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多少?1000斤猪肉
何大清告别了杨厂长,就又去几个食堂都转悠了一圈。其他食堂的头头脑脑的,都知道了何某人成功扶正上位了,副字去掉正牌的食堂主任,一个个也都是热情的不得了。
不是端茶就是递水,生怕被何主任认为是范主任的前朝余孽。
“何主任辛苦了来一根”
“何主任喝茶”
“何主任我有个表妹跟您特别般配,就喜欢您这么成熟稳重的,还是一个黄瓜大闺女呢”
听到这,何大清打量一下说话这个人,五官平庸一脸褶子,白头发比黑头发都多,一副行将就木模样。
这孙子是来恶心我的吧,你丫长的比我爹都老,你表妹怕不是黄花,而是昨日黄花吧。
别说吃了,看都不能看。
“这位师傅怎么称呼”他礼貌的问道。
“何主任好,我姓曹,叫曹阿满,我表妹叫杨钧钧”老师傅见何大清专门跟自己说话,激动的不要不要的,立刻自我介绍起来。
曹阿满心里高兴“表妹,你走孕了,可以赶在50大寿以前成家了”
一听居然姓曹,何大清更不爽了。
“曹师傅你关心我的个人问题,我很感激但是你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今天这个食堂的卫生工作就交给你了,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好好干”
何大清说完留下一堆惊愕师傅们就走人了。
接下来他去了财务室领了500块的采购资金,就没有在厂子里待着了,而是出厂为了广大工友们能吃上猪肉奔走去了。
骑上我心爱的自行车,它永远不会堵车!
何大清一路来到了图书馆,翻看了几本书,结果一看种类很少,印刷也有些粗糙,图片都很少,没什么感兴趣的,他骑上车又去游湖去了。
就在图书馆不远,他懒得锁车找了个偏僻的地方将自行车收进了系统空间。
湖泊占地面积不大,建了几座亭台楼阁,今天天气好,秋高气爽日头充足,很多人在晾晒一些衣物,他找了一个人少一点的亭子。
取出一把花生瓜子,听着隔壁几个头发都花白的老头老太太聊着家长里短的,看着精神饱满穿着也干净整洁,估计家里都有些来历背景。
一老奶奶得意洋洋的说道“我小儿子又升了,现在是十八级干部,手底下管着好几百人呢,就是每天忙的都不着家,底下人都离不开他”
“切,我孙子今年还当兵去了,他是被团长招进去的,以后说不定也是一个团长”
一个老头不服气,也是搬出来了自己有出息的晚辈。
两个老人开始斗法,何大清摇摇头。
瓜子嗑完时间也来到了中午,来四九城这么久,有一件事还没干,今儿个去补上。
取出自行车直奔全聚德,这里的烤鸭算是四九城一道有名的菜品,很多外地人来了京城三件事,游长城,去大广场,最后是吃烤鸭。
何大清一直听说后世的烤鸭不如现在的地道,也有些好奇心驱使走进了这家历史悠久的饭馆。
“您好请问几位”一个服务员还算热情的上来接待他。
“一个人,给我上一只鸭子,全部片好,卷饼甜面酱照例就行,鸭架煲汤,对了,煲汤不要另外收钱吧”
何大清说了自己的点的菜,又突然多问了一个问题。
“额,鸭架煲汤不收钱的”服务员有些奇怪,下意识的回答道,见顾客没有其他问题就去后厨通知下单了。
没有另外收钱就好,吃相还不算以后那么难看。
什么鸭架煲汤要收钱,服务要收钱,片鸭子要收钱,连打包带走都要收钱,关键是菜还越做越次,引发群众狂嘲,地位也是一落千丈。
他坐好位置,等着上菜,整个店是用阁楼改造的,保留了很多木制榫卯工艺。
京城的第一家经营烤鸭的饭店始于19世纪中期,有个叫杨全仁的人从一位退休的御膳厨师那里学到一种特殊的烤鸭方法,他制作的烤鸭特别好吃,生意也越做越大。他便给自己的店取名为“全聚德”。
京城烤鸭的烤制分挂炉和焖炉两种,焖炉烤鸭就以便宜坊为代表。挂炉与焖炉的区别在于,挂炉使用明火,燃料为果木,以枣木为佳;焖炉使用暗火,燃料是板条等软质材料。
一会功夫烤鸭端上来了,轻轻一闻,一股诱人的香气散发,整个鸭子外表焦黄酥脆。
何大清点点卖相还是不错的,用卷饼裹上鸭肉甜面酱还有葱丝,一口下去松软入味,不油不腻还有一点香气弥留在口腔上。
伸手招来了服务员“你们这鸭子不错,给我再烤十只鸭子”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您吃的完吗,而且我们鸭子价格不便宜”服务员有些惊讶,点两只三只都很正常,这位老哥一下就点十一只鸭子,有些豪横呀。
“呵呵尽管去下单,不差钱,待会给我打包好要带走”
豪横的何某人觉得烤鸭的味道还不错,多下单一点放在空间里,想吃的时候再拿出来都是热乎的。
什么叫讲究呀,战术后仰。
就是随时随地能吃上热乎的京城烤鸭。
又吃了几口,一个一身厨师衣服的中年人径直过来了。
“您好,我听说是您欣赏我这手艺,一下就给订了11只鸭子,承蒙厚爱,这是一道火燎鸭心,您也给品鉴品鉴”
呵,有点意思,不但没有多收钱,还给多送了一道菜。
何大清先夹了一筷子,鸭心口感温热肉质紧密“不错,你这道菜得了真传,一口下去让人感觉饱满丰富”
“感谢贵客认可,您随意就不多打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