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自告奋勇去疫区(2)
荣焕臣偷跑后,从刘总管到春桃都以为顾巧会大大的发一次脾气,想不到她相当冷静,四夷馆的课还是照上,不过在她下了学之后竟没有直接回府,而是让马车拐了个弯,进宫求见盛昌帝</p>
按理说她身为诰命夫人,应该只能求见皇后才是,偏偏她还有个四夷馆的教职,领的是同八品俸禄,而且她身上穿的是女官服,不是诰命服</p>
盛昌帝听陈公公转述顾巧是为了疟疾之事而来,心忖就当给荣焕臣一个面子,接见了顾巧</p>
想不到顾巧一来就给了他一个大惊喜</p>
她缓缓步入御书房,原欲行跪拜大礼,但盛昌帝却免了她的礼</p>
“眼下并非朝会,朕接见臣子时可以不必行大礼”他说道</p>
顾巧只能行了一个福礼,然后一番惊天动地的话就像火炮一样砸到了盛昌帝头上</p>
“启禀陛下,对于沿海地区如今肆虐的疟疾,妾身有办法!”</p>
盛昌帝讶异地看着她,“朕以为你是来请求随荣将军一起到疫区去?听说那一带是你的家乡,荣将军出发前曾来求朕,说你一定会想尽办法跟去,让朕无论如何不能同意你进入疫区……”</p>
顾巧脸色微沉,在心中骂了荣焕臣数百次,但面上仍波澜不惊地道:“妾身确实想去,也知道夫君会极力阻止,今天妾身就是特地来求见陛下,给陛下一个不得不让妾身去的理由”</p>
果然是个通透的女人,盛昌帝被她调起了好奇心“你说”</p>
顾巧是带着东西来的,此时陈公公将她带来的一小箱子书本取来,放在了一旁,看着这些书彷佛有了底气,她沉声说道——</p>
“妾身师从西方学者史密斯,史密斯其实最专精的是医学,在治疗及预防疟疾上西方已经有了很好的办法,而且像我们一直认为疟疾的产生是因为瘴气,其实也是错误的,这些事情史密斯虽然没有留下医书,但他口述与妾身的内容,妾身都做成了纪录,这些书籍便是妾身将以前学习的内容装订成册,今日便献给陛下,希望对疟疾能有帮助”</p>
盛昌帝拿起书翻了翻,书中是西语及已经通译好的文字交杂,其中有些画线的地方,他多看了一眼,突然来了兴趣“你说疟疾的产生,不是因为瘴气,而是因为蚊虫?”顾巧慎重地点头“这是可以证明的,以往疟疾都发生在南方云贵川等瘴疠之气重的地方,大夫们便将缘由归咎于瘴气然而这回的疟疾却发生在鲁省沿海,那里可没有什么瘴疠之气,反而海风强劲,瘴气根本留不住”</p>
“陛下仔细想想,南方就是因为气候潮湿炎热所以多蚊虫,而今年北方春日多雨,入夏酷热,替蚊虫的滋生形成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才会在沿海形成疟疾,所以妾身说疟疾是经由蚊虫传递的,并非虚言”</p>
盛昌帝是个聪明人,一听她合理的解释,马上联想到如果按照她的说法,如今对于疟疾的处置可能就不那么适当了,于是这位英明的君王脸色开始有些变化了</p>
“你既说疟疾由蚊虫传递,那会由人传人吗?”</p>
“不会”顾巧脸色也是极为难看,这就是为什么她急着赶到沿海去</p>
“所以最好尽快扑灭蚊虫,把康健的人疏散开来,但现在所有人都关在城里,脏的地方更脏,形成更多蚊虫,只怕疟疾的传递会越来越迅速、越来越严重”</p>
盛昌帝眯起眼,开始正视这件事,方才她刚进门时,他的确轻视了她来的目的,但这个被他主动封了诰命及教职的女子,毕竟不是一般任性的后宅妇人,不会单纯的用家事来烦扰她说的事,就目前看来确实顶顶重要</p>
“既然如此,你说史密斯还留下了预防及治疗疟疾的方法是吗?”盛昌帝连忙问道</p>
“是的,预防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药水浸泡纱帐,封住门窗及用来当床帐,避免蚊虫叮咬;户外还要清理淤积的污水以避免蚊虫生成,还有可制作一些驱虫驱蚊的药剂,在疫区内喷洒……种种方式,妾身的书内也有做下记录说明,可以让驻扎在疫区的官兵们快点实行”</p>
“那治疗呢?”盛昌帝又问,这才是他最重视的</p>
“这便有些棘手,需要多人配合”顾巧凝重地道:“在遥远的海外有一种树,名为金鸡纳树,它的树皮中有一种成分可以治疗疟疾但是这种树我朝并不生长,所以史密斯住在海口村那几年也对此做过研究,寻求替代的植物”</p>
“最终让他发现了一种叫臭蒿的植物,这种植物在前朝先贤的医学典籍上就有提到,只是它在南方川渝一带盛产,却不能食,气味辛臭,所以被忽略了</p>
