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27章原来是听回去的人说了………
第27章第27章原来是听回去的人说了………
原来是听回去的人说了,特别过来问的。那当然行,安妮给拿了几包,就按成本价卖了。
“这要是用完了,你们什么时候还来啊?”小女儿的情况特殊,总不好每个月都向学校请假。这个月对付过去了,以后怎么办?
“等这车卖完了,我们下回还来。”安妮在给大家解释的时候,也知道了更多。
她们问了价格,知道是每包6毛钱的,就觉得贵。有人每月一包不够,有人就用不了一包。一包一包一口气买,大家舍不得。这种好东西只用前几天量大的时候就行,后面还用卫生纸。
两个合着用,省钱。
于是,安妮就想到了按片卖,这样还能省下来每包的包装费。原来每包12片6毛钱,以后变成了5分钱一片,接受起来就没有那么困难。
挺好的,回去就跟厂老板建议。
“想到什么了,笑得这么开心?”开着车,林归注意到女儿一直在想事情。估计是想到好事了,所以才笑开了花。
“爸爸,我想到卖卫生巾的办法了。”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安妮果然得到了来自爸爸的肯定。
“挺好的,这边不比香江,大家在用钱上都很省。”会来买大衣的,大多数是双职工,儿女不是在上大学,就是已经成了家,负担没有那么大。
那些年轻人想买,自己只能买短袖和裙子。要买大衣,还得拉着父母过来。
等跑完了羊城的最后一家国营厂,林归大车上的货物也空了。想到了卫生巾按片卖,后面去国营厂的时候就这么做了。很快,除赠品外的都按成本价卖完。
这回的100箱安妮就没想着赚钱,纯粹是来试水的。试下来,总体还算是不错。尽管一开始大家对这个物品都有点排斥,一旦接受了,可能再也回不到以前。
只要这个价格足够便宜!
想象一下,要是安妮自己之后再也没有卫生巾用,她就绝对受不了!
回去路上,大车还是满的,装满了鸡蛋和粥料。另外,安妮也买了一些茶,到时候去制衣厂去别的地方,可以送一点。还有牛奶什么的,都是这边便宜。
反正还能装,那就都装满。
礼拜二晚上出来,礼拜三白天到制药厂,现在是礼拜六的晚上。她和爸爸正赶着去关口排队,同样等着明天一早过关回家!
这5天,爸爸这边的大车费用算来回六趟。平常时候,爸爸也开这么多趟。每趟600蚊,六趟就是3600蚊。
期间两人都是在车上睡,没有其他住宿费。
礼拜日,离开快一周的人终于回家了。
安妮一回来就洗漱,然后好好地睡一觉。睡醒起来已经是晚上,不过家里没人睡,正热着菜等她吃!
“先吃,吃完了再说。”安锦素没管其他人,只管让女儿吃个饱。她回来后就听丈夫说了些,钱是赚到了,但也辛苦,尤其安妮还是个12岁的孩子。
吃完了,安妮拿出本子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这回我和爸爸一共带了1500件大衣、6000件短袖和1000条裙子北上,还有100箱卫生巾。”
服装成本是240000蚊,卫生巾5000蚊,大车费3600蚊,加上其他的小项费用,总成本算250000蚊。
收入方面,所有衣服卖出了185000元。换算成港纸,就是616666蚊。
收入减去成本,利润有366666蚊。
再换算成美钞,有47000美元!
到此,安妮的资产达60000美钞。
听完了这笔账,安家人人都很安静。因为震惊,所以找不到话说。一礼拜不到,居然能赚这么多!
刘伯雪和安复玥互相看看,两人都不想再等了。
“安妮——”叫安妮的人不止一个。
“我先来说吧。”安如松作为长辈,每天都在自家的粥铺帮忙。他早就习惯了早睡早起,今天却一样等到了这个钟。
外孙女从小就喜欢赚钱,6岁的时候就能帮金店搞活动了。这会儿小学才毕业,赚到的钱早早地超过了安家好几年的总收入。眼下,家里其他人要眼红,这是肯定的。他听着,也受到了诱惑。
“安妮能赚到钱,能赚到大钱,都是她自己有本事。家里没帮过多少,所以我也不允许你们动什么坏心眼。”一个都别想,“这么多年来,我们一家都住在一起,我不希望现在有人想离开。”
这个前提一定要在,家不能散了。
定下这个调子后,后面的话就容易说。
“安妮,之前你就说过你不介意家里有人也跟着做的,这话还算数吗?”
“外公,我9月就开学了。”她好多事情根本就来不及铺开,像是最前面想好的罐头粥厂,估计今年是没时间开,“我最初北上,是想着去办一个罐头粥厂的,这样更多的香江人能品尝到外婆的手艺。”
“还有,我已经和一家卫生巾的生产商有了初步合作,他生产,我负责北上卖。”她没有时间,但家里人都可以尝试,也不一定非要盯着衣服卖。
“你们别觉得这些不赚钱。”安妮注意到大家不太在意,就给出了自己的道理。
就像是目前的安心粥铺,每天算上外送的粥,能卖1000份已经很好了。可一旦做成了罐头,既方便携带,还方便保存,想吃的时候打开就能吃,肯定会受到欢迎的。
做成罐头的成本就多了一个罐头,但销量上去了,利润也会多。
“比如皮蛋瘦肉粥,目前我们粥铺卖的小碗价是2蚊,到时候罐头就卖2蚊5!一个罐头的成本顶天1蚊,粥料加其他费用算5毫,一罐粥也能赚1蚊。”
“香江有多少人,早就超过500万了。就算每天只有1万人在买我们的粥,那么我们就能赚到1万蚊!”慢慢地,只要粥好喝,用料足,买的人会更多,有人还不止买一罐。
迟早,每日的销量会来到10万,20万!
“我来!”安康是家里第三代最大的一个,没能上大学,是他的遗憾。他不是学习成绩不行,而是香江的大学就这么两个,名额实在是有限。
当初中七毕业没能第一时间找到工作,他就去家里帮忙了。帮着帮着,一直留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