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个人崇拜
第131章个人崇拜
凤城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各城区医疗点病患越来越少。陶夭夭依然每天把自己忙成个陀螺,仗着她那入目成诵的的天赋,短短两月她就研习了奉贤杏林医学典籍《汤头歌》、《药性赋》、《内经》、《脉象》、《伤寒》、《本草经》。
由于疫情期间各医疗点都有病患,陶夭夭乐得穿梭在各处,连带着陈太医也跟着他车马颠簸。
每每陈太医都让陶夭夭先上,由她诊断病情,得出结论,开出药方,陈太医再复诊,点评她的药方,让她在实践中学会根据不同病人体质、表象活用药材。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就是看着表面同样的病症,用药组方也不尽相同。”
陈实院判谆谆教导:“公主,切记医者不能心浮气躁,要有透过表象看本质的眼光,不可拿人的生命累积经验。”
“是,徒儿记住了。”
陶夭夭乖巧真诚地答道,心里暗下决心,一定在医学一途上下求索,也做一个像陈太医那样的顶尖医者,造福那些无钱看病的穷人。
对于贫穷的百姓来说,病了能看得起大夫已是幸运,哪敢奢求医术高明的神医,这是无论今古都不变的事实。
陶夭夭想到了自己现代的爷爷、奶奶、妈妈,他们的病哪里算得上绝症,只不过因为没钱看大医院的医生,只能拖延着不治,直到病入膏肓。
放眼奉贤,有名望的大夫不是被名门望族所聘,便是如陈太医般成了御医。
杏林春暖,橘井泉香,她希望自己能成为那样的人。
在心里埋下希望的人,眼里自然流露出闪亮的星星,病患都喜欢听陶夭夭讲话,每每能说到他们心坎里,催生向上的力量。
比如她会了解每个人家庭状况,劝慰他们安心养病,说放心这是免费医治分文不收,还包吃包住。
还说即便你们没生病,朝廷为了遏制疫情也不会允许你们出门帮工,并告诉他们,他们养病期间老板工资会照付。
“怎么可能啊,我们老板肯定不可能给钱!”
“老板们自己都关门歇业,哪来的钱付工钱,真要给,不心疼死他们!”
“我们不敢做那好梦,公主,你逗我们开心的吧。”
陶夭夭含笑,声音如漓江春水般明净清亮:“放心吧,才两个月,商家基本没问题,这次我们有民生指导,老板门关着门也在做生意呢,只是方式有所变化罢了,朝廷已经命令商家‘关门期间工薪照付’,你们若拿不到工钱,可以找我或宁王。”
医棚炸锅了,所有病患做梦也没想到的事经陶夭夭的口里说出,便有了可信度,一时间人声鼎沸,病患们欢欣激动兴奋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
这天,陶夭夭又看到了妙香楼的宣传队伍。
原来她们尽职尽责每天巡游在各大城区商业街和住宅区,有说有唱有舞蹈,告诉人们怎么防病、治病、养病,连带着朝廷抗疫政策和民生指导,事无巨细一应用了艺术的形式传播着。
……
“得了疫病怎生是好,人传人可要遭殃。”一面纱绯衣女子弹着三弦唱道。
“莫要急,莫要慌,各城区医棚太医医术高,早发现,早治疗,未来前景一片好。”
另一位黄衫姑娘接口唱道,手里的胡琴咿呀婉转又嘹亮。
“救苦救难的昭阳公主研制了神药,宵衣旰食为百姓奔忙,治病救人分文不收,还管吃管住管开解病人愁肠。”青衫仙子在花车中边舞边唱。
听到宣传表扬自己的词,陶夭夭老脸一红,便不好露面了。
她缩头缩脑往边角躲,还好有口罩,那些姑娘并未看见她。
花车缓缓地走,歌声美妙又嘹亮,逶迤缭绕透出去老远。
陶夭夭不由暗暗赞叹这才是真正的艺人,人家可不需要借助麦克风便可以炸街。
“昭阳公主人美心善才艺好,她的琴声能召动凤凰,歌声婉转动听赛过那百灵鸟,那翩跹的舞姿啊,美妙得如诗如画,月神也为之倾倒。”
天哪,这是什么词,跟抗疫有什么关系?!
陶夭夭不是那口罩遮挡,尴尬的表情便要藏不住了。
哎呀,顾姐,你这宣传夹带私货啊,这样高调宣传我好么?
正在陶夭夭心里问候顾姐时,下面的歌声又进了耳里:
“发瘟疫,从古来死多活少,多少旧事让人痛断肝肠。而今有昭阳公主带百官太医院相抗,从预防到治疗无须百姓慌张,更有市场监管和民生指导,让凤城万家和乐安康!”
琴声铿锵,歌声慷慨激昂。
“父老乡亲啊,咱们要听公主的话,抗疫三字经不可忘,少出门,多窝家,勤洗手,戴口罩,待山河无恙人间皆安,咱携手共赴昭阳公主凤凰台庆功汇演。”
“……..”
陶夭夭逃也似跑了,直奔妙香楼。
妙香楼关着门,陶夭夭叩了好半天门才有人过来开门,她二话不说,径直往里闯。
这楼里没谁不认识玉夭,也没谁不知道他们这小地方出了尊大神。谁敢阻她。
顾鹤影还是那烈烈红衣,没营业,她连青丝都懒得绾了,鸦青色长发随意披散着,说不出的风流恣意。
她正和秋蝉下棋,猛不丁看见陶夭夭,站起来喜道:“哪阵风把我们的大忙人吹过来了!”
秋蝉忙含笑施礼,赶紧沏茶去了。
陶夭夭随意坐了,斟酌问道:“姐,我听见你们的花车宣传了。”
请...您....收藏6...9...书....吧....!
“不满意?”顾鹤影审视着陶夭夭那脸色,“夭夭,我可是按着辰王给的宣传要点和民生指导编排的,若是你觉得哪里不妥,我随时可以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