“史密斯留下了由臭蒿提取出治疗疟疾的臭蒿液的办法,臭蒿不能煮沸也不能碰到高热,否则药性全失,处理起来相当麻烦,妾身却是已经从史密斯那里学会了这方法,所以妾身才斗胆求见陛下,请陛下让妾身赴疫区,妾身虽有私心,却也知道孰轻孰重”</p>
盛昌帝沉吟了一下“你如何证明所谓的臭蒿液真的有用?”</p>
顾巧早知道他会问这个问题,沉着地回道:“妾身在面圣之前,已经由药铺买到市面上少数流通的臭蒿,花了两日时间提取出了一小瓶臭蒿液,陛下尽可以找个染上疟疾的病人试验其成效,若不能治,请陛下治妾身的罪!”</p>
她说得斩钉截铁,一点后路都不替自己留,盛昌帝神情复杂地看着她,万一事不成,想替她开月兑都没办法,届时不知如何向荣焕臣交代</p>
不过见识过西学某些原理的神奇,盛昌帝其实已经相信了,眼下时间不多,最终还是当机立断地道:“你所求之事,朕准了”</p>
荣焕臣带来的驻军及太医驻扎在滨州城的衙门,距离海口村不到一日的路程,他除了在第一日瞒着所有人偷偷的赶到顾家去探个究竟,留下安抚的话,之后回到滨州城就忙得再也没有停歇过</p>
已经一个月过去,天气越来越炎热,染上疟疾的百姓有增无减,荣焕臣急得心火上炎,光是视察及宣抚就已经花费了他大半心力,州城里的百姓因为不得出入,没病的怕自己染病,有病的怕自己死,几乎已快到达忍耐的极限,再一步就是民变,如果真闹到这个地步,他难辞其咎</p>
他忍不住请来随行的老太医一问究竟,这位太医姓李,是一位清高又古板的人物,在太医院人缘并不好,才会被推着接取这吃力不讨好的任务</p>
然而来到这个地方,他并没有改变高傲的态度,因为这里即使聚集了不少大夫,他的资历及官位仍是最高,所以此地行医施药几乎是他的一言堂,如今情况恶化,自然头一个便是找他</p>
李太医来时衣袂飘飘,崭新的长袍一尘不染,与荣焕臣的迩遢形成强烈对比,他退了一步,一副嫌弃的模样,并不想与荣焕臣太靠近</p>
“荣将军不知寻老夫何事?”他淡淡地问道</p>
“李太医,你和我说说现在究竟是什么情况,染病的百姓都喝了药,为何情况没有改善,反而更多人生病了?”荣焕臣对李太医这种道貌岸然的态度着实有些不满,但碍于对方的医术,所以话说出口勉强保持着礼数</p>
李太医却不领他这个情,只是照本宣科地道:“所谓疟疾,就是感受了疟邪,内犯心神与卫气相集,与阴争则寒,与阳争则热,所以得了病的病人,或先热后寒,或先寒后热,阴阳相移,盛虚更替,疟邪与卫气相离,汗出症止,故疟疾发有定时老夫先给大柴胡汤,外解表邪,内通里实;继之以桂苓甘露散清暑泄热,或是白虎汤,清热生津……”</p>
“够了够了,不管你用的大柴胡汤、白虎汤,还是桂苓什么散的,总之我没有见到疫情好转,你可有其他的办法?”对于每次询问李太医都只会掉书袋,荣焕臣听了都心里窝火</p>
李太医皱了皱眉,清咳一声道:“老夫观古今治疗疟疾之方子,半数皆有常山及蜀漆两味药材,所以老夫打算针对此两味药材,重新碍定一份新的治疟良方……”</p>
“多久?”荣焕臣再一次打断了他的废话</p>
“这……老夫不敢确定……”李太医沉吟了一会儿,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p>
荣焕臣觉得与这个李太医相处久了,自己的修养简直更上一层楼,居然没有把这一事无成的老家伙一脚踹飞现在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要争取时间,免得染病的人越来越多,就这李太医一直拖拖拉拉敷衍了事,着实该死</p>
此时外头突然来了护卫传讯,此人是荣焕臣由府里带来的,名叫李锋,李锋是少数可以直接见到荣焕臣禀报重要之事的人</p>
“将军,京师又派人来了,现在已经来到衙门外,欲求见将军”</p>
“派了谁来?”荣焕臣眼睛一亮,要是来人能换掉这个李太医,那就普天同庆了</p>
“有几名随行的太医,带头的是……”李锋顿了一下,硬着头皮道:“是荣夫人”</p>
“荣夫人?”他愣了一下,心头顿感不妙“哪个荣夫人?”</p>
“咱们家的荣夫人”李锋突然小声地道,他可是知道荣焕臣为了不让夫人前来,刻意在半夜偷偷跑掉的</p>
荣焕臣脸色一黑,直接大步走了出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