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爆发出类拔萃的欲望
第3章爆发出类拔萃的欲望第一章第二节爆发出类拔萃的欲望
大人物的成功秘诀
成功的大人物看似神秘,但如果勘破这个神秘,对我们成功将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有一位成功卓越者,曾经被神化。其实,他的成功卓越是可以探寻其“秘诀”的。
十六岁前,他还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
绵延起伏的大山将喧闹繁华的世界与落后偏僻的山乡重重隔离。这位农民儿子就生活在这偏远的山乡,在这里读书、帮家里做农活。
他也只是一位小学教员,后来任师范教员。
这位农民的儿子,十六岁才离开那大山阻隔的山乡,先到县城读高小,后到省城读师范,二十七岁在小学任教,再在师范任教,和普通人一样在那里结婚成家。
五十六岁的时候,石破天惊,他一跃成为震惊世界的大政治家。这位大政治家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何以在短短二十九年的奋斗中,从一个小学、师范教员升华为成功卓越的大政治家?
一个看似神秘实则简单的重要“秘诀”是:内在的神奇动力。
当少年毛泽东十六岁从闭塞的韶山冲走出来,到湘乡县东山高小读书时,其志向就不小:“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从东山高小到湖南一师,毛泽东一边大量读书,一边关心时势。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知识的熏陶,特殊国情的影响,青年毛泽东的动力不断得到升华。在他二十七岁时,已一边在小学、师范任教,一边在组织“新民学会”,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改造中国与世界”,是青年毛泽东抱定的重要心态志向,也是他成功卓越的巨大动力。
在内在动力的神奇作用下,毛泽东上下求索,经过二十九年艰难困苦的努力、挫折、牺牲和奋斗,在借助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借助中国和世界的特殊历史机遇、借助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武装力量、借助成功的策略与智谋,他与他的同志一道,终于用枪杆子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新中国。
在内在动力的神奇作用下,在改造中国及其各自具体的志向抱负的内在动力鼓舞下,涌现了像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一大批军事家、政治家,成为那个时代的成功卓越者。
这种内在的动力就是你最初在心里萌生的那个欲望。你要什么,犹如你心田里播种什么,你一定能收获它。如果你要烦恼,你也会得到烦恼。如果你不要烦恼,烦恼就会从心里走开。如果你要安宁幸福,同样你也会得到。
你要成功、卓越,你必定能够成功、卓越!
你要出类拔萃,你就一定能出类拔萃。
一颗伟大的“心”,便是一个人成就伟业的强大动力。
不过,这里要强调的是,你的“我要”,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渴望,不是一般的“我想要”,而是“我一定要!”
出类拔萃的十大原因
1向上意志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个有强烈取胜欲望的人,是什么困难也阻挡不住他最终的成功的。
2个人价值
不管怎么说,能够主宰你前途的只能是你自己。
3跟对贵人
有贵人相助,事业必将鹏程万里,终身受用不尽。
4知过能改
将知过能改放在如此高的位置是有它的道理的。因为身处高位,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在实践中改正它,是英明的,也是越来越难得的。
5团队精神
一定要懂得怎么和人相处,怎么与人妥协,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6产业背景
产业背景和事业背景不同。年年转行虽然可以丰富人生经历和生活风采,但最终会因不够专业而吃亏的。
7教育背景
将教育背景放在工作经验之前是有特殊原因的。在美国,一个人要进第一流大学,并不单靠考试成绩好,在功课之外的表现也很重要,是什么学校毕业的,终身做小职员不重要,但是要获得成功,这些就变得很重要了。
8事业背景
也就是工作经验,在什么公司做事,做过什么事,非常重要。
9国际经验
这是针对近年来全球贸易重要性与广泛性所言的。
10机会正好
把握机会,认清形势,也是成功的一个方面。
我们看到这第一个原因就是“向上意志”。你的志向就是雕塑你人生形象的最重要的一把刻刀。
告别平庸
要告别平庸,就要告别自己的懒散和那些平庸的欲望,激发起自己的成就欲、创造欲,就要优化智慧活动的动力系统。明确的成就动机,强烈的事业心,是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聪明的人生设计者需要将“成就地位”列于首位,用强烈的成就动机塑造人生。那些由学历、资历或机遇赐给的“职务地位”与“成就地位”相比,则是居于其次的。
一个将成就地位列于第一的人,也就善于将个体的智慧的潜能化为“中子”,去撞击,引发链式反应,爆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
一个人不可能占领所有智慧,最关键的是你能在你所从事的某一领地中做出贡献,当一个出类拔萃的强者。
成就动机是推动人们去努力取得各种成就的一切社会动机。对成就动机的研究,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默里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他认为,人格的中心是由一系列需要构成的,其中成就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求,由于这一需求使人表现出:追求较高目标,完成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等积极的行为。德国学者赫克豪森对成就动机进行了富有成就的研究,他将成就动机定义为:为了达到一个卓越的社会目标,尽可能提高或保持某些活动能力的需要。
欲望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