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聊表寸心
第174章聊表寸心
江洲。清晨,城市还在睡眼惺忪中,冷白的雾气缭绕视野。
城墙上,玉郎望着远去隐隐绰绰的车驾,俊脸有深深的担忧:太子在太医赶来后虽醒了,却意志消沉,身体极度虚弱,这一回京,不知能不能挺得过去。
没人的时候,太子曾拉着他的手流泪:“怎么会是小鹿?不可能是他啊,他明明对我那么好,从小护着我,命都可以给我……”
玉郎便宽慰他:“不是他,这里边一定另有隐情。若说他被人买通,我不知道他会被什么样的理由打动,跟在太子身边,以后就是陪王伴驾,什么样的荣华富贵权势没有?且不说这个,就说你俩从小相伴长大,说句不合适撇去身份的话,你们情渝兄弟,小鹿的心性我了解,他做不了这么狠心的事。只是你亲眼所见的却是小鹿,有没有可能,有那么一个长得和小鹿一般无二的凶手?”
太子垂泪,母后薨逝后他身边最贴心的人就是小鹿,看玉郎选择相信小鹿,他不由更坚信其无辜。
何况哪有杀了人露了脸不逃跑的刺客?
只是这一回去小鹿将由大理寺审理,他担心其熬不过去被屈打成招。
玉郎看着太子那张毫无生气惨白的脸,双眼无神,下巴尖削,身体毒素未解虚弱痛苦不堪,他没说几句话,额头已渗出了汗珠,仓青的嘴唇直打颤。
太子心痛道:“谁想要我的命,左右不过是我那些兄弟!老二魏王没那个胆子,关键他朝中无势力;除了辰王和宁王我想不出别人……可是贵妃待我如亲子,玉瑾历来跟我亲,若是他们,人心有多可怕,人情有多虚伪……”
玉郎不想他再揣测分析这些,身体本就虚弱再劳心费神心情悲恸,只会使太子更快油尽灯枯。
他握着太子冰冷的手,眸子已湿红。
太子就像一点微弱的烛光,一阵风就要熄灭的了。
玉郎喉头发紧哽咽道:“怪我,我为什么不再快一点赶到,我为什么不调兵之前先派玉雕过来……”
玉郎的心揪扯着疼,过往种种历历在目,童年少年相伴的时光,多少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的话语,这个人曾经告诉他,说以后君臣不疑联手创一个太平盛世,他的将军放心把后背交给他,只管向前护国安民,而他在后方打理好国政,待四方再无战事他的将军卸甲回来,和他一起下下棋,写写字,又跟少时一样相伴,直到两人都白发苍苍老去。
玉郎发誓,太子是自己唯一的朋友,谁谋害了他,自己定要让下手之人百倍偿还!
太子也说“左右不过那些兄弟”,好,我就先拿这个魏王开刀,看他练的那些私兵,说他意欲谋反也不算冤枉他!
他定了定神,抚平恨意汹涌的心,敛起了眼里的杀意,轻轻拍了拍太子的手背,温声劝道:“你好好养着,先别思虑过甚,若想小鹿进了大理寺不吃苦,你回京后要打些招呼才行。另外,你确定小鹿没有孪生兄弟?可以让大理寺顺着这个线索查查,同时让人盯紧几个王府的动静,动手之人心虚难免不露出马脚。”
…….
今日太子终于起驾回京,点拔大军送太子出了城,玉郎来到城墙上吹冷风。
他俯瞰正苏醒的城市,想着接下来要干的事。
赈灾,平乱,剿匪。
太子一行人来到江州,先是遇到了匪,被劫走了大部分粮食,才导致赈灾不力。
五粮裹腹的百姓活不下去遂生反心,这些人集结成了庞大的队伍,在有心之人的挑拨带领下烧杀抢掠。
刺史和都督认为事情有轻重缓急,认为应该先平乱,后赈灾,最后剿匪。
那些暴民好几万人围着刺史府和王府,让赈灾官员什么都干不了,完全使官府机构瘫痪了。
玉郎为了不杀人避免起冲突,每天拿着粮食熬粥让这些人冒充百姓来领食。
因此刺史张清岳和驻军都督夏侯渊,认为朝廷派这个不通政务的人来纯属扯淡。
偏偏人家是钦差,凡事得听玉郎的,不然现在他们兵多粮足早把这些暴民宰了。
送太子归京的是禁军和大内高手,玉郎不放心又拔了二千人马由自己带过来的京郊北大营李将军护沿路护送。
刺史张清岳、都督夏侯渊、魏王、玉郎只送出了城便转回来。
都督夏侯渊蹭蹭爬上城墙走到玉郎身边拱手道:“侯爷,如今太子走了,不如我们今日就放手宰了这些造反的刁民。妈的,围府,堵路,抢粮,无法无天,让我们的人出去组织灾后重建都没办法!天天守着我们吃,这么多人不把我们吃空!”
玉郎闻言蹙了下眉,冷玉似的脸闪过不悦:“这些人莫非灾民,妥善安置就是。我的刀不杀平民。”
“可你怎么安置这么多人?!”
夏侯渊黑脸浓眉阔嘴,闻言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硬生生憋回去一句:妇人之仁!
玉郎看着城墙下造饭的军士,答非所问道:“今天我亲自给灾民施粥,问问他们的想法。”
我的天,还问灾民的想法!
人家要粮、要钱、要房子、要土地的收成!
你给得起吗?!
夏侯渊在心里咆哮。
要不是知道玉郎是奉贤威名赫赫的战神,定会认为此人是空谈误国的白面书生。
他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向玉郎拱手告退,挟着一股火冲下了城墙。
请...您....收藏6...9...书....吧....!
路遇刺史大人,见他脸色不忿,便问他何事不悦,夏侯渊快人快语:“这个钦差好生气人!他未来时咱们兵力不够才被围困,他带了大军过来不想着宰掉这群犯上作乱的刁民,还天天给人家做饭吃!刚还说他的刀不杀平民!先有一个半路上把赈灾粮丢了的太子,后有一个不会平乱妇人之仁的侯爷,朝廷是无人可用了?!”
张清岳“哎”了声,白净的文士脸上有隐忍的笑意。
他低声劝慰道:“老夏啊,你生哪门子气,钦差在此,咱们自然是听他的,你这脾气得改改,不然一辈子都只是个都督,现下全国兵马大元帅在此,你不把握机会亲近亲近,还说这些混账话。侯爷不想杀人,那是他仁慈爱民,至于平乱赈灾剿匪这些事,我瞧他是成竹在胸已有主意。”
这个刺史还真说对了,玉郎确实已有主意。
他要把平乱、赈灾、剿匪几件事,颠倒下顺序。
所有人都认为应最先平乱,消灭赈灾掣肘,他偏偏要先剿匪夺回粮食拿下魏王,给这地方除一害,再收服造反的暴民,再赈灾,搞灾区重建。
所谓暴民乱军,不就是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