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基业初创(下) - 舛宋 - 云霄中的羽毛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舛宋 >

第89章:基业初创(下)

大安军位于金牛堡的东面,相去不过五十余里的汉水河畔,历来就是金牛道上联络川陕的交通重镇,亦是利南一带的经济中心与人口稠密之地。

由于地处河湾峡谷,周围的地势也较为平坦,所以并不容易成为用兵的焦点。就算多次经历战火的洗礼,竟也能屡次置身事外,神奇般的保留了它一贯的繁华。

可惜大安军的岁月静好,却随着宁大官人的到来而被彻底打破。就在金牛堡陷落的第二天,宁远安排好了“抄掠利州”的诸多琐事之后,便点齐了八百兵马,迫不及待的朝着东面疾驰而去。

要说他这点人,对于户数千,口过万的大安军,当够不成什么威胁。可因着王进发兵的时候带走了全部的驻军,导致当地的守备极为空虚,这就给了宁远可乘之机。要不然光他这点人马,怎么可能大摇大摆的在这腹心之地晃荡?

当然说是守备空虚,也还没到空无一人的到地步,只能说王进把他自己的人全带走了,光留下一班蒙古兄弟瑟瑟发抖....。因为万户府的驻地在此,肯定就少不了达鲁花赤所辖的探马赤军与镇抚司所辖的镇戍部队。

听起来好像很唬人,其实各自也就只有一个百人队规模,唯一不同的,就是这票人那可是正经八百,如假包换的蒙古人啊!

作为蒙古合汗派驻到地方的监督官,达鲁花赤名义上相当于各世侯的副官....名义上的,所以实现实中就是相互排斥,用来建立鄙视链上下层的不同角色而已。

所以王进就算自己玩,也坚决不会让他们瞎掺和,这才将这些人留在了大后方,等着宁大官人最后来收拾。

淳祐十一年正月的最后一天傍晚,也就是金牛堡落城的次日,慕色苍茫之中,一队宋军骑兵沿着官道慢慢逼近了大安军的城墙。

由于这大安军也是座大城,故而在东西南北共计开有八道城门,就这么的扔给镇抚司百余号人守卫,他们能守出个什么花样来?这还不算要分早晚班轮换,他府治暑衙还得要几个门卫不是?

至于另外一百余人的探马赤军,自然要看紧了各军仓军库,以及征收课税所的钱库,外加万户府还得留人守卫,所以他们这点人马一拆散了,根本就找不见人。

至于城门的把守更是每门仅有守军四人,充其量就只能干个门卫的工作,收发收发快递而已。所以对比下来,宁远带来的八百人马,那真是兵强马壮军威浩大了。

因而到了这天的傍晚,大安军西大门的守军正准备关门下班之际,却见远处一队骑士卷着飞扬的尘土疾驰而来。如此一个场面,四个门卫看得面面相觑,足有片刻的功夫都回不过神来。

因为从旗帜上,他们一眼就认出了这是支宋军的部队。如此腹心之地,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怎么会出现宋军?!

“南蛮子的兵!巴图,快蹬城鸣鼓,巴彦那木赶快过来和我一起把城门关上!快!搞快点!”

为首一个牌头打扮的指挥官,还算反应较快,见着这对宋军士兵来势汹汹,立即就认识到,他们这是来夺城的!

虽说闹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还是明白自己作为门卫的职责,连忙命令几个手下关门报警。是以刚才还哈气连天百无聊奈的几人,立刻就如打了鸡血一般,忙不迭的各自奔向工作岗位。

这敲鼓的还好说,可那几个去关门的马上就坑了爹。

首先这城门可不是普通的门板,每扇都重愈数千斤。而门栓子更是比大腿还粗,重愈两百多斤,四个人扛着都吃力。

而现在就他们这几个人关门,哪能说关上就关的上?

所以不多片刻“咚咚咚”的严警鼓声大作,可这楼下的城门却关得相当的缓慢。

因为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十个人一起合力关的门(毕竟当时没有先进的轴承润滑系统,这大城门那是很难搞的东东),现在就丢给了他们三个人...?

也难怪乎在开局的第一回合,蒙军这方就闹了乌龙,关门失败....。

只见几个片刻的功夫,宋军已经冲到了门跟前,可这几个蒙军用光了吃奶的力气都还没将门合拢。对面卖出如此大的一个破绽,宁远又怎么可能不抓紧机会?

