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围剿白鸿途
在苏志强的授意下,何庆伟大刀阔斧整治广告公司。
提出“人品第一,能力第二”的用人原则,清退被肖黄竹“惯坏”的“旧臣”。
现在的管理模式,省外以地区划分,省内以行业划分。
业务员以小组为单位,各守一方(行),规避交叉,严禁抢单。
内部理顺,墙外突起战火。
苏志强上任后,迅速创办楼市专刊,由记者刘汉玲领衔,冠名“玲姐看楼”。
“玲姐看楼”本意,架起新闻与广告桥梁。
但玲姐眼里只有内容,骨子里瞧不起眼里只有人民币的家伙。
如果没到《我爱我家》走一遭,苏志强的想法和她们一样。
但现在,作为一个大家长,几百号人的生计是头等大事。
新浪、网易、搜狐和腾讯等网站的崛起,挤压纸媒的生存空间。
焦虑与恐慌,如同山雨欲来夹杂在风里的沙石,敲打提前觉醒的人。
苏志强不断给刘汉玲洗脑。
刘汉玲接受观念,但在工作中,拒绝广告公司的干预。
专刊部采访一家房地产公司,半个版面的新闻通稿写出来,一分钱没收。
广告公司四分之一版报价5万,对方大骂他们是骗子。
“玲姐看楼”创刊,地产行业的广告不升反降。
而此时,晚报、晨报类似栏目相继创刊,抢蛋糕的人越来越多。
何庆伟告状,苏志强深知,记者的传统观念,不是几句话就能扭转。
看到尤潇写的小作文,听到他说的话。
苏志强改变初衷,决定把尤潇安排到广告公司。
报社记者不缺,广告业务员更多,缺的是既有敏锐新闻意识,又拥有商业头脑的媒体人。
何庆伟对尤潇说:“你暂时不做业务,给我当助手。”
说完,指着放于窗户下的办公桌:“你就坐这里。”
这是原来肖黄竹的办公室,面积足够大。
除了何庆伟的大班桌,添加了两个小办公桌。
“会用电脑吗?”
“会。”
何庆伟手指自己桌上的电脑:“我不会用,就是个摆设,搬到你桌上去。”
尤潇摆弄好电脑,何庆伟丢给他几个文件夹:“苏总和我说过多次,要建立数据库。一直没人做,这项工作交给你。”
尤潇打开文件夹,里面的信息不仅多,而且杂乱。
有的是word文档,有的是excel,还有的是手写稿扫描件。
录入的全部是客户信息,通讯地址、办公电话,手机号码,有的还备注个人私密信息,比如养小三、爱钓鱼、打麻将……
何庆伟:“这些都是业务员交上来的,你要把它们整理成统一格式;每个月督促他们交新表,保证数据实时更新。”
尤潇以区域为单位,细分行业,将信息整合录入。
框架构建好,后面的内容只需按时间先后覆盖。
何庆伟检查,惊呼:“以前招过两个小姑娘,弄得乱七八糟。还是你厉害,归纳总结能力强!”
尤潇没觉得这是表扬,反而感到不爽和烦躁。
22年的努力不懈怠,难道就是为了做一个文员?
桌上的电话响,何庆伟抓起听筒。
一个大嗓门传出来:“何总,不好了!曹智和刘汉玲在房产协会吵起来了!”
曹智昨天来汇报过,百兴地产在都市报做过几期广告。
最近,百兴一个临江高端楼盘即将面市,曹智再找对方品宣部,对方部长闪烁其词,之后不再接他的电话。
曹智上门拜访,部长才说老板有别的打算。
今天,市房地产协会召开换届大会。
没有提前沟通,刘汉玲和曹智都去了。
刘汉玲的目的,采访协会秘书长,就最近出台的国发〔2003〕18号文,写一篇解读房产新政的报道。
曹智则是去堵百兴地产的董事长白鸿途。
大会结束,刘汉玲被请到秘书长办公室,面对面采访。
曹智跟到车库,白鸿途一路骂骂咧咧:“佳兆地产得个广厦奖,你们给它打广告不收钱,对百兴钝刀子宰?我们好欺负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