出了三道小学数学题,虽然题目一读就懂,但难度却是奥数级别,别说关晚琳这样的“中学生”会感到毫无思路,不知如何解答,即便换了长老来,只怕乍见之下也不易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