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凶犯
“你说...你说我家有玄功秘笈千万本?”杨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怪不得连一个小厮也懂狮子吼。
跟着想起鲁十三透露过的秘闻,《天机道录》乃是一位博闻广识的前辈高人将若干种奇术秘学串联一处而成,难道这位高人就是海汇阁某代传人?
想到此处,杨晋一颗心怦怦乱跳:好家伙,老铁这么给力吗?真给我安排上了?要真是如此,义父啊义父,你简直是我亲爹!
“可不是吗?”阿财得意道,“这次咱们搬家,光书便拉了足足十车。”
“可我...怎么好像一点玄功也不会?我以前有练过武吗?”杨晋问道。
“您打小喜静不喜动,何况天天读书,您也没空练武。”奎叔道,“再说您虽然不练武,那本领却比练武的还强。”显然这奎叔对少爷也是十分喜爱,三句之中必带夸的。
杨晋忽然回过神来:老铁说本次历练的主旨是“继学承志”,莫非这次的考验不是打打杀杀,而是读书练武?
可是十车的书,没有一万本也得有几千册,倘若真是要自己对这些书熟读于心,从而继承祖学,通晓绝艺,别说梦境的六个时辰,就算是六年都未必能够。
甚至是要自己从中挑出几门来,串联而成《天机道录》......自己眼下脑子空空,原主读过的书连一个字都想不起来,遑论著书立说?这样的考验未免太难,简直非人力可为。
说话间,三人爬上了半山腰的那条山道,这奎叔和阿财明显都是练过的,杨晋全程未太出力,几乎是被二人架着爬上来的。
那翠绿裙子的女子忙上来搀住杨晋,急切问道:“少爷,您伤到哪了?方才可...可吓死我了,您要是有个好歹,可叫我...我...”
杨晋抬眼一看,不禁眼前一亮,只见这是一个眉清目秀,鹅蛋脸的少女,约莫十六七岁的样子,楚楚动人的神色间带着一份这个年龄独有的清纯,尤其此时一双胜似秋水的大眼睛里闪烁着泪花,显然对自己极是关心。
杨晋笑道:“没事,没事,这不是好好的嘛,别哭别哭哈。那个,奎叔,这...”
奎叔立即会意:“少爷,这是雪凝,是贴身伺候您的丫鬟,你还记得吗?”
杨晋暗暗赞叹:“这便是我的‘袭人’吗?原主是懂审美的!”闭目微一回想,说道:“雪凝,雪凝,有印象,有印象。”
雪凝刚刚舒缓下的神色立时又紧张起来,问道:“怎么啦,少爷您受伤了吗,方才不记得我了吗?”
奎叔道:“掉下去时,脑袋上磕了个大包,少爷说他记不起事了。但你听少爷说话,脑子又很清楚,我看多半是撞蒙了,估计过会儿就好了。”
“啊?”雪凝这才发现,杨晋头顶是鼓起一块,心疼地问道:“流没流血?还疼不疼?”说着伸出葱玉般手指轻轻去摸肿包。
阿财忙道:“别碰,少爷会疼!”
却见雪凝轻轻摸着,杨晋脸上笑呵呵的说道:“本来有点疼的,你这么轻轻摸着它,忽然就舒服多了。”
阿财只得讪讪一笑。
杨晋看向奎叔,问道:“奎叔,我是怎么掉下去的?”
奎叔眉头皱了起来,说道:“当时很是奇怪,您当时站在这块大石上,”说着往道边临着陡坡的大石一指,“我提醒您千万站稳了,您笑着说我乔慎又不是三岁小孩子,难不成还会摔下去。哪知一言未毕,您膝盖一软还真的摔了下去。当时我和阿财连忙舍了行李,急忙往坡下去寻你。乔虎大喝一声有贼人,命进宝先回家中报讯叫人,自己去追贼子了。至于这贼人何等模样身形,我倒也没看清。”
有人要杀我?莫非这次考验中还要躲过追杀吗?
阿财气愤道:“此贼敢来海汇阁门口撒野,当真活得不耐烦了,须得请老爷发下追杀令,咱们江湖上的朋友必定要他活不过十天半月。”
别看他只是一个小厮,这话说出来却颇有底气,显然对这“追杀令”信心十足。
奎叔斥道:“你懂什么,敢在这里多嘴?下不下追杀令,自有老爷做主,有你说话的份吗?”
阿财立时缩着脖子不敢再说,杨晋摇头道:“凶犯是谁都没闹清,追杀令去追杀谁?不过眼下要紧的,是不知对头一共有几人,是否专门冲我来的,是一击即逃,还是会有后手?我看此地不宜久留,咱们速速离开才是。”
奎叔道:“还是少爷见事明白,怪不得老爷总夸您,说生子如此,乃是乔家祖上积德。幸亏有惊无险,离家也不远了,咱们就先回家去吧。少爷要是没力气,还是让阿财背您吧?”
杨晋道:“不用,搀着我就行。走,咱们下山。”他扫了眼道边的行李,“行李先放在这,到家后再命人来取。”
“下山?”雪凝眸色里又闪过一阵心疼,“少爷,咱们家在山上,该上山的......”
哦,对对对,我是家大业大的富n代,有钱人一般都是住在山上的,真是上辈子穷惯了。
“咳咳,还真是把自己摔糊涂了。走吧!”杨晋四人当即便沿着山道上行。
刚走出没多远,便听山上传来了一阵喊打喊杀的人声,听起来人数着实不少。杨晋不由得心里一紧,不知道这来的是家人还是对头。
人声渐近,只见十几号人持刀拿棍,气势汹汹地远远奔了过来,杨晋心下一咯噔,拉着雪凝悄悄在阿财身后一躲,却听阿财猛地一声大叫:“进宝!”
远处领头那人也挥手高呼:“少爷,奎叔,我们来啦!”
奎叔喜道:“少爷,是家里人。”
杨晋暗松一口气,心道:“幸好,幸好,要是考验我如何逃过这群人的砍杀,可是要了我的命了。”
一伙人来到近前,分了两个人去拿行李,剩下的人簇拥着杨晋等上山而去。
行不多时,遥见前面又来了一伙人,领头的是一个手拄拐杖的老者,一瘸一拐,下山颇为不便,幸得身边有两个青年搀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