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幽默技巧(2)
第20章幽默技巧(2)
含而不露尽显幽默说话含蓄,是一种艺术,也是幽默的一大技巧。常言说:“言已尽而意无穷,含义尽在不言中。”“含蓄表达”,是把重要的、该说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却又能让人家明白自己的意思,而且把幽默寓于其中。
“含蓄表达”这种幽默技巧,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讲究说话的艺术,并具有高雅的幽默感。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含蓄表达幽默的技巧,同时表现了对听众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信任。
如果说话者不相信听众丰富的想象力,把所有的意思和盘托出,这样不但起不到幽默的作用,而且平淡无味,言语逊色,使人厌倦。因此,有的话不必直说,甚至把本来可以直说的话,故意用“含蓄表达”法表达,从而产生一种耐人寻味的幽默效果。
有这样一个例子能体现“含蓄表达”的幽默艺术:
有一个酒店老板,脾气非常暴躁。一天,有位客人来喝酒。客人刚喝了一口,嘴里便叫:“好酸,好酸!”
酒店老板大怒,不由分说,把客人绑起来,吊在屋顶上。这时来了另一位顾客,问老板为什么吊人。老板回答:“我店里的酒明明香醇甜美,这家伙硬说是酸的,你说该不该吊?”
来客说:“可不可以让我尝尝?”老板殷勤地给他端来一杯酒。客人呷了一口,酸得皱眉眯眼,对老板说:“你放下这个人,把我吊起来吧!”
后一个顾客显然机智地用含蓄表达法,幽默地表达了酒酸的事实,使老板明白了酒的确是酸的。
下面看看“含蓄表达”和“锋芒毕露”相对比的例子。
有一家理发店,门前贴着一副对联:“磨刀以待,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这副直来直去的对联,磨刀霍霍锋芒毕露,令人胆寒,吓跑了不少顾客,自然门可罗雀。
而另一家理发店的对联则含蓄幽默:“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上联取“弹冠相庆”的典故,含有准备做官之意,又正合理发人进门脱帽弹冠之情形。下联意即人人中意,心情舒畅。两家理发店相比,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含蓄表达”的幽默技巧,有时是人们用故意游移其词的手法,既不违背语言规范,又给人以风趣幽默之感。如有的演员自嘲长相差,便说自己“长得困难”、“对不住观众”。营业员遇到顾客买了商品未付款而准备离开的情形时,问一句:“我给您找钱了吗?”大多数顾客会马上回答:“哦,我还没付款呢!”而说一个人“贪睡”为“对床铺利率高”等等,都是对这种技巧的运用。
婉言曲说真幽默
“曲说隐衷”的幽默技巧,就是拐弯抹角、曲折暗示地陈述,从而达到表述隐衷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幽默与直截了当地表述隐衷无缘,直抒胸臆是抒情的效果,而不是幽默的效果。
幽默都以间接暗示,诱使对方顿悟为上,如有隐衷,拐弯倒比一吐无余聪明。
社交场中有许多冲突产生,由于某些利害关系,对朋友所作的当场的批评,也自然以暗示为主,最好是以荒诞不经的方式启示他。
当你对什么不可改变的事情觉得不满意从而感到困窘时,如果你直接把它表达出来,并不能显示你有什么过人之处。如果你能用曲折暗示的方法,说明你对困窘似乎采取无所谓的态度,那你就是一个有幽默感的人。
有一个爱占小便宜的人,常在别人家白吃白喝,吃了上顿等下顿,住了两天又两天。一次,他在一个朋友家吃了三天后,问主人:“今天弄什么好吃的呀?”
主人想了想,说:“今天弄麻雀肉吃吧!”
“哪来的那么多麻雀肉呢?”
主人说:“先撒些稻谷在晒场上,趁麻雀来吃时,就用牛拉上石磙一碾,不就得了吗?”
这个爱占便宜的人连连摇手说:“这个办法不行,还不等石磙碾过去,麻雀早就飞跑了。”
主人一语双关地说:“麻雀是占便宜占惯了的,只要有了好吃的,怎么碾(撵)也碾(撵)不走。”
主人的曲折暗示,不知这位爱占便宜的人领会了没有。如果听懂了再不走,主人又该用什么方法呢?
有时要表达一种愿望,这种愿望并无难言之处,但仍然以曲折暗示为趣。
有个酒徒,贪恋杯中之物,酒醉之后常常误了大事。妻子多次劝他,他怎么也听不进去。一天,他的儿子对他说了几句话,却使他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以后就再也不喝酒了。
原来,他的儿子说:“爸爸,我送给你一个指南针。”
“孩子,你留着玩吧,我用不着它。”
“你从酒馆出来时,不是常常迷路吗?”
在这个故事中,儿子用的就是“曲说隐衷”。儿子对父亲老是喝醉酒深为不满,但作为小辈,又不便直接对父亲的行为提出批评,于是便以这种委婉的方式向父亲提出劝诫。这种劝诫幽默诙谐,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推理变幻莫测的幽默
“推理幽默”是借助片面的、偶然的因素,构成歪曲的推理。它主要是利用对方不稳定的前提或自己假定的前提,来推理引申出某种似是而非的结论和判断。它不是常理逻辑上的必然结果,而是走入歧途的带有偶然性和意外性的结果。
人们的言论或行为,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像科学推理那样严密、周全,都有其变幻性和动摇性。有幽默感的人,比较善于抓住这一点,推理出变化莫测的花样,去调侃对方或调侃自己。
因此,“推理幽默”是很容易找到其幽默前提的,一个人只要思维自由,构思敏捷,就有应用自如的可能。
“推理幽默”在你的社交生活中极具实用价值,它总能让你在情况不断变幻的条件下找到有利于自己的理由,哪怕互相反对的理由,也都能为己所用。
有人请阿凡提去讲道。阿凡提走上讲台,对大家说:“我要跟你们讲什么,你们知道吗?”
“不,阿凡提,我们不知道。”大伙说。
“跟不知道的人我要说什么呢,还说什么呢?”
阿凡提说完,便走下讲台离开了。
后来,阿凡提又被请了过去。他站到讲台上问:“喂,乡亲们!我要跟你们说什么,你们知道么?”学乖了的人们马上齐声回答:“知道!”
“你们知道了,我还说什么呢?”阿凡提又走了。
当阿凡提第三次登上讲台,又把上两次的问题重复一遍后,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一半高喊:“不知道!”另一半则喊:“知道!”
他们满以为这下可难住了阿凡提。哪儿知道,阿凡提笑了笑说:“那么,让知道的那一半人讲给不知道的另一半人听好了!”说完扬长而去。
阿凡提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利用“知道”与“不知道”这两个不具体而虚幻的原因,从而推理出与大家希望完全相反的结果,以不变应万变,不管对方怎么变幻情况,理由也跟着变幻,而行为却一点不变。这就是“推理幽默”法能让你在社交中超凡脱俗、潇洒自如的妙处。
反语幽默耐人寻味
“反语幽默”就是用相反的词语表达本意,使反语和本意之间形成交叉。
“反语幽默”的技巧在于以反语语意的相互对立为前提,依靠具体语言环境的正反两种语意的联系,把相对立的双重意义辅以其他手段,如语言符号和语调等衬出,使对方由字面的含义悟及其反面的本意,从而发出会心的微笑。
“反语幽默”是造成含蓄和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的重要语言手段之一。简言之,就是故意说反语,或正语反说,或反语正说。
实际上人们常爱说反语,比如,到朋友家参加聚会,你发现朋友的夫人越来越胖了。有幽默感的你就可以说:“啊,你怎么越来越苗条了。”对方会嗔怪地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