恰好他又冲在了最前面,当即就从高速疾驰的战马上跳下,而后几个无比凶猛的纵跃窜至门口,一个大脚硬生生照着门板就踹了过去。

这头的两个士兵还在“嘿哟嘿哟”的关着门,那头“duang!”的一声巨响,只觉得这大门好像被冲车猛撞一般的弹了回来,推门的两个士兵当即就被打飞出去,沉重的大门更是直接撞向了背后的墙壁。

无数碎片洒满一地,巨大撞击所带来震动,使得城门上的尘土簌簌落下。一尺两寸余厚的大木门,竟被宁远一脚踹的裂开一片,连木板外面包裹的铜皮也鼓起了好大一块,大门钉更是崩飞了无数枚。

这种阵仗,就算是是他手下的将士们也被惊呆了片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当然蒙军的那个牌头更是被吓傻了....这十几个人合力用冲车都撞不破的大门....怎么可能被他人这么一脚就...?

可想不通归想不通,残酷的现实还得面对,这头大门刚被一脚踹开,转瞬间大队的宋军骑兵已冲杀进城。

而被吓尿的牌头更是瞬间失去了勇气,连滚带爬想要逃跑。可惜他毕竟只有两条腿,很快就被四条腿的从后面追上,也不知是谁顺手就是一锏(宋军的打击钝器)挥下,当场将他打了个稀烂。

稍后八百余骑兵按照事先安排好的目标,兵分四路各自行动。其中三百人直奔各处城门,控制住进出的所有通道。剩下的人则分头行动,奔着征收课税所、大安军库,以及王进大老爷的“利州路都元帅府”而去。

如此安排,无非就是要第一时间拿下住各处要地,并封锁进出的通道,防止有人携款私逃。

当然宁远肯定是要亲自领军杀往元帅府的,因为王进的金库按理就在此处。只是宁大官人却没有想到,此时就在这大安军,却还有另外一道意外之财,正在乖乖的等着他。

原来按照往年早的行情,这利州各处的税款早就押解进京了。可今年却不比往年,受蒙哥没能顺利登基的影响,全部的粮饷转运工作,一律被勒令暂缓!

究其根源也不复杂,蒙哥所持者不过是他作为拖雷一系的子孙,据有中原各处,自然在军事、经济和人力等方面占据了优势。

而他所惧者,不外乎就是自己非出自窝阔台一系,要得这合汗之位,却于世系血脉不合。所以为了防止意外发生,非但利州路的税款没有押赴上京,包括中原十路的全部征税课所,一律暂缓递解税银进京。

一来万一自己登基失败了,可以避免钱款资敌。二来也算是卡住了中枢的财路,好施加压力,却不曾想还是便宜了宁大官人。

........

且说随着严警鼓声的响起,原本还祥和一片的大安军顿时就紧张了起来。大队的骑兵快速涌入,而后分别穿过各处巷道,朝着目的地进发。

沿途的市民、店铺见此骇人的阵仗,自是惊呼声四起,忙不迭的关门闭店。大的拉着小的,原本还算热闹的城中瞬间就变得慌乱不堪,跑丢了鞋的,摔伤走散的,互相推搡挤倒的,多不胜数。

当然面对如此突然的军情,最慌的还是元帅府的达鲁花赤:特木儿老兄。当听到紧促的严警鼓声传来,这哥们儿心里岂止是咯噔一下?根本就是抓狂万分,我的祖宗啊,哪里来的敌军从天而降,怎么连半分的军报都没收到?

这下真是两眼一抹黑,发生了啥,有多少敌军来袭都是一无所知。而更可怕的是,此时元帅府内外仅有五十个探马赤军,就这点人能干嘛?

顷刻间这位老兄只觉得头大如斗,冷汗直流,慌忙招呼上所有的人躲进府内紧闭大门,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根本顾不上了。

一盏茶的功夫过后,伴随着密集的马蹄声传来,宁远率领的三百骑也如期而至。诸队人马见着紧闭的暑衙大门,不由分说的各自下马,在诸队正的带领下,自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将这府邸团团包围。

而府内的守军听着动静肯定是紧张万分的,本来就没几个人,还得分守正门后门。饶是这些探马赤军骁勇善战,此时也是心下惶恐胆怯不已。

特别是这个特木尔,本来就是贵由汗怯薛军的四班帖兀勒(宿卫队)出身。可以说地位那是相当的显赫。只是因为老汗西去,朝中又陷于动荡,作为先汗近侍的他,免不了就被清退出中枢,调派到地方做官。

而蒙元时期的怯薛军,身份地位是相当特殊的,所以他这也是正常安排。毕竟作为合汗的近卫军,就算是普通士兵,其地位也在千户官之上。按照当时的法律,千户官如果和怯薛争斗,叛千户有罪(不问原因结果)。所以只要是怯薛出身的人外调做官,基本都是五品起跳牛*到爆。

就他这种身份的人,还能和宋军谈投降?可这不投降的话,今天就算是以身殉国了吗?特木尔内心既矛盾又恐惧,至于其他的士兵,又何尝不是这种感觉?

只是宁远还是给了他们最后体面投降的机会,看着大门森严,内部漆黑一片的利州大安军都元帅府,宁远仗剑立于五十步开外,鼓足了中气,爆喝了一句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