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任何人都可以创造奇迹
第73章任何人都可以创造奇迹第十一章第六节任何人都可以创造奇迹
灵感创造奇迹
爱因斯坦虽然一生致力于研究宇宙的自然法则,他使用的工具却非常简单:纸和铅笔,随时写下问题、答案和灵感。
亚力斯?奥斯卡所著的《你的创造力》及《运用想像力》,帮助许多人培养了具有创意的思考能力,促成了很多积极、建设性的行动。奥斯卡使用的工具,也同样是笔记簿和铅笔。灵感出现时,立刻记下来。他说:“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创造力,大多数人却不会运用。”奥斯卡在《运用想像力》中提到的脑力激荡,被普遍运用在大学课堂、工厂、企业办公室、教堂、俱乐部及家庭之中。脑力激荡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有两三个人,互相批评或反驳,等到会后再逐一评估每个建议实际的可行性,这样就能找到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艾默?盖兹博士是美国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及发明家,一生中所发明的产品逾数百种。
拿破仑?希尔拿着卡耐基的介绍信,造访盖兹的实验室,他依约抵达时,盖兹博士的秘书却说:“对不起,此刻我不能打扰博士。”
“我要等多久才见得到他?”拿破仑?希尔问。
“不知道,可能要三个钟头。”
“你可否告诉我,不能打扰他的原因?”秘书小姐略为迟疑之后说:“他在等待灵感。”拿破仑?希尔笑着问:“等待灵感,是什么意思?”
秘书也报以微笑说:“让盖兹博士自己解释更好。我真的不知道要等多久,但是欢迎你在这里等他,如果你要改天再来,我会尽量帮你安排确定的时间。”
拿破仑?希尔决定——等,这真是明智的抉择。拿破仑?希尔描述当时的情形:
盖兹博士终于走出房间,他的秘书为我们引介。看过卡耐基的介绍信,他愉快地说:“有没有兴趣看我等待灵感的地方?”然后,他带我到一个有隔音设备的小房间,里面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放着一堆纸,几支铅笔,一个电灯的开关。
盖兹博士解释说,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他会走进房间,把门关上,坐下来,把灯熄掉,开始沉思。他应用全神贯注的成功法则,把问题交给潜意识处理;有时毫无灵感,有时灵感却如泉涌而来,等待的时间可能长达两个钟头。灵感出现时,他会把灯打开,逐一写下来。
盖兹博士创新及改良的专利产品超过两百种,其中包括许多人研究过,却功亏一篑的东西;他会先仔细研究产品的功能和用途,找出缺点;把产品和资料、图纸带进房间,专注地思考处理的方法,补上不足的部分。
拿破仑?希尔问盖兹博士,他所等待的灵感从哪里来?他说,所有的灵感都来自:
(1)教育、观察及自身的经验所得的知识,储存在潜意识中。
(2)大脑的潜意识串连宇宙中无尽的知识。
(3)别人所得的知识,以心电感应的方式互相累积。
哥伦布在巴菲亚大学读过天文学、地理学、天地学及《马可波罗旅游记》,对欧洲地区以外的艺术及雕刻非常向往。
马可?波罗向东航行,可以到达亚洲;哥伦布深信,从西班牙向西航行,也一样能够抵达。地球是圆的,他想证实自己的想法,便积极寻求资金、船只和船员,一起探索未知。经过10年的时间,许多有意资助他的人,都在最后关头拒绝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并未使他放弃努力,1492年,他终于获得资助;同年八月,他向西航行,目的地是印度、中国及日本,航线和方向都很正确。他在加勒比群岛登陆,带着黄金、棉花、鹦鹉、奇珍异宝、珍禽异兽和几名土著回到西班牙。他以为到了印度。他错了,但他却得到了更大的收获。
你完全有可能和哥伦布一样,达不到原先的目标,却无心插柳,得到更多;鼓舞并引导追随你的人,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找到心目中的宝藏。你也像哥伦布一样,拥有时间和思考的能力;用积极的心奋斗不懈,就能达成目标。
如果你一直无法达成目标,再加一点!如果你用心研读、思考、规划、寻求,就会找到!
