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奏折
在诸葛灼来到了裕亲王府后一个时辰,也有快马进了刺史府。武州刺史李晋,出身于武州李家,是整个武州最有权势的家族。
东北三州,武州、勇州、力州,武州与勇州刺史皆是李家人,而力州刺史却也是李家的姻亲。
所以哪怕李晋什么都不做,下面的人也会把武州打理的很好。
但这并不代表李晋是个麻瓜,他只是懒得管理那些庶务而已。
此时的李晋正在书房朝廷的奏折,没错,就是奏折,呈上皇帝御书房书案上面的奏折,在这里也有一份。
这其中,甚至还有边关的密文。
朝廷已经快崩塌了,李晋一边看着奏折,心中忍不住感慨。
他今年四十有五,而在他十三岁那年,便已经是状元及第了。
那个时候的他,满怀抱负的想要为朝廷治理天下,事实上他也得到了先帝的召见。
当先帝问他,要如何治理这天下时,李晋慷慨激昂的说,若要延续天武国国祚,便要逐步削弱门阀士族对州郡的控制权。
而且李晋说他愿意先从李家下手,只要天武昌盛,他愿意做一切。
然后。
先帝沉默了许久,才说道:“李晋,你连你的家族都不爱,你又何谈忠君爱国?”
自那后,李晋不仅被丢到穷乡僻壤做了个县官,而且他与先帝的对话,也传到了家族耳中。
所以那段时间的李晋,属于是里外不是人了。
后来先帝驾崩,李晋辞官回到家中,在祠堂跪了一夜,这才得见当时家主,也就是他的祖父。
祖父得到李晋回心转意后,只是给礼部尚书信了一封信而已,李晋便成了这武州的刺史。
这对当时的李晋,是一种讽刺。
于是,李晋进京,去到了皇陵,见到了仙帝的墓碑,他对着那墓碑说:“先帝,我祖父一封书信,我便是武州刺史了,可笑吗?”
从那后的李晋,满腔的抱负都化作了一江春水,不知道流到哪里去了。
李晋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自己成为强者,才能去改变这个世界。
所以,李晋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在李晋身后,身穿鹅黄色的裙子的少女正在为父亲揉着肩,一双杏眼盯着奏折看。
“爹,南州竟又有洪灾,好生奇怪。”李湘君说道。
李晋摇头失笑道:“你说奇怪,那你可知哪里奇怪?”
“南州是天武的天下粮仓,若是发了洪灾,便有理由少交给朝廷粮食了呗。”李湘君说道。
李晋笑着点点头道:“湘君不愧是我闺女,还是有些见识的。”
“可是爹,连我这么个小女子都能看出来,陛下他看不出来吗?”李湘君就更奇怪了。
李晋叹了口气说道:“咱们那位陛下啊,有小聪明,但却没有大智慧,他以为南州刺史是外戚便可信任呢。”
“任人唯亲,不堪大用。”李湘君点评道。
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却是没有让李晋生气,他只是摇头笑了笑道:“在爹面前说说便是了,可不能在旁人面前说。”
“我又不傻。”李湘君哼了一声,随后又好奇道:“可是爹,为什么当今陛下能做皇帝,可是更有能力的裕亲王却坐不上皇位呢?”
李晋淡淡一笑道:“因为啊,爹不允许他坐啊。”
“啊?爹,您怕是在与女儿说笑吧?”李湘君不信。
李晋却摇摇头道:“我所说的我,是天武国的门阀士族阶层,天下门阀士族都不同意赵裕坐上皇位,他便一定坐不上去。”
“如果裕亲王做皇帝,朝廷还会如此昏聩吗?”
“自然不会。”
“那女人就不明白了,明明他可以做一个好皇帝,为什么还要反对呢?”
“因为天武国已经没救了。”
李晋摇头失笑道:“天武国祚延续至今,早就已经从根子开始腐朽了,只能破后而立,所以赵裕放弃了皇位,他就是在等这天下乱,然后趁乱挖掉天武国的烂肉,否则如何起死回生呀?”
“爹,我们就是烂肉,对吗?”李湘君问道。
李晋叹息一声,点点头说道:“天下门阀士族有一家算一家,都是天武的烂肉。”
“那天下大乱后,我们会死吗?”李湘君又问道。
李晋愣了一下,回头看了闺女一眼道:“放心,爹早就留好后路了,找到了将烂肉变成鲜肉的药方。”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那还差不多,否则我还没成亲呢,就这么死了多可惜。”李湘君嘿嘿一笑。
李晋忍不住笑道:“你这孩子,这话也能说出口,太不知羞了。”
这时候,门外有人敲门道:“主君,城外来人了。”
“知道了。”
李晋点点头,对李湘君说道:“你去里间看书,为父要处理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