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真空的三层解释!还有第四层!真空
第552章真空的三层解释!还有第四层!真空不空!震撼全场!
柏林大学报告大厅内。
李奇维的问题一出,众人都疑惑了。
“何为真空?”
大家疑惑的不是问题太难了,而是问题太简单了。
真空就是真空啊。
把空间中的空气抽走,剩下的就是真空。
真空里空空如也,没有任何存在。
但布鲁斯教授是何等存在?
他说1+1=3,恐怕不少人都不会第一时间反对,而是先想想。
前排的诸多大佬们若有所思。
他们在思考,真空和不确定性原理有什么联系呢?
既然演讲的主题是不确定性原理,那么布鲁斯教授肯定不会无缘无故地提到真空。
李承道神色兴奋。
他终于能亲身聆听父亲的演讲了。
果然和众人口口相传的那样,父亲演讲时总是喜欢以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场。
大多数人都觉得答案很简单,然后父亲再抛出一个匪夷所思的理论。
震撼全场!
这就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布鲁斯式演讲。
这时,有人站起来说道:
“布鲁斯教授,您好,我是索末菲教授的博士后,拉比。”
“我想尝试回答您的问题。”
众人一惊!
好家伙,上来就是博士后出手!
小小的真空问题,有必要这么大动干戈吗?
索末菲微微一笑。
他很喜欢拉比这个美国来的小伙子,活泼开朗,非常有创新思想。
对方目前的研究课题是磁场与原子核的作用关系。
李奇维听到这个名字后,心中了然。
真实历史上,拉比是核磁共振的发明者,被誉为“核磁共振之父”,并因此获得1944年的物理诺奖。
核磁共振的原理很简单。
当原子核置于磁场内时,其自旋方向会沿着磁场方向进行正向或者反向的平行排列。
此时,向原子核发射电磁波,原子核因为吸收电磁波,自旋方向改变。
利用这个原理,就能制造出可对人体成像的核磁共振仪。
人体不同组织中因为含水量不同,导致水中的氢原子核吸收电磁波的量不同。
利用核磁共振仪照射人体后,片子上不同组织的明暗程度不同。
若是某个地方发生病变,则从片子上就能看出来。
和基于x射线的ct适合拍骨骼等硬组织不同,核磁共振主要适用于软组织的检测,且更加精密。
因此核磁的价格比ct高很多。
核磁共振在物理学领域和医学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此外,拉比还是原子钟概念的提出者。
所谓的原子钟,就是利用原子吸收或者释放的电磁波来计时,这种电磁波非常稳定。
常见的原子有铷、铯、氢等。
普通人使用的钟表,大概每过一年会有一分钟的误差。
而原子钟的精度可以达到每两千万年才误差一秒。
因此,在卫星、航空等超高端领域中,都是使用原子钟计时。
有意思的是,拉比正是在研究原子钟的过程中,才偶然发现了磁共振的现象。
这位大佬非常有个性。
拉比在回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物理学教授时。
当时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是著名的艾森豪威尔,他刚从军中退役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