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陶相探女
第228章陶相探女
北疆战场频传的捷报让赵渊在朝堂大放厥词:“怎么样,没有他玉郎,我奉贤还是固若金汤!”“陛下圣明,派能征善战的宁王接管了玉家军,实乃我奉贤之幸。”
“宁王天纵英才,与陛下年轻时最为相像。”
“宁王能收服玉家军这虎狼之师,力挽狂澜,真不愧是龙子龙孙!”
“……………..”
朝堂之上,阿谀奉承之声不绝。
赵渊眉开眼笑,一扫昭阳公主给他带来的阴郁。
他平静地陈述了昭阳公主为了救玉郎与敌国勾结,引兵入侵奉贤的事实,并说已将侯府和公主府全体下狱候斩。
这话赵玉瑾可没听见,不然要急得吐血,因为官兵围府,他不能上朝,正窝在家里发呆。
可听见这话的陶相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当即质问赵渊是不是为了玉郎要斩草除根?
陶相申明,昭阳公主名属定北侯府女儿,但其实无人不知老侯爷并无女儿,当初侯府认义女是摆了酒席的,无数人亲自见过这认的女儿便是玉夭。昭阳公主玉夭既不是侯府血脉,又是赐封的公主,理应当做皇室中人,不宜跟玉郎混作一脉处决。
赵渊便道:“无论昭阳算什么人,她都难逃罪责,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她的结拜弟弟陶三拿着她的令牌勾结外敌入侵,并伙同玉家军副帅密谋放敌军长驱直入,这是叛国死罪!”
陶相急火攻心,他那个女儿对玉郎的痴心,他这个做父亲的如何不知,大约为了玉郎她真能干出这事。
他强辩:“陛下,所谓抓贼须捉赃,如此泼天大罪,你以什么证据定罪?”
“证据当然有,我先是收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然后着北疆密探详查,证实匿名信所言不虚。为求稳妥,我也让宁王活捉敌军之人严刑拷打,审问出的内容和密探查实的内容一致。如此证据确凿,昭阳为一己之私叛国,还不当斩?!
赵渊怒从心底起,想到他对这个认来女儿的宠爱,有了被辜负的难过。他杀她心爱之人,他容许她胡闹,纠缠撒泼,但她却做得太不知好歹了。
陶相已无话可说,只得采取拖字决:“陛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若有人想陷害昭阳,制造这些言论也有可能,若要定罪昭阳,还应等一干人证物证集齐捉拿归案,如此重罪,哪能草率处斩,必当交由大理寺三堂会审,犯人签字画押才可执行!”
陶相那一党的人纷纷出言相帮,都道天理昭昭,有罪当罚,律法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亦不能冤枉一个好人。统而言之,要按司法程序走。
半个朝堂都是要求依法审理昭阳叛国罪的声音,听得赵渊一个头两个大。
“好,你们要证据是吧!”
赵渊冷笑一声,一甩衣袖,厉声道:“传旨,令北大营骁骑大将军顾章带人前往北疆,将叛国的玉家军副帅阎丛山和敌军俘虏带回来!若能抓住那陶三,速速回京!”
皇帝这一句话掀起了千重浪花,朝堂上开了锅一样,官员们连纪律和素质都顾不上了。人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担忧和恐惧传染了整个人群。
“陛下,息怒,万万不可此时拿人!”
“阵前拿帅,大忌啊!”
“陛下,请三思,非常时刻切不可鲁莽行事!”
“………………….”
这下,连宁王系那半朝人都加入了阻拦。
赵渊被这些此起彼伏喋喋不休的劝告扰得鬼火直冒:“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你们就是想放了昭阳?你们也以为我小肚鸡肠,杀她是为了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她是我的女儿,我比谁都舍不得杀她,可她心里眼里没有我这个父皇,没有奉贤千千万万百姓,引敌入侵这种十恶不赦的事情都做出来了,还怎么留?先例一开,国法何在?!”