奇迹缘于想像的灵化
我们怎么想也想不到的奇迹,其实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表面上看来偶然的事,若从本质来看,就不是偶然而发生的事了。
一般人都认为,这种奇迹只有某些特定的人才会创造,其实不然。事实上每个人都可能创造奇迹,别人可以创造的奇迹,自己当然也可以创造。
奇迹会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想像的灵化。随着想像的灵化,就会发挥更奇妙的力量,来强化更大的作用。这种想像的灵化是由于和法则一致才得到的,也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事。
如此说来,虽然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可是也并不是每个人在一开始就会创造奇迹。惟有抱着信念努力时,心才会慢慢地灵化,奇迹才会提早出现。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实现奇迹。
天才未必都是学业优秀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大政治家丘吉尔,其少年时在的校成绩就很差。他的数学和外语很差劲,又很顽皮,是个相当使人感到棘手的少年。丘吉尔的家庭是贵族,又很有钱,所以他父亲想让他进入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可是他的成绩无法进入大学,因此不得不去投考英国陆军军官学校,这在英国属于第三流学校,可是他竟然也名落孙山。他在家过了二年补习生活,也请过家庭教师,还是考不上,到了第三年才好不容易考取,而且是最后一名。
很多人都认为像丘吉尔一样,外文与数学成绩不好,又是不良少年的话,他是不可能成功的。可是丘吉尔年轻时代虽然如此差劲,可后来,他竟然能成为20世纪大政治家之一。丘吉尔数学虽然不好,可是他在语文方面却具有伟大才能,对绘画也有优秀天分。虽然他是一个落伍的少年,但也是多才多艺的人,并且能活用多艺的才能成为大政治家,还在文学方面留下了伟大业绩,获得了诺贝尔奖。
从这件事看来,我们可以说学校成绩对人生成功,并没有太大关系。
人的心灵能够构思到,而又能确信的,它就可以成就。
人类一切精神与物质的成就,都是先由人的心灵构思出来,然后由这信念实践的结果。人类的惟一极限是系于他的想像力的。他还没有达至巅峰,因为他只知道有想像力这回事,而不知道它的无限能量。
接受积极的行为模式
我们的习惯以及行为、思考模式,在潜意识里,都受到父母、师长、传统、同事和电视所影响。这种影响使我们能抵挡和避开阻碍以获得成功。同样,我们为了达成目标,这项因素在修正自己的潜意识计划时,也显得十分重要。
在拟订和修正自己的计划时,你的潜意识必须自动地配合,才能奏效。此外,你还得将一些有用的技巧注入到潜意识,才能使潜意识配合着改变。
事实上,我们常不止一次地发现,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是很困难的。一旦你的潜意识受到外界影响而不愿轻易变更,此时,你更应该破除万难,试着去改变。
为何人们不能经由意志的力量,实现一些看来很容易达到的思想或目标。因为他们不知道,经由潜意识的协助,让自己接受新而有用的行为模式,否则,认为自己终将失败的潜意识,必会暗中破坏你原来想做的改变。心智活动时的基本形态就是:“当你的意志和潜意识发生冲突时,潜意识往往会战胜。”
我们要让潜意识真正地参与到达成目标的努力过程中来。因为擅于交际的人,发现自己在公开演讲的,也会因紧张而失态;当我们想要改变自己时,也常会发觉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容易。没有积极的潜意识,一切的计划和运作都是徒劳。
构画成功后的自我
要改变个性,除了治疗方法之外,还有一种必要的方式,即如果你在想像中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也看到自己扮演那个角色,你的心中意象可助你达成最佳的“自己”。但并不是要创造一个虚构的自己,或一个全能、自大、自我中心的自己。这样的意象与卑屈的自己同样不切实际。我们的目的,是要表现“真正的自己”,使我们的心理意象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伟大的人生始自你心理的想像,希望做什么事、成什么人。在你心里的远方,应该稳定地放置一幅自己的画像,然后向前移动并与之吻合。如果你替自己画一幅失败的画像,就足以使你不能胜利;相反地,替自己生动地画一幅获胜的画像,就足以助你迈向成功之路。
你目前自我意象的形成,是根据你以前的经验,而对自己加以定义所画出来的想像图像。现在,你可以用以前形成不合适的自我意象的同样方法,制造出合适的自我意象。每天腾出30分钟的时间,自己独自一人,不受他人干扰,尽量地放松自己,并使自己舒适下来,然后闭上眼睛运用你的想像力。
此外,在这30分钟内,你看到自己的行动与反应,必须是适切的、成功的与理想的。你无须为明日的理想培养信心——只要不断地练习,看到你正在行动、正在感觉、正在“成为”你所希望的样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你将惊奇地发现自己“行动不同”——自动自发而又毫不费力,而目标竟能如此容易地达成!
当你想像一个问题,如果闭上眼睛,静下心来,就可以把它强烈地刻印在心里。因此,睁着眼睛来想,不如闭着眼静静地集中精神来想较为有效。但是,请你不要忘记因为效果比较大,有时也会产生反效果。
因为虽然心里认为“我想做这件事”,可是在潜意识中,就会有“照这种情形看来,大概一、二年内也不可能实现”这种理性的想法出现。有了这种怀疑的心,就会在心底播下坏种子,所以,反而会有反效果产生。这种怀疑是因为在潜在意识里抱着不相信的态度,所以才会发生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约瑟夫?墨菲所著的书,目前已出版了十几种。它们的内容在实质上虽然都差不多,可是大都非常畅销。这一连串拥有如此多读者的书,一旦要开始实践时,就不容易发挥出效果来。所以怀着“按照书中所写的方法去实行也无效”的想法的人也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墨菲说:“静下心来,专心地想。”但对于那些并没有受过多大潜意识训练的初学者,在运用想像力的同时,心中就会涌起“但是,我可能做不到”这种怀疑的心,所以才不会有效,甚至会产生反效果来。
普通想像不需要像控制潜意识一样锻炼,只要单纯地去想“我希望做那件事”或“我想要这件东西”就可以了。对自己的力量有自信,也是会有效果的。
当然,这比潜意识刻在心里的比例更小,可是只要能反复几次,刻印就会变得极大了。但是,如果有自信的话,还是用潜意识比较好。如果相信自己的潜意识一定可以使人生走向好的方向,就应该去运用潜意识。如果无法顺利运用潜意识的话,最好是暂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