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降维攻击:未来互联网商业的三体法则》(10) -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法则 - 韦康博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二十三章《降维攻击:未来互联网商业的三体法则》(10)

附录引领未来商业的30条降维实战法则一、老鼠战略

悄悄地进场,不要暴露。

在宇宙的黑暗丛林中,每一种智慧生命都是狡猾的猎人。是猎人就要懂得隐藏自己。就像老鼠隐藏在下水道一样,坚持不暴露策略。“隐藏”的本质是保护自己的成长,悄悄地生存、壮大,直到被发现。一旦提前暴露,黑暗丛林中的其他猎人就会毫不犹豫地在暗处扑杀你,对你实施“看不见的打击”。

当我看到很多人做了一个创意,拿着商业计划书着急地向媒体发布,或者高调地寻找投资人、合伙人时,我就替他们感到危险。作为创业公司,永远不要主动暴露自己。因为提前暴露自己是一种愚蠢的举动。在降维盛行的商业环境中,你暴露得越早,面临的危险就越大。因此每一个公司都要学会隐藏自己。这并不是耸人听闻,最近十年来,很多有希望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都是在刚冒头的时候就被行业内的巨头扼杀了。只有等体量成长到了一定的程度,才有能力避免被行业大鳄一击致命。

成功案例:多玩yy(欢聚时代)

多玩yy目前已经是互联网商业中最厉害的一款语音产品,但它在成长之初就像一条沉默的鱼。作为腾讯的直接对手,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对外发过声(比如要挑战谁),而是埋头做自己的工作,悄悄布局。等到它拥有了在线用户一千万,腾讯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可怕的对手,但已经无法短时间内击败它了。

反面案例:米聊

相反的例证是米聊,这也是一款优秀的语音产品。米聊刚出来时就有很高的曝光率,迅速吸引了市场的眼光,但腾讯的微信平台很快就跟进了相关的服务,对用户提供更好的语音服务。于是没几个月,米聊就失去了自己的市场。

二、第一时间消灭

我毁灭你,与你无关。

当大公司在市场上发现一个有潜力的小公司时,它的态度绝不是“观察一下再说”,而是立刻在第一时间消灭威胁。大公司也从来不会考虑小公司的感受。它的心态是:我要占领这个市场,至于你死不死,跟我有什么关系?

所以,“第一时间消灭”是商业中的降维攻击的一个属性。因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市场的总量都是有限的——尽管市场在成长,但它成长的速度远低于人的野心和企业扩张的需要。这就意味着,用户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没有任何企业愿意给对手留出一片空间。

所以,商业世界的真相是“没有共赢”,也没有同情与怜悯。任何形式的商业竞争到最后都会变成资源和用户的争夺,不可能有和谐世界,只有你死我活。当你发现有对手时,不要犹豫,立刻先发制人消灭他,就像他也不会犹豫一样。

三、自有地盘

一定要有自有地盘,不要轻易被大公司投资。

“自有地盘”的法则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为了获取大的发展,保留足够多的成长空间,我们要尽可能地拒绝被大公司收购,留住自己的地盘。能保留住自己的地盘,就等于守护住了产品的归属感。大凡那些没有归属感的产品,都是因为公司早早被收购,依附于大企业,所以未来的主题就变成了吃喝混日子,命运完全掌握在资本的手中。

在《三体》中,当地球发生危机时,为什么人类不能坐着飞船逃到太空中去延续人类文明呢?因为人类非常清楚,地球才是永远的家,建立在飞船上的文明是没有前途的。因为飞船没有家的概念,没有归属感。我们做公司也是如此,有的人创立了一家企业,产品的市场广阔,前景美好,后来他觉得绑到大船上的机会更好,于是接受了大公司收购的条件。但收购后的发展却并不顺利,产品被拿走了,公司却成了摆设,并没真正受到董事会的重视。

因此,不要妄想依附于强者,要想办法保留自己的地盘,哪怕在强大对手的挤压下,仅仅是一个狭小的“鼠洞”,你也留住了未来获得爆发式成长的机会。依附于大企业的公司往往没有太强的竞争力,你要尽早确立自己的底线。

四、技术大爆炸

技术大爆炸让小公司受益更多。

小公司和初创企业打败大公司和传统企业的机会不是很多,但在发生技术的大爆炸时,实现这个目标将变得十分容易。因为技术的突变(跨越式成长)会快速地淘汰掉陈旧的技术,技术的爆发往往会促进新的商业模式的生长,新模式对旧规则的打击是颠覆性的,而这正是小公司的法宝。

为什么大公司总想控制小公司,因为在互联网的世界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小公司都是潜在的巨大威胁。这就是为什么在《三体》中高级文明总是警惕小的落后的文明。在技术的进步中,小公司的受惠更多,它的效率优势与开放的心态容易在技术的突变中抓住第一波机会,就像第一批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样。技术爆炸是小公司的机会,正因为大公司明白这一点,它们才时刻准备碾碎那些有潜力的小型企业。

为了从技术的大爆炸中获益,你要关注最前沿的技术发展,对未来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于行动方向要有超前的直觉。不要总是闷头看脚下,要保持对信息的敏感。十年前,在苹果的系列新产品和安卓系统刚刚进入市场时,第一波注意到并且充分利用这些技术的公司如今站在了成功的顶峰,当时仍然痴迷于塞班系统的企业现在却已寂寂无闻。