赵渊越说越气,把案几拍得“咚咚”作响,站起身走到高阶上,双目鹰隼一般逼视群臣:“阵前夺帅?现在玉家军主帅是宁王!没有他阎丛山,这仗照样打!你们不见宁王过去后,战局就发生了逆转?他阎丛山在那里只会和敌军勾结,在背后捅刀子,宁王既要往前杀敌,还要时刻防着背后这老狐狸,处处掣肘不利全心对敌!”
眼看皇帝发火,额前青筋毕露,面色赤红,朝堂上的人再不敢劝,担心一句不慎,老少遭殃。
人家手握重兵的玉郎说杀就杀,最疼爱的公主说抓就抓,谁还敢往枪口上闯。陶相无力地闭上眼,心凉如水。
他又想起赵渊年轻时的模样,刚愎自用,说一不二,明明半朝堂人都对莫家军反叛存疑,他硬是用所谓的证据,灭了莫家满门。
当时的陶相还未至高位,眼睁睁看着心上人一家冤死,他只来得及救下心上人,为了藏匿,他不惜将那女孩送入青楼,许以高价让其保持完璧之身,允诺他日赎身迎娶。
奈何以奉贤世俗,娼门从良之人永远不能聘做正室,他只能含恨娶了对他百般纠缠的高官之女,从此平步青云,而莫姑娘虽是完璧之身初恋之情,也只能屈居王碧君之下,成了陶行知的小妾莫娘子。
陶相隐晦地叹了口气,若说经过这些年他慢慢淡忘了旧仇,如今便是燃起了新恨,陶夭夭是莫小娘的女儿。
他在不知情的时候,夭夭已经认贼为父。她处处为这个父亲考虑,为他赈灾,为他抗疫,为他恤民,甚至还要自掏腰包研究高产水稻……..可这个父亲却对她翻脸无情,想杀就杀,还要给她罗织这么个翻不了身的罪名!
此时陶相静下心来,想起了陶夭夭此前的一言一行,她会为了玉郎找皇上要死要活纠缠,但以她爱民恤民的品性,决计做不出引敌入侵的事,此罪名怕真是皇帝为斩草除根罗织的罪名。
请...您....收藏6...9...书....吧....!
“陛下这一说,让老臣醍醐灌顶,害群之马若不绳之以法,定会引马群走向歧途!事不宜迟,请陛下速速下令捉拿叛将阎丛山!”
陶相冷静了下来,不但不出言阻止赵渊胡来,还想加火添油。
此种皇帝,就该让他接受下众叛亲离的教训,杀玉郎,捉阎丛山,玉家军还能听宁王这个空降主帅的号令?大敌当前,他要自毁长城,那就让他自食其果去!
届时宁王未必回得来…….失去陶夭夭的赵玉瑾只会把这个皇帝爹当做仇人……太子已死,魏王年后已处决…….余下几子统统酒囊饭袋…….陶相眼观鼻鼻观心,心里冷冰冰地想着。
陶相那一党看见相爷退步,亦纷纷闭嘴不再力谏。
宁王一系虽有担忧,但看朝堂大势所趋,迫于自身安全,亦赞同了赵渊拿人的办法。
陶相突然想去告诉陶夭夭,她认的这个父亲,其实是她的仇人,他灭了她外公一大家子,抢了莫家军,害得她娘一生悲戚伤了身体,若不然怎会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
陶相说干就干,他自认没本事救出女儿,但他想让她做个明白鬼,让她看清自己一直敬爱的父亲面目可憎的样子:他故伎重施杀玉郎夺玉家军,又是罗织罪名灭人满门!
他自认大理寺卿与他交情匪浅,放他见一面公主话别,应该不是难事。
大理寺卿果真卖了他面子,陶相在单独接待室里见着了形容狼狈的女儿。
陶三小姐乍见亲爹,哭得死去活来,因是戴罪之身,她怕连累父亲,倒不曾挑明了相认。
陶相问了陶三的事,陶三小姐便将自己早前把令牌交给陶三去和别国签贸易协定的事讲了,又央求陶相想法救救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