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全职女儿
辛勤的微信名字就是辛勤,头像是一张证件照。
凌田初见觉得意外,这年头居然还有人实名上网?再一想,又怀疑这只是他的工作号。
她发消息问艾慕:【你出院之前,辛医生有没有加你微信?】
艾慕回:【他说过吗?不记得了,反正我没加。】
小恶魔还是那个态度,久病成医,应该注意什么她都知道,问题只是做不做得到,最后有没有用也不一定。除非有谁带来一型治愈的消息,她只希望都别来烦她。而且要是真到了一型能被治愈的那一天,她在新闻联播上就能看到。
凌田又去隔壁病房问了季元。
季元说:“加了呀,我妈加了,让我也加了,那天宣教结束跟医生要的。”
然后还给凌田看了辛勤发的数学题——
问:某15岁患者体重50kg,每日胰岛素总量36单位,空腹血糖5.5mmol/l,早餐要吃一个碳水含量40g的麦满分和250ml牛奶,需要注射多少单位的速效胰岛素?
问:某15岁患者体重50kg,每日胰岛素总量36单位,当前血糖7.6mmol/l,现在他想喝一杯660ml三分糖蜜雪冰城珍珠奶茶,需要注射多少单位的速效胰岛素?
……
除此之外,凌田还在护士台看见好几个二维码立牌。
护士对她说,扫一扫就可以加病友微信群哦,糖尿病、甲状腺、库欣综合征各种群应有尽有,医生会在里面发一些疾病科普小知识和调查问卷什么的。
好吧,凌田想,可能真的是她想多了。辛勤加她微信,估计也是纯纯的工作目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开始给她发数学题,比如某二十二岁患者体重42.6kg,每日胰岛素总量34单位,巴拉巴拉巴拉。
住院的第十天,凌田出院了,凌捷和田嘉木一起来接她。
三个人都表现得很高兴,从病房出来,一路感谢遇到的每一个医生和护士,当然也包括辛勤。
凌田朝他挥手道别。他也微笑站在那里,对她挥挥手,一直看着她走出视线,去了电梯厅。
此刻的她能吃能走,感觉良好,全然就像是康复出院。但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跟她过去上医院看病的任何一次都不一样,她并没有被治愈。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https:///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手上拿的袋子里装着三支300单位的速效胰岛素、两支450单位的长效胰岛素,以及一大盒共计140枚一次性注射针头,而这仅仅是她未来一个多月的药量。以后每隔一个月,她都要回到医院,带走同样的一份胰岛素和针头,倚靠它们续命。
那天从医院回家,坐的是田嘉木的车。
田嘉木在路上抱怨,说医院地库全都是立体停车位,设计的什么破玩意儿,他这些天进出几趟,四个轮毂都蹭到了,修一下总要几千。
凌捷坐在后排,没说话。
但这新车降风噪还挺好的,车厢里很安静,凌田听到母亲轻轻叹气的声音,像是嫌弃父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且连说都懒得说了?她不知道,但在她的记忆里,她家好像常有这样的时刻。
如果眼前是一对陌生夫妇,她一定会开启嘲讽模式,说婚姻到底有什么意思呢?明明已经成了一对怨偶,为什么还要在一起?