五、集权优于民主

偏执和集权的管理更高效。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对企业的反应速度要求更高了。你的决策慢一天,企业的发展就可能付出十年的代价。在这个竞速的时代,要么高效地生,要么中庸地死,没有第三种选择。

这一法则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在决策层面体现出超高的效率,需要有足够强的集权和扁平化的管理结构——集权决策让反应速度更快,扁平团队让执行效率更强。决策者要愿意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要有强大的权威(比如马云和乔布斯)。无数的案例都表明,越是通过民主决策做出来的产品,成功的可能性总是很低;往往由偏执和集权的领导者力主推行的产品,反而会非常成功。原因就在于,集权的管理效率更高,集权的决策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更快。

六、令对手无力

降维的终极武器,是令对手处于无力的境地。

最有效的降维,就是把对手拉到一个较低的维度,让它无法理解你的打击模式,也不能适应这个维度的市场环境。就是说,低维度的竞争总是更直接,也更为有效,因为对手无能为力,它无法理解这个维度的规则,当然也就抵御不了你的攻击。

比如在价格战争的维度,强大的一方拥有雄厚的资金,但推出了价格更低的产品甚至用免费攻击对方,这就直接让对手陷入一种无法还手的境地,因为这个维度的竞争规则非常简单:钱少的先死。因此,创业者一定不要在开始时就对市场抱有美好的想象。市场是残酷无情的,竞争也没有下限,你要严肃地面对自己即将承受的冷酷的竞争,做好在最低维度抵抗对手攻击的准备。

你要想清楚一个问题:当对手采取最凶狠的降维策略时,我能不能玩得起?

七、不扩张,就死亡

扩张是所有企业本能的需求。

《三体》告诉我们两条宇宙社会学的基本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没有任何东西比生存下去更重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却是守恒不变的。从中我们看到,不论对生物文明还是商业文明,扩张都是内在的需求,是基因赋予我们的本能。

以苹果、思科、腾讯和百度这些大企业为例,它们非常强大,在整个行业的范围内,市场可能快被它们全部占领了,可见之处没有对手,但它们不会停下来,而是继续抢占边缘的市场,甚至跨界发展,向所有“有利可图”的空间发展。

小公司可能很愤慨:“我对你没有威胁,而且就剩了这点市场,你还要过来抢?”道理是这样,但大企业的扩张不会停止。扩张是企业增长的动力,它就像一个生命体,时刻都需要让自己更加强大,控制更多的地盘。对企业而言,停止扩张,就意味着死亡。

八、免费战略

免费模式击败“高维巨人”。

至今为止,我们发现没有一家国外的互联网公司可以在中国取得成功,有专家把其称之为“中国诅咒”。原因是什么?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免费战略让中国市场从三维变成了二维,乃至变成了一维。例如在很多平台上,音乐、视频、文字等版权的分享全都是免费的,这让习惯收费的国外企业毫无竞争力。

免费战略还体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交叉补贴实施低于成本价的服务,甚至是为用户提供免费的高品质体验。当这一战略通行于市场时,那些无力运行免费模式的企业根本无法在市场上立足,因为用户都是自私的:“我能免费获得的东西,为何要去花钱?”所以,免费战略创造了一个最低的市场维度,让那些习惯于在高维世界生存的企业没有办法在这里生存,进而退出竞争。

九、控制“稀缺”

谁掌握稀缺,谁就控制了市场。

“稀缺原理”是一项古老的商业法则,早在数千年前就是一条利用商品的“稀缺性”赚取价差的法宝。比如,秦朝宰相吕不韦在经商时就很擅长把北方的物品运到南方,这是利用了地域型稀缺,或将某些货物囤积起来伺机投入市场赚取暴利,这是利用了时间型稀缺。

地域型稀缺——有些地区因为自身特殊的地理、交通等条件,缺少某种商品。此时谁能把这种商品以较低的成本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获得在这些地区的独家销售权,谁就具有了对这一地区的潜在对手的降维覆盖能力。许多历史上的传奇商人都是利用这条法则赚到了大钱,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

时间型稀缺——现在仍然充裕的商品,在未来可能变得稀缺。利用这种时间的稀缺性,囤积大量的商品,就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抛售出来,赚取时间上的差价。成功的股票投资者都是利用“时间型稀缺”的高手,他们逢低买进,等待价格慢慢上涨,在人们纷纷追涨、价格又到一定的高位时,他们趁机售出,赚取巨额财富。

控制和利用“稀缺”一旦成功,获取的利润能够以十倍、百倍计算。但是这一法则在运用时也有一定的风险,因为你不能保证自己的判断是100%准确的。“稀缺”这一维度锋利无比,但判断错误就会伤及自身。未来的趋势到底是什么?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既要选对商品,也要找好入场的时机,以防自己判断有误。

十、制造需求的波动性

对成长型企业而言,稳定的市场不是“好市场”。

“需求”本身一直都在,消费者的心中有各种各样的显需求或潜在的欲望,作为企业,我们只是通过适当的手段激活这些消费的冲动罢了。所有的生意要想赚钱,都必须遵循这个基本的逻辑:你要先提供低廉的产品或服务,刺激消费者的需求,然后让时间把产品变成消费者的习惯和依赖。最后,再控制供给,提高价格获取暴利。研究那些成功的企业和产品,即便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仍然是一个商业运转的基础原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