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二)熙元六年…… - 三国之女帝上位手册 - 秦方方方方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丝绸之路(二)熙元六年……

丝绸之路(二)熙元六年……

熙元六年,五月,洛阳。

在西域国主入城的同一时间,西域商人跟着自己国主的队伍后面,一道涌入洛阳,带来了异域的珍宝、香料,阿拉伯数字,竟与宋恪写的基础数字书本一样,引起了数学学子们的好奇。洛阳城内外再次响起了驼铃声,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汉武大帝的辉煌时代。

清晨,洛阳城的城门缓缓打开,一队队骆驼商队踏着晨光进入城内。西域商人们身着色彩斑斓的西域服饰,头戴绣花帽,腰间挂着精致的匕首,脸上洋溢着长途跋涉后的喜悦。他们的骆驼背上驮满了来自西域的货物,波斯的宝石、大宛的骏马、天竺的香料、以及西域各国的精美织物。这些货物在洛阳市场上迅速成为抢手货。

而他们为了洛阳的丝绸与瓷器疯狂,还有雪白的盐,雪白的糖,各种茶叶,甚至毛衣,大汉原来不仅有丝绸。

原先汉对于外邦来说,就是丝国,其余的对于外邦,可有可无。这一次竟让他们挑花了眼,还有各种水果,尤其是西瓜,竟比他们吃过的还甜。可怕这些东西不像粮食可以运输,大汉这次还卖他们粮食,还说要多少卖多少。

天啊,这太疯狂了!

他们的粮食多到吃不完,外面却因为粮食陷入战火。

主要是陈米太多太多了,再不卖掉就坏了,一生节俭的汉人,怎么能扔粮食?

当他们坐在面馆,用很便宜的价格吃到了完美的阳春面,他们眼睛都被美食惊艳的睁大了。

“再来一碗!”

小二看了这些西域人饿死鬼投胎似的一碗二碗三碗一直叠上去,直到叠成小山,嘴角都抽了抽,没吃过面是咋滴。

“还有吗?”

“没了,发酵的面都被你们吃完了。”

随后这队商人们擦擦嘴,让他们发现,大汉擦嘴的都是一次性的纸巾,纸啊,上回与大汉交易,蔡侯纸千金难求。

于是他们结账完抱着桌上的纸走了。

小二在一旁简直满头问号,看他们走远,一言难尽的说,“都什么乡巴佬土包子。”

然后他们晚上进了一家火锅店,新世界大门就此打开,此后他们换着店吃,大汉什么时候吃的这么好了?

以前大汉可是被西域笑吃的东西味都没有,没长舌头。

交易轰然炸开了,很多工厂也如久旱逢甘霖,苍天啊,大地啊,他们的货物终于能卖出去了。

西域商人们与本地商人热烈交谈,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洛阳的街道上,西域商人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在礼部给他们规划出的集市上摆摊设点,展示着来自远方的奇珍异宝。洛阳的百姓对这些异域商品充满了好奇,纷纷驻足观看。孩子们围着商人的骆驼嬉戏,大人们则仔细挑选着心仪的货物。西域的香料在空气中弥漫,混合着洛阳本地小吃的香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他们只能靠译员知道的语言与汉人翻译沟通,语言不通全靠指手画脚般的肢体语言,呈现的是西域人凑一块嘀嘀咕咕,汉人凑一块嘀嘀咕咕,然后自认为商量出对方的意思了,闹出很多啼笑皆非的笑话。

洛阳皇宫的上空被一片深邃的蓝色笼罩,繁星点点,忽然,一声清脆的爆响划破了夜的宁静,紧接着,一道金色的光柱冲天而起,直插云霄。

“砰——!”

