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他们都不看好你,但偏偏你最争气!
第411章他们都不看好你,但偏偏你最争气!
李奇维返回量子研究所后,一改往日的懒散,开始潜心研究拉马努金留下的七个公式。
为此,他已经做好了至少花费二十年的准备。
万有理论,那可是比广义相对论还要难上几个数量级的理论。
若不是他博士期间天马行空,找到了正确的框架。
可能要的时间会更久。
当然,以上都只是可能而已,也许最后依然无法攻克。
物理学的终极,真理的边缘,可不是那么好触摸的。
就在李奇维树立新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时,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验证也到了重要阶段。
真实历史上,康普顿其实是无意间发现康普顿效应的。
当时他把论文发表后,并没有认为这个实验有多么重要。
因为他没有想到可以用波粒二象性去解释。
后来索末菲的学生德拜,看完论文后,立刻认识到其重要性。
他用光的波粒二象性完美解释了康普顿效应的原理。
顿时在物理学界引发轰动。
但是德拜的主业是化学,副业才是物理。
这位大佬的最重要成果是用理论分析了偶极矩的性质。
他没有和康普顿掰扯解释的归属权,显得毫不在意。
所以康普顿才能获得1927年的物理诺奖。
因为诺奖从不颁发给有争议的结果。
这个争议不仅指成果本身对错,还有成果归属问题。
但德拜也转头就获得了1936年的化学诺奖。
大佬就是这么任性。
虽然德拜在化学领域是大佬,但是他的同门,索末菲教授的另一个学生,更是堪称化学界的超级大佬。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鲍林。
如果说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拉瓦锡,他被称为“现代化学之父”,算是化学界的牛顿的话。
那么谁是化学界的爱因斯坦呢?
没错,就是鲍林。
因为他终结了现代化学。
鲍林除了德拜,还先后师从过玻尔、薛定谔。
所以他是第一个把量子力学引入化学的人。
他用量子力学解释了化学键的本质,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共振理论、电负性等概念。
并因此获得了1954年的化学诺奖。
从此化学的深度就被抬高了一个层次,而不再是物理的附庸。
但是到了大后期,其实研究化学和研究物理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了。
都到了量子级别,只不过是选择的角度不同而已。
所以,如果化学领域能再出一个和鲍林齐名的人。
那么他一定不是化学家,而直接是物理学家了。
鲍林除了在化学领域的突破性成就,他还研究过矿物学、麻醉学、进化论、医学等。
他甚至还差一点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当然,现在的鲍林还只是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一名大一学生。
而他35岁的师兄德拜,则已经是德国哥廷根大学的教授了。
康普顿效应的始末大致如此。
然而,这一世因为李奇维的存在,光的波粒二象性早已传遍物理学界。
虽然依然有很多人不相信,但是愿意去验证的人就很多了。
不会存在康普顿那种粗心大意忽视的情况了。
很多人都想像密立根验证光电效应一样,一战成名。
法国,某别墅内。
德布罗意的哥哥,德布罗意家族第六代公爵,莫里斯·德布罗意,正在他的私人实验室内做实验。
莫里斯从郎之万那里博士毕业后,没有参加工作,直接自己弄了个实验室,研究x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