但这是她的父母,她知道自己没资格说这句话。她看到过他们最初的样子,他们变成现在这样,并且还在一起,也许都是因为她。
她记得自己读高一的那年,搬过一次家。收拾东西的时候,她在一只纸箱子里找到一台家用摄影机,以及一盒子配套的迷你录影带。出于好奇,她给那台旧机器充上电,一个人坐在床边的地板上,一一检阅那些带子。
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人们只能用这种稍微复杂一点的方式记录生活的片段。它们不像手机相册那么触手可及,更像一粒粒时间胶囊,似乎被更加妥善收藏,结果却又被轻易遗忘。不知道多久没有人看过它们,或许永远不会再一次打开。
她把年份最早的那一卷拿出来,放进摄影机的磁带仓,点击播放。
屏幕上出现的是2001年10月,凌捷和田嘉木举行婚礼的那一天。
两人当时不过二十四岁,却因为是校园恋人,已经谈了整整六年的恋爱。
田嘉木来自广东茂名。据他说,当地有句名言,每个在茂名出生的人都会努力离开那个地方。
但这个“离开”的目的地一般仅限于珠三角,而他一时兴起填了上海的志愿,已经是一种叛逆了。父母之所以应允,是因为祖屋的邻居当中有个会算命的瞎子,说嘉木啊,他是一只仙鹤呀,必定要远飞一趟才能真正成才。大学四年,父母一直期待仙鹤南归。临到毕业,他也曾考虑过去深圳或者广州工作,但最后还是因为凌捷,做出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留在上海。
而凌捷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徐玲娣人生最得意的杰作。后来考上a大,亲戚中间就有人预言她这样的长相和才能,一定会嫁给大老板。父母未必这样想,但也觉得她的将来一定不一般。但结果,她在学校里交了这么个不起眼的男朋友,一个外地来的瘦瘦的青年,虽然也是a大毕业,但才刚开始工作,身上没积蓄,家境也很普通,在上海租房子住。
两人都知道双方父母不赞成,便没跟家里要一分钱支援。田嘉木开始疯狂加班,主动要求出差挣补贴。凌捷每天自带午饭,不乘地铁,走一个小时的路去上班。极其偶尔一次出去约会,他们合吃一碗面,只看早晨九点特惠场票价五元的电影。
这些事,凌田听不同的长辈用不同的语气说过,凌捷自嘲,徐玲娣揶揄,田嘉木则更像是一种莫欺少年穷的得意,大概只有她,从中觉出一丝浪漫。
好在那还是2000年初,上海平均房价几千块的时候,年轻人靠节省是真的可以买房子的。两人就这样硬生生攒出首付,在教工新村同一个区,但地段偏一些的地方买下一套新建的78平两室一厅,用足了双方的公积金,刚领证就欠下几十万房贷。
婚礼也办得很简单,是在一家当时很流行,现在早已经倒闭消失了的自助餐厅里。
筵席上双方父母一脸淡淡的不情不愿,年纪大些的亲友也都有点莫名其妙,嘀咕哪有人结婚摆酒吃自助餐的?而且新娘子居然连婚纱都不穿,就穿个连衣裙。
年轻的同学、同事、朋友却热闹异常,一帮人坐两张长桌,说着,笑着,把酒瓶子传来传去,轮流敬新人。
凌田在摄影机那一小方液晶屏上看到他们,当年的凌捷和田嘉木真是男帅女美,身边也都是二十几岁的面孔,配上千禧年流行的服饰和妆容,十几年之后再看有点土土的,却又有种特别的欣欣向荣之感,每个人都那么意气风发,每个人都相信未来会更好。
田嘉木知道凌捷不喜欢喝酒,几乎全都替她挡了。喝到后来,同学起哄,一定要他对新娘说几句话。一向不善表达感情的他,大约也是酒壮了胆,走到临时搭的舞台上,接过司仪递来的话筒,安静片刻之后,开口用粤语对着凌捷清唱:“为你钟情,倾我至诚……用那金指环做证,对我讲一声终于肯接受,以后同用我的姓,对我讲一声ido,ido,愿意一世让我高兴……”
凌捷站在台下看着他,双手拢在嘴边对他喊:“同用我的姓行不行?”
旁边许多人起哄,也跟着问:“行不行,行不行啊?”
田嘉木在台上看着她,笑着点头,唱到第二段副歌部分,便把歌词改了:“以后同用你的姓,对你讲一声ido,ido,愿意一世让你高兴……”
那一瞬,凌捷捂住面孔,但眼里还是能看到泪光闪动。
十六年之后,画面之外,凌田也听到了这首歌,竟有种不知从何而来的羞耻感。
父母之间的爱情,你知道理所当然是有的,却又觉得违和,也许只是因为他们是你的父母,又或者因为他们早已经不是那个样子了。
就好像她很难相信父亲竟然可以把《为你钟情》唱得这么好。她知道他喜欢张国荣,但只听他在开车时候哼唱过《似水流年》和《沉默是金》。
她取出那枚录影带,继续往下看其他的。
2002年,她出生了,吃饱了奶之后陷入短暂的熟睡,身边只留一盏小夜灯照亮,凌捷就借着那点光,眯着眼睛给她剪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