随着一声巨响,金色的光柱在夜空中炸开,化作无数璀璨的火花,像是一场金色的雨,洒落在宫墙上方,那火花在空中绽放,一声接着一声。

西域国主们站在宫墙下,仰头望着这美轮美奂的景象,眼中满是惊叹。

大明宫外的商人们则目不转睛地盯着夜空,喃喃道,“这是什么?神迹吗?竟比我们西域的星空还要绚烂。”

他想起皇宫在开宴会,反应过来,扯旁边的汉人说,“这是什么?可以卖吗?”

汉人听不懂他叽里呱啦说什么,然后在他比划下,艰难明白了,汉人摆摆手,“是烟花,皇宫专用,不卖,别想了。”

因为大炮神机营还没有造出来,如今只有火药,烟花只能给人看看,配比都是机密。

宴会过后的第二天,她看向身旁的荀彧,“文若,这般语言不通,可有良策?”

荀彧成竹在胸,丝毫不急,“陛下,臣以为,可设立译馆,广招天下通晓异域语言之人,专门负责翻译之事。如此一来,既可避免如今的乱,也可增进与西域各国的交流。况且利字对于商人,可以让他们踏平困难,利在大明,他们为求利,自己也会想办法学汉字的。”

刘琼点了点头,眼中闪过赞同,“此计甚好,便依卿所言,即刻着手办理。”

荀彧说的没错,当他们踏入汉地看见陶瓷,时,他们就知道罗马的贵族又要为大汉的新品疯狂了,陶瓷,似玉非玉,又温润动人,如东方的贤者一般。便别说后面的纸,天啊,大汉的纸竟如此便宜,还质感非常好。可惜大汉不卖不赠技艺与外邦,都保密收藏,他们能买到的书也只是四书五经,道家学说,还有幼儿识字的三字经,千字文。

字太难了,但他们还是非常认真的学习说汉话,几天时间,他们学会了瓷,茶,糖,镜子,纸,的单字,还有问价格。

总算是脱离了意会哑语了。

当利益在哪,就有人向那地涌去,去学那的文字,去学那的语言。

杂胡们看着西域商人买,他们也买,但他们穷,更务实,只买粮食,买茶,买糖,等等,直到他们发现大汉的锅都是铁的,铁啊,不用做兵器,而是做成锅,还卖的这么便宜。

唉,大汉为什么不收他们的地盘呢,他们也可以学鲜卑嘛!

今年的科考后,宋恪的工部终于是人员配齐走上稳定,按规章制度走便可,他这工部尚书,隔几天去看看了解一下便可,六部开始有条不紊的运行,大明的草台班子,就算是搭起来了。

刘琼这些日子很是开心,当西域一开,黄金万两来,朝堂都从内耗里抽出来身来,一致对外了。

孙权最开始成户部侍郎的时候,他看着巨额赤字陷入沉思,他不懂,怎么能欠到这么多钱还不垮的。然后年底各地税赋,银行与国企一结算,居然补上了赤字。

糜竺病倒的时候,户部尚书位子由简雍接手,糜芳事一出,户部清查了一遍,除了孙仲谋,都是亲信。但孙权的情商很高,他的目标明确,曹阿瞒年纪这么大了,迟早有一天,他也要登上丞相位。

他熬都能熬死这群年过半百的功臣们!

夜深人静,大明宫内一片静谧,宫墙上的烛灯照着微光,将一切影子都分成三份,显得树影重重。刘琼坐在书案前,案上摊开着一卷卷古籍,宋恪从羲和那回来,看她破天荒的大半年看书,凑了过去,烛火摇曳,映照在两人的脸上,显得格外柔和。

刘琼手中拿着一卷《西域志》,她怔怔看了半天,她发现这些字每一个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她硬是看不懂。

宋恪看刘琼眼睛发直的模样,没忍住笑出声,刘琼擡头幽幽地盯着他,他咳了咳收敛了一下。

“陛下怎么突然看这个?”

班固写的汉书西域志比后世唐代整理的更晦涩难懂,还没译文,刘琼一个看孙子兵法都得他翻译成白话的人,看这个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