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一)他回到了…… - 三国之女帝上位手册 - 秦方方方方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日出东方(一)他回到了……

日出东方(一)他回到了……

他回到了居住的地方,对街上沙尘垃圾也颇为嫌弃,滤镜一碎,他就对西方提不起兴趣了,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来了罗马,觉得甚为落后。

克洛伊给他搬来了很多书,还有买来了许多希腊的学者,大约有二十多个,他们衣裳褴褛,显得有些瑟缩,谢衣点点头,把这些人交给克洛伊,由她负责管理。

他原本想带点基督教的东西,但又觉得,免得引来一些祸害,就这样吧。

周瑜来催他上船了,他们要顺风返航了,罗马官员也将通关文书给他们送来。

商船的负责人也采购完了罗马的好物,物以稀为贵,这些东西卖入中原,也会有人愿出高价买个稀罕。

他们在罗马也将近待了一个月,巨大的船让罗马对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好奇,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

很多罗马的商人也用商船跟在他们大船身后,希望跟着他们一起去东方,谢衣看着他们的船,很认真的与他们说,“你们的船太小,经不起海上的风浪,如果去东方,起码会翻掉三分之一。”

还是在跟着他们身后的情况下,毕竟他们的大船,也翻了几条,海上就是凶险的,如果不是刘琼开挂有图纸造船,有各种工艺品,还有指南针地图,他们也没办法组成无敌舰队。

“不过如果你们到了东方,可以定制商船,比如贵,但比你们的船大且更好。”

罗马商人商量一会,还是决定跟着他们,是他们不想去东方吗?他们做梦都想,但两眼一抹黑,如今能找到地,还能买船,这么大的船,翻三分之一算什么?

他们也囤了满满的香料,黄金与白银,还有宝石珠宝,羊毛织物,然后谢衣提醒他们,不用带玻璃去,东方普通百姓都用的玻璃窗,过于廉价,不值得。

他们忙大谢,又换成了其他的东西,满满当当的几百艘船,跟着他们的大船后面,扬帆起航,奔向东方。

克洛伊带着希腊的学者们,其中有她的父亲,走在大船的甲板上,他们如今是明国人,潞亲王与他们说,到了洛阳就与他们写户籍,东方没有奴隶,他们可以成为大明的平民,去学习汉字与汉语。

他们在船上的几个月,也缠着安息的译员学,但他只会说,也不会写,所以只能教他们口语。

学者们本就是智商高的人,专心致志的学得很快,他们马上就要到东方了。

“克洛伊,你觉得,东方会比罗马好吗?”

克洛伊的父亲盖尔,忧心忡忡的问,他们待在罗马,好歹有希腊学者的身份,既便是奴隶,也能活下来,去与诸多贤者交流。在东方,他们才刚刚学会说话。

“父亲,你看他们多用心学东方的语言,他们眼里有了神采,他们学会了说话,便捧着东方的识字书去问他们海军,一点也不怕他们的臭脸。东方没有奴隶,就比罗马好很多了,我们重新成为了人。我们其中有四个女人,但我们并没有受到侵犯,如果放在后面罗马商人的船上,父亲敢想吗?”

克洛伊看着前方,船员们最近很兴奋,他们要回家了,东方过两天就到了。

他们说出来将近十个月,走走停停,潞亲王与诸国建交,还灭了几个小国。

他们终于要到家了,他们说没有哪里比大明更富饶,没有谁比女帝陛下更仁慈,她的德威宣于海内外。

在后面罗马商人的船上,也有一位年轻学者很兴奋,他叫希罗多德,是罗马当地很受敬重的历史学家,他听到消息,就从罗马都城赶到大港,他坐上了商船,他想记录下罗马与东方相通的时刻,再去东方写传记,再回罗马,他的书,他的名声,也会因此大受追捧。

当大船停于广州的港口,他们就被港口给震住了,太大了,大到他们心神激荡。

船一停好,船员们发出怪叫跑向大陆,他们亲朋也在等着他们,在码头激动着叫唤。后面的罗马商船在另一边上岸,他们也在怪叫着,他们到了传说中的丝国,这里真的如传说中一样,人人穿丝绸,富饶得仿佛在做梦。

希罗多德带着几个学者一下船,眼睛很尖的发现正在从大船上下来的克洛伊,但是看他们穿着,应该是被东方人买走了,他们语言不通,便想要这些希腊奴隶沟通。

克洛伊嘲讽的看着希罗多德,“先生,这里是东方,东方是没有奴隶的,你们想买人,在这边的法律便是人犯子,会处以死刑。”

希罗多德带来的学者议论纷纷,没有奴隶他们靠谁干活?国家怎么运行?

克洛伊瞥了他一眼,长吐了多年的郁气,带着其他人走向了码头,希罗多德一行人忙跟上去道歉。

“女士,您叫什么名字?方才是我们无礼,这东方文明,既然来了,我们自然想了解,回去的时候才能写出来,您也不想,这么美丽的东方,无人为它宣扬。”

克洛伊才平复了心情,“你们便跟着我们吧,我们要随潞亲王去洛阳,会说汉语,但我们要入学校学文字,成为大明专业的译员。”

“大明?丝国不是叫大汉吗?”他毕竟是历史学家,对周邦也是了解的。

克洛伊也从搞明白,“不,大汉亡了,大明的女帝亡了大汉,建立了大明帝国,但她是汉皇的远房姐姐,是同一个祖宗,所以也可以叫汉皇,文字叫汉字,但专业的说法,叫大明皇帝陛下。”

希罗多德忙拿出小本本记上,跟着他们一起走。

谢衣一回头,发现他带的二十多个希腊学者里多了几个,这哪冒出来的。

克洛伊讲了他们的来历,她说了希罗多德的名字,谢衣淡定的点头,实际上内心疯狂逼逼,这不是罗马有名的历史学家吗?他跑来大明干啥。

但他转念一想,克洛伊一行人应该是在大明定居了,毕竟他从罗马买了,回罗马他们也只能当奴隶,还不如待在大明。希罗多德,这不是典型的来结交的朋友吗?正好宣扬记载这万邦来朝的时刻。

而且不止是他,罗马派出了使臣,与商船一起来了,另外路过安息的时候,安息的船队又跟着一起,还有安息的使臣,携礼来拜汉皇。

还是海路上的很多小国,谢衣这么一看,还真有大明郑和下西洋的感觉了。

广州的码头集市,很多工厂早就将货堆在这边了,毕竟消息提前传回来,报纸一说,他们自己就带着要倾销的货物来了。

百姓才不怕入商籍,做官从来都是没影的事,不如让他们发个财。

克洛伊看着繁华的广州,问船员,“这里是大明的城邦吗?”

船员很直接,“对,这是大明最穷苦的地方,没什么玩的,你们要去就去洛阳,正好各国使臣要与潞亲王一起去洛阳,你们跟在他们后面就行。”

“最穷苦的地方,这?”克洛伊简直不相信自己眼睛,广州是新城,加上工厂货物倾销来,样样透着繁华。水果粮食堆成堆的卖,他们到的时候正是六月,水果正甜,他们吃了荔枝与西瓜,味道一直还记得。

“以前真是,今后海运开了这里自然就富了,少见多怪,去洛阳,去蓟城,去长安,去江南看看,就知道什么叫富裕地方了。”

当克洛伊将话翻译与希罗多德听,希罗多德三观也碎了,他写下,东方,一个遍地是黄金的地方,这里没有饥饿,尽是粮食与甜美的果实。

谢衣没时间管他们,给了他们一些钱财,让他们自己跟着后面的马车,去洛阳后再给他们办户籍,学者们都应着,时不时当起了使臣们的翻译,很不把自己当外人。

希罗多德感觉,东方的路都很是平坦,这里人人穿着得体的衣物,面色红润,他们没有奴隶,子民活得也很体面。

他们一路见识到各个府城的繁华,美食美景每一样都让他们魂牵梦萦,这就是神秘的东方,他们还强大,他们的骑兵有十几万。

罗马的骑兵两万已经傲